作者:周峰
徽州的白墙黛瓦间,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文艺工作者,因"今古传奇"的召唤而相聚。当黄金亮先生挥毫泼墨,袁厚啓、严夑炎、娄培俭、王旭等老师笔走龙蛇时,我忽然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采风活动,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墨香氤氲中,我看见了中华文脉在当代的生动延续。
黄金亮先生的字《笔底乾坤》如他的人一般,既有古法的严谨,又不失现代的灵动。那支毛笔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每一笔都承载着千年文化的重量。袁厚啓老师的脱俗,墨色作品《秀美黄山》则如徽州山水般清丽浓淡间尽显文人风骨。王旭老师的书法则充满力量感,让人想起黄山松的遒劲姿态。这些墨宝不仅是艺术珍品,更是艺术家们心血的凝结,是他们赠予我们最珍贵的文化礼物。
活动的组织者们搭建的这个平台,恰似古时的文人雅集。在这个电子屏幕充斥眼球的时代,能够亲眼目睹书法家现场创作,感受毛笔与宣纸摩擦的细微声响,实属难得。我们围站在案几旁,屏息凝神,仿佛回到了那个以文会友的古典年代。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所产生的心灵共振,是任何虚拟社交都无法替代的。
当一幅幅墨宝在赞叹中完成,我忽然明白,文化传承从来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在这样真诚的交流中自然发生的。艺术家们以笔墨为媒,将他们对传统的理解、对创新的探索毫无保留地展现;而我们则通过凝视、询问、思考,完成了一次精神的洗礼。这种双向奔赴的文化传承,正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文艺工作者共同的精神家园。这份情谊,这段记忆,将如徽墨一般奥秘所在。
离别的时刻,我和同行的书法爱好者,小心卷起书法家们获赠的墨宝,如同捧着一份沉甸甸的文化嘱托,相互之间加了微信。徽州的烟雨渐渐模糊了视线,但心中那缕墨香却愈发清晰。感谢这次相遇,让我们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找到了,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