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脉绣春裳
郑世兴
我的故乡章丘明水,不仅有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百脉泉,而且有闻名遐迩的“绣江春涨水流声”的绣江河。这条源于百脉泉和东麻湾诸泉群的泉水之河,全长32.8公里,经九道湾流过我们村西部,在村南分出三大支流,从“元宝窝”拐弯往西分两大支流北去。另一大支流从大闸往东去,经九道湾到村东边又西去,我们村被称之为“美丽的泉乡”名副其实。
在我们村原小学旧址处有一座白衣观音庙,崇祯九年(公元1638年),所立其碑中记载:“村曰吕家者,峨眉屏障,百脉潆迥,溪壑连云,木树覆屋,蓊菀青葱,宛似潮言圣地。”
我村离明水只有两公里之遥,绣江河发源地明水,是北宋文学家李格非、一代词宗李清照的故里。绣江河是章丘的命脉,章丘的文脉,绣江流域实乃物华天宝、英才辈出、钟灵毓秀之地。

“绣江河水清如许,荷花香接稻花香。”绣江河以西是历代作为贡米的明水香稻的主产区。“绣江春涨水流声”景观,指的是春日渐暖积雪融化,河水上涨,拍岸起浪发出声音的情景。康熙年间章丘知县钟运泰的《绣江春涨》诗中曾有“一天春卷千堆雪,三月睛轰两岸雷”的真实写照。

写绣江河,水磨是个永远绕不开的话题,绣江河上的水磨还真有不少故事。水磨的兴起得益于绣江河的自然条件,章丘南部是丘陵,而北部则是平原,河水由南向北顺势而下,形成一定落差。我们村西绣江河上就有一处落差很大的河床,在这里建有一处水磨,上盘用一根粗绳吊着,水冲着木轮带动下盘转动,把人工砍好的木块(香渣)装入磨眼。磨成制香用的香末。砍香渣人手抡大斧口中喊出的“哼嗨”声,伴随着河水冲击木轮的轰鸣,令人震撼!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在明水读高小,校舍就是明水东门里路北的原李请照故居,几进青砖碧瓦的古老建筑,最北边原来的花园已成了操场。西北角的一座砖木结构的绣楼成了我们住校生的宿舍。站在楼上向北远眺,金黄色的稻田,风一吹如海浪滚滚,往西北望去,一片荷花映入眼帘。不禁使人想起李清照的名句“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多美的田园风光!

绣江河的自然美景为才女李清照提供了创作灵感。李清照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绣江河如泉群织就的春色锦缎,与此意似有韵合,我故以《泉脉绣锦裳》记之、赞之,然总感意犹未尽!

作者简介:郑世兴,济南市章丘区人,现居淄博市淄川。副主任医师(退休)。正业从医,业余爱好读书、写作,常有散文、随笔等见诸各级报端。荣获2024年度竹庐文艺奖优秀作家称号。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