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吴兴郡耕十代
文/施福明
十多年前,我和淮河地区族友老少爷们一起同修了一部族谱《施氏宗谱》,看着新谱出来,大家都很高兴,总算可以弘扬我们吴兴郡“耕读堂”家风,让晚辈们能懂得长幼有序,共建美好和谐家声啦!
按照祖传惯例,我们这一族是孔子弟子施之常及施耐庵后裔,历经湖北,山东,江苏盐城,又到安徽蚌埠淮河岸边定居至今,按祖辈的风俗我们通常将一代人的时间间隔设定为25年。这样,八代人的时间跨度就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得出:25年/代乘以8代等于200年,如果十代人也就是250年历史。这意味着,从第十代开始上下追溯,大约需要250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计算方法并不精确,因为它假设每一代人的寿命和生育时间是固定不变的。实际上,人类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进步以及生活习惯的变化,都可能影响这一估算。例如,在古代,由于医疗条件较差和生活条件艰苦连年灾荒战乱等原因,平均寿命较短,而到了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平均寿命显著增加。此外,这种计算方式还忽略了其他可能影响世代延续的因素,如战争、自然灾害、社会变迁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人口的大幅波动,从而影响世代的延续。因此,当我们使用这种方法来估算家族的历史时,需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尽管如此,这种简单的数学计算仍然有助于我们对家族历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通过了解家族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根源,以及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在漫长的时间里繁衍生息,最终成为今天的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250年的历史也足以见证许多重要的社会变革,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人类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250年中,家族成员经历了这些变革,见证了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也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此,通过追溯家族的历史,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起源,还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我通过调查了解,虽然找不清我的祖宗十八代,但我上下十代人我可以勉强得知。祖宗十八代为: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下面依次为:儿子,孙子,曾孙,玄孙,䵈孙,来孙,仍孙,云孙,耳孙。我父亲施多珍,我爷爷施有福,我曾祖父施学贵,我高祖施长春,我天祖施文铜,我烈祖万全,我太祖施礼。下面依次是我施福明和我儿子施治国,和我孙子施镇镐,我只能考证到上下十代人,因为年代太久,我却无能力再考证到我的祖宗十八代,实为不孝之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