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散文
打靶归来
文/万美朝(耕芳)湖北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胸前红花迎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嘹亮的军歌,把我的思绪又拉回到了70年代的1972年11月打靶的那一天。
这天的清晨,北京的大兴县某打靶现场,寒风凌冽,气温处在零下5、6度之间,略暗的阳光,伴随着时有时无的微微雪花,随风乱舞。大有诗人李白《北风行》中,“燕山雪花大如市,片片吹落轩辕台”之感慨。更有纳兰性德《长相思》中,“风一更,雪一更。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的意境。
天气伴着情绪走。给经过一个月军训的干部战士们,增添了一份惆怅,也带来一份乐趣。要知道,火热般的军营生活,洗礼多年的军人情怀,谁还惧怕任何困难呢?
打靶是检验,检验就存在着比赛的味道。大家正磨拳擦掌,跃跃欲试,一比高低。
经过环境安检、立靶、验靶、报靶、记录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就位。8:30时分,打靶正式从一班开始。
8人一组,一人9发子弹,六五式半自动步枪,卧姿、跪姿、立姿各打三发。按照平时训练的要令和规则,战士们在连、排长有序安排下,任务进展得十分顺畅。
到了我上阵了,平静的我,完全按照军人平时养成的习惯,冷静的进行着每一个动作。
“三点成一线”,适时屏住呼吸,左手稳住枪身,右手食指扣住击发板机,分三步缓缓击发。呯、呯、呯!随着枪声传来,报靶人做出:十环,十环,又是十环的示意,并记录在册。
9发子弹,共打出了87环的好成绩。打靶归来,在连队黑板报通报栏上,第一名!我的名字赫然在目。战友黄昌胜书写在黑板上那刚劲有力的粉笔字,横竖撇点捺提折钩,笔笔苍劲。晚点名时,获得了连队首长口头嘉奖一次的奖励。自此以后,每逢连队打靶,必由我和连首长一起先试枪,并指出此枪的毛病所在。
冬训寒,夏训暑。一年两个月的军训,全在盛夏和严冬时段进行。作为己是几年班长的我,熟练的掌握军事技术,把握每一个动作要令,带头做示范,作表率,并带领全班完成各项军训科目,这是必须的职责。每到军训现埸,我总是用身体去练习、去体会,把收获印刻脑子里,并认真体验每一个细节,把脉每一个节点,做到成竹于心。才有打靶归来那样的好成绩,好荣誉。
练作风,必先练思想。70年代初,苏联陈兵百万于中苏边境。“珍宝岛”战斗的硝烟并没有完全熄灭。古人《将军令》之“帐外抬头月色寒,拉弓十载护长安”和“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能审此二者,知胜败矣”已成为那个年代军人魂魄的一部分。
随着军龄的增长,这种理念,润物细无声的植耕于每位毛主席好战士的心中。
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运筹帷幄中,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2年的2月,访问了北京。他像小学生一样,聆听了毛伟人给他讲哲学。
当尼克松总统走下南苑机场飞机舷梯时,“打倒美帝国主义及一切反动派”,“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用中英两种文字,写成的两条大尺度固定标语,悬筑在停机坪的正前方,醒目耀眼。没有红毯,没有礼炮,没有鲜花。
两个阵营,三个世界,已划分立世。“备战备荒为人民”,“高筑墙,缓称霸”,早已成为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政治生态。
在这种大背境下,阶级斗争,军事训练,思想教育任务,一刻也没有放松。
“一帮一、一对红”的政治思想工作方法,在我们班运用得十分贴切。其班务会,班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唱红歌,写心得,办墙报等活动蔚然成风,养成惯例。所以,到了我退伍前的1975年4、5月间,全班12名战士,人人都是共产党员。这个百分百的比例,是实打实地干出来的。每位战士必须是思想作风领先,军人作风过硬才行。对此,作为兵头将尾的我,至今乃感到十分欣慰。
现在,五年半的军旅生涯,早已成为记忆,五十年的人生途旅,也早已成为过去,随风飘走。
如今,我已是两鬓斑白的老人。但是,守时间,讲纪律,站有样,座有形的军人作风,仍犹存犹醒。
尤其是那首《打靶归来》歌曲唱到的,“歌声飞到北京去,毛主席听了心欢喜。夸咱们歌儿唱的好,夸咱们枪法数第一”的歌词,至今仍心心念念。每每唱起时,显得格外润喉上口,吐字铿锵气力。
始笔于2024.6.8
成稿于2025.2.5
作者简介:万美朝,笔名:耕芳,男,73岁,退伍军人,大专文凭,中共党员,文广旅局退休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记者30余年,在全国及省、市级杂志、报刊等媒体发表通讯、解说词、散文、诗词3000余篇,获奖50多次。其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电业力》《中南电力》《湖北日报》《党员生活》《知音杂志》《湖北风纪》《孝感日报》《青年文学家》《紫塞文学》等刊物。获全国“红岩文学”二等奖,“紫塞文学十佳诗人”,青年文学家“优秀作家”,中国诗人作家网“金笔诗人”,世界古文化亚欧学院“客座教授”等称号。
文字观:记录生活点滴,追寻文字精细。
邮递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城关镇乐冲社区南口快递超市
邮编:432800
电话:18872687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