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大黄博落回
文/李广昌
初夏进丫山寻耳草,却在山旁边遇见一丛生长茂盛如青碧的博落回。博落回为罂粟科多年生直立粗壮草本植物。又叫落回,号筒草,号筒杆,号筒青,山号筒,空洞草,山梧桐,滚地龙,山麻骨,号角汁竹。三钱三,通天大黄,土霸王,号桐树等等名称。其叶互生,宽卵形或近圆形,5~7掌状分裂,基部心形,叶面绿色,无毛,叶背面多白色而密被细毛。茎中空,光滑,多白粉,折断具乳黄色浆汁。(其黄色浆汁,有大毒!误服可立死,不可入口)夏季开绿白色花,大形圆锥花序顶生及腋生。山风轻轻掠过时,满枝的银灰绒毛犹如大海的波涛泛起涟漪,仿佛某种远古生物在吹锁呐。
《本草拾遗》,《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记载,博落回,味苦,辛,性寒。有大毒。具有散瘀,祛风,解毒,止痛,杀虫的作用。
一般用于痈疮疔肿,臁疮,痔疮,湿疹,中耳炎,急性扁桃体炎,白癜风,下肢溃疡,烧烫伤,蛇虫咬伤,跌打肿痛,风湿性关节痛,龋齿痛,顽癣,滴虫性阴道炎及酒皶鼻的治疗。
博落回有大毒,禁内服。口服易引起中毒,轻者出现口渴,头晕,恶心呕吐,胃烧灼感及四肢麻木,乏力;重者出现烦躁,嗜睡,昏迷,精神异常,心律失常等而死亡。
民间多用博落回全草晒干,烧灰存性,研极细末,用麻油调均,外搽治疗臁疮;用晒干的博落回的根或茎,用醋浸泡7天以后,取醋液外搽,每日数次,治疗足癣,顽癣;取新鲜的博落回茎,折断,收集流出的黄色汁液,以汁搽患处,治疗蜈蚣,黄蜂咬伤。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博落回含有普洛托品,类白屈菜碱,血根碱,黄连碱,小蘖碱,博落回碱,白屈菜红碱,白屈菜罗宾碱没马卡平碱等多种生物碱。
药理作用显示:白屈菜红碱,血根碱和博落回碱有显著的抑制线虫作用以及对金葡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抑菌作用;博落回有杀蛆作用;博落回外用于局部,可麻痹知觉神经末梢,使痛觉,触觉暂时消失的作用。
70年代大兴中草药的时期,博落回制成"号筒注射液”用于治疗大叶性肺炎,小儿肺炎及急性扁桃体炎的疾病;用博落回制成栓剂治疗宫颈糜烂;用博落回生物碱注射液用宫颈癌的治疗也显示有较好的苗头,但不知是什么原因这些制剂都消声匿迹了。
面前博落回那粉白色的茎秆在风中轻颤,空心的躯壳发出幽微呜咽,吹奏着无人破译的秘语。但我知道我应该去寻找我的耳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