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到用时方恨少
侯俊英
小时候,我经常在对门的供销社门前玩耍,几乎每次都会遇见荣海爷爷来买东西。荣海爷爷是名老中医,饱读诗书,见多识广,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老先生。荣海爷爷好像有耳闻我的语文成绩不错,作文写得也可以。因为我们住在同一条街上,所以能经常见面。爷爷每次看到我就关心地问:“几年级了?”并且还要叮嘱我几句:“要好好读书啊!”然后他老人家就自言自语地说着一句,让我似懂非懂的一句诗:“书到用时方恨少啊!”不知是他自己的经验之谈,还是在勉励、警示着我们这些晚辈们。不管怎么说,我是记在心里了。
再长大了一些,我的语文老师又经常教导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因为我也算得上是一个听话学生,所以顺从师教就喜欢上了读书。把读书当做是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可以说写篇作文,记个日记什么的,易如反掌,不费吹灰之力。并且句子通顺,语言生动,每篇作文也都成了范文。老师讲解作文的时候,都拿来读给同学们听,还把它张贴在《学习园地》的一角。记得有一个周末,我约同学老六妹妹出去玩。她说作文还没写完哩,不出去了。我说那还叫个事儿啊,我给你说着你写。我胡乱地编她快速地写,不一会儿就完成了作业。周三老师点评每个同学的作文,还特别表扬了老六妹妹,夸她进步很大。她那篇作文也登上了《学习园地》的一角。我偷偷的瞄了一眼,看到我给她乱编的那些句子,都被老师标上了红圈圈。老六妹妹开心极了,我心里也美滋滋的,成就感满满。
上了初中,我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每个晚自习我都会留下来,把书上的警言金句都一字一句的写在日记本上。老师不来催,我就不回宿舍。另外,我还有个嗜好,就是收藏报纸上的好文章、诗歌、小说连载等。精心的用剪刀把它们裁下来,用废纸订一个本子,再把这些报纸上裁下来的边边角角,工工整整的粘贴在本子上,以备写东西时词汇匮乏。由于在写作上取得点儿好成绩,因此学校里举行开学典礼、表彰大会等大大小小的仪式上,都有我代表同学们发言。颁发毛主席语录,这么隆重的场合,也让我写个心得体会在全校师生面前朗读。甚至是“走资派批斗大会”上,也少不了我的发言。那些年,我混得敢和现在的“网红”媲美,老有名气了。睡梦里都想当个大作家、大文学家。
我不但自己读书,还积极主动地宣传。晚上等村里的社员在家吃晚饭的时间,带着几个同学一起,提着罩子灯,拿上喇叭桶,爬到生产队队部的房顶上,一句一句的把报纸念给社员们听。周一至周五,每晚如此。寒暑假更是不间断。那个村里的大爷大娘都认识了我,还夸我说:“这孩子长大了一定有出息。”
参加工作了,又和读书文字什么的脱不开干系。住个工作队吧,当了三年的材料员。工作队报道时,当组长看到我写的“决心书”“字正腔圆”就认定了我当这个材料员。三年中组里大大小小的材料都出自我手。工作队大队长就说我到县委办公室,当个秘书也不成问题。没想到这一句玩笑话六年后灵验了。我本来学的护理专业,急诊科护士当的好好的,可“造化弄人”的,被老板借调到院办,让我蹲了二十八年的办公室,当了半辈子爬格子的”秘书。”承蒙领导厚爱,在办公室工作八年就给封了“长。”如果不是爱读书好学习打下的基础,你就难以胜任文案这份工作。继续努力读书吧,还是荣海爷爷那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啊!读书让我受益匪浅,感谢荣海爷爷的启蒙教育。
退休以后,我仍然笔耕不辍,写点日记、散文、诗歌等,记录一下心路历程。这么多年我深刻的体会到:读书有助于增强自信心和提高个人魅力;读书拓宽视野,增加知识储备;个人在交流中,更加明确的表达观点;读书还能提升思维能力和判断力,陶冶情操,激发想象力。“腹有诗书气自华”彰显的就是个人魅力。
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是一个永远不老的话题。学到老用到老,古稀之年尚需努力。加油!加油!加油!

作者简介:侯俊英,退休医务工作者,茌平区作协会员。热爱生活和写作。诸多作品发表于《茌平文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