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市“一0四”干校忆事
杨义春
1968年9月,《人民日报》发表《柳河“五七”干校为机关革命化走出条新路子》的文章。文章说:“今年5月7日,是毛主席“五七”指示发表两周年,黑龙江省革委会组织大批机关干部下放劳动,在安庆县柳河办了一所农场,定名“五七”干校,为机关革命化、改革上层建筑走出一条新路。”此后,全国各地陆续兴办了很多“五七”干校。为贯彻落实毛主席“五七”指示,1968年10月4日,清江市直机关召开动员大会,宣布成立“一0四”干校。361名机关干部,打起背包,奔赴位于西郊窑汪的“一0四”干校。
干校仓促筹建,设施条件差,生活很艰苦。住的房子木头窗户都没有,挂上草帘挡风。睡觉没有床,用稻草打地铺,集体睡在地铺上。吃大锅饭,伙食标准很低,早晚稀饭窝窝头,午饭一菜一汤,一个星期才能改善一次伙食,增加一个荤菜。
干校由支左解放军和入驻市直机关的工宣队主持。干校模仿部队编制,361人根据人员所在单位按系统编成三个连,一连114人,二连112人,三连125人。设连长、副连长、指导员。连下设班。我在二连四班。
干校学员以劳动为主,工余时间办学习班,开讲用会,学习毛主席著作,学得最多的是“老三篇”。再就是搞批判。批判资产阶级,批判“走资派”,批判地、富、反、坏、右。劳动内容主要是开荒种田,耕耙土地、积肥施肥、收嗮稻谷、打扫卫生,等等。
我们二连担负开荒一块芦柴地。将芦柴割去,刨掉芦根,平整土地。这活很艰苦,苗实亭、宓伟行、章干、王亚东等10多人,手上都磨出血泡。班长劝他们休息,他们不肯, 停下来用毛巾包一下手齐声朗诵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又继续干活。
干校开展 “三学”“四好”连队评比活动。三学是,学语录、学英雄、学先进。四好是,政治思想好,三八作风好,团结互助好,军事训练好。我们二连获评“四好连队”。1969年7月1日上午,干校召开“四好连队”评比总结大会,支左解放军张政委在会上表扬二连说:“二连在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搞好斗、批、改,落实政策,解放干部,领导班子革命化等方面,都很出色。”
干校生活,很有规律,每天雷打不动搞早请示、晚汇报,早、中、晚三顿饭前,都要列队集体朗读毛主席语录。学习毛主席最新指示不过夜。每当《人民日报》发表毛主席最高指示,上午见报,下午就敲锣打鼓,走上街头,进行宣传。记得1969年4月1日,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的消息见报后,那天早晨五点多钟就起床,吃完早饭,六点钟准时整队出发,走上街头,进行宣传。
干校发生过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清江市原市长颜一平,是靠边站的审查对象。一天中午,他到食堂排队买饭,站在他后边的是一位审干专案组的成员,见到颜一平,大声吼道:“颜一平,要你交代问题,你装死,吃饭,你倒积极得很呢!”颜一平低着头,一声没吭。捧着空碗,饭也没买,悄悄离开了 。一位好心人,偷偷多买一份饭菜,送到颜一平的宿舍。颜一平 怕连累他人,婉言拒绝了。下午,颜一平向干校总部军代表请假,说要回家拿药。走到上海路植物油厂附近,不慎摔倒,就再也没有爬起。
1969年9月,我奉调回到机关,任清江市委宣传部党教科科长。此后,干校学员陆续调回机关,历时一年多的“一0四”干校,终于落下帷幕,走进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