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养民:挣脱束缚任自由
——阎纲先生在白养民诗集《田园行吟》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
诗是文学的魂,写诗难,写格律诗尤其难!
我年轻时不知天高地厚,学毛的诗词写古诗。你有那天分、那气势、那文采吗?能不一败涂地!
毛主席对旧体诗的评价很高,说:“旧体诗词源远流长,不仅象我这样的老年人喜欢,而且中年人也喜欢。我冒叫一声,旧体诗词要发展要改革,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同时又给《诗刊》主编臧克家的信中特别指出:“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
毛主席是大诗人,“从博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何等气势何等胸怀何等天分啊!但他却对陈毅说“你我对律诗还未入门。”
他又是大词家,“从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到马啼声碎,喇叭声咽”,全押的仄声韵,何等雄姿,何等气魄,何等危险,及至“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又何等形象,何等悲壮,浴血奋战赢得大的胜利!《娄山关》是在马背上哼成的,惊世奇才!岂是我辈学得!
但是,我们有的人一上手就是格律诗,例如“九嵕秦声”,写了大量的格律诗,我读了,发现他并不理解诗,得练练基本功好好补补课了。他虚心接受。
再如白养民,他倒是苦练基本功,熟读古典诗词,读冰心、臧克家、艾青、徐志摩,还读歌德,激情流出,笔墨朴实。但是奇怪,写了那么多却没有悟得诗的三味,欠缺诗味。所以,我通过马宏茂给他泼冷水,劝他多读多写,多读胜于多写。读你最崇拜诗人的作品,拆卸组合,反复体味,也许灵感飘然而至。继续读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摆脱工律的束缚自由发挥。信义更是鼓励加提携,《田园行吟》得以出版,大家开会向他表示祝贺。
诗人成名比作家成名要早,条件是:天分+阅历+刻苦+勤奋+宽松的社会环境。天分是灵感,是通感。我昨晚把《田园行吟》又读了一遍,发现白养民这样的句子:“钟吕宏茂,秦声唱出无数灿烂。”“爱融化了诗情。”“幸福在春晖里笑了。”“一绺白云飘着一片情思,远去。”我对养民诗化的白话短语充满了信心。
毛主席说旧诗难写,不宜提倡,我县有的人却以格律诗成名,工律森严,颇有建筑美和节奏美。老的如孙迟、李彦广,年轻的如晏娟、王大平,都很优秀。李含辛古诗激越,风而有骨,写得又快又多(他昨天写了首中美关税战的《满江红·外贸时艰》,信手拈来,涉笔成趣)。张伟(甘霖)、李国红也都钟情格律诗。
据我统计,咱县上写诗的人很多,写现代诗的不少,文采斐然,寓意深长,如董信义、赵创立、陈颀文、曹文源、张龙凤、杨明、方岩、刘曼、芮少文、宁玉莹、高超文、杨金薇等等。赵、陈二位写诗,梵高式的痴迷,诗意的幻觉,细腻含蓄,独自成体。
写白话体诗的人更多,引人注目。例如杨生博,有些句子简直就是通感。还有吕伟栋,他的“风月微赠脸面上的皱纹,更像傲霜的菊瓣,开得更旺。”我连同生博的一并收入《我在场》(何谓“通感”)一文。王雁了得,个性突出,带有禅意。
这里,我推特别喜爱的带点“土”味的俗文学,例如郑东升的《那头老黄牛》……那时你已老了/我不该每次下手那么狠/你是村上同辈牛里最后一个被卖进“杀坊”的/当绳绳被经纪人拉走的那一刻/你突然回过头来/“哞”的长叫一声/这时,我手中的卖牛钱/便抖落了一地……如今我也老了/任岁月的皮鞭如何抽打/已无力爬起/只是我留在你身上的鞭印/一辈子疼在我心里。”——明白如话,回味无穷!此外,江河的俗文学也吸人眼球。
我寄希望于白养民和我县的诗人们,学写白话体诗吧,向明白如话的古典诗词学习吧!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那景多美啊!“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那是一幅画,千帆竞渡,动感啊!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触景生情,春情发动,转少妇的长相思为少妇的悔愧不安,
“轻轻的一个吻,深深的一段情,教我思念到如今;你的情也深,你的爱也深,月亮代表我的心。”
有情有爱就有文学,有情有爱并以绝句式的白描表达就有诗。
总而言之,白养民和我县的诗人们,学写白话体诗吧,向着明白如话的传统诗词和顺着泥土笔耕的俗文学学习吧,尤其是向精短的绝句学习,潜心营造绝句式的其味无穷的末句。
给我感觉,给我灵性,给我智慧,给我警策!
祝贺《田园行吟》出版,愿与养民共勉!
2025年4月19日 于礼泉
作者简介
阎纲,1932年生,陕西礼泉人,著名作家和评论家。1990年被授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曾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和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他的职业生涯涵盖了编辑、作家和评论家多个领域。阎纲的编辑工作包括《文艺报》《人民文学》《小说选刊》《当代文学研究丛刊》《评论选刊》《文论报》《中国文化报》和《中国热点文学》等重要刊物。作为作家,阎纲的主要著作包括《文坛徜徉录》《神鬼人》《文学八年》《我吻女儿的前额》《美丽的夭亡》《散文是同亲人谈心》等,其中《我吻女儿的前额》获2002年的“首届冰心散文奖”。阎纲多次获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研究成果表彰奖、中国新文学学会优秀论文奖以及老舍散文奖等。他的评论集和散文集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来的作家和评论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晚年,阎纲关心和支持中国文学事业,尤其是对陕西文学的新人给予了大量的帮助和支持。出版《我还活着》。2022年,中国作协在其家乡礼泉县举办“阎纲文学创作座谈会”,表彰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