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吻醒蒲公英的梦,携露珠赴一场风的邀约
文/何俊锋
露缀草尖珠欲凝,绒含光雾羽初醒。篱边休言茧缚老,风来便向青空行。携梦去,趁风轻,何须深院锁云扃。金芒剪碎千重雾,踏破青山自逢晴。晨光初绽时,风正踮着脚尖掠过篱墙。竹篱上的露珠尚未醒透,圆滚滚地裹着晨曦打晃,像谁把满天星子揉碎了缀在草尖,稍不留神就会跌进泥土,洇开一圈淡金的涟漪。蒲公英举着绒绒的白伞站在石缝里,细茎在微风中轻轻摇晃,那些未及展开的绒毛球,倒像是被晨光吻醒的梦,藏着千万个等待启程的小小心愿。
曾以为宿命是层叠的茧,把人困在方寸天地里。就像露珠总以为自己逃不过草叶的束缚,蒲公英总以为绒羽飞不出篱笆的阴影。可当第一缕风穿巷而来,轻轻托起那些蓬松的白伞,才发现所谓茧房,不过是自己编织的幻影。
露珠坠地时,摔碎的不是光芒,而是对安稳的执念;蒲公英飘散时,带走的不是重量,而是对未知的恐惧。看那蒲公英种子乘着风势翻过低矮的墙头,有的落在青瓦上,有的停在苔痕里,还有的竟直直撞进晨光的漩涡,像片会发光的雪。
它们从不在起飞前计算落点,也不因可能撞上砖墙而蜷缩,只是借着风的力道舒展绒毛,让每一次颠簸都成为翅膀的延伸。这多像那些在困境中执斧前行的人——当命运的沙暴扬起,与其蜷缩在茧壳里数伤口,不如学蒲公英张开怀抱,让风成为破局的助力。石阶旁的老树根上,昨夜的露水正顺着皲裂的纹路往下渗,在树皮上凿出细小的水痕。有人说这是时光的刻刀,可谁又能否认,这何尝不是老树给自己铺就的阶梯。
坐在老藤椅上看蒲公英纷飞,忽然就明白了,生命从不是被定死的棋局,而是留白处待绘的丹青。当露珠选择拥抱坠落,便融入了泥土的芬芳;当蒲公英选择信任微风,便拥有了天涯的辽阔。此刻晨光中的绒羽,看似脆弱,却能在风里写下最坚韧的诗行。远处传来孩童的笑声,他们追着蒲公英奔跑,指尖掠过空气时,惊起串珠般的露珠。阳光穿过他们扬起的发梢,在地上投下晃动的光斑,像无数个跳动的希望。
其实,真正的勇者从不是无惧的,只是他们愿意在至暗时刻点亮心灯,在茧房深处听见晨光的召唤。当第一颗蒲公英种子落在石缝里生根,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亮山岗,所有曾被岁月埋下的伏笔,都在破茧的瞬间,绽放成最动人的风景。风又起时,满院的蒲公英正乘着晨光飞翔。它们掠过青瓦,越过竹篱,在留白的天空里画出银色的轨迹。而那些曾困于茧房的灵魂,此刻正握着勇气的笔,在命运的宣纸上,写下属于自己的水墨丹青——以风为韵,以光为墨,以永不妥协的姿态,在每一道裂痕里,种出通往星辰的花。
咏赞中国艺术的符号
文/屈军强
古国文明展画卷,艺术花香观美篇。
紫气兆祥中国结,祈福健康多平安。
国画意境映华夏,山水人物鸟语喧。
中国书法赞五体,诗情画意笔如椽。
石上舞刀品篆刻,白文朱文古韵添。
京剧脸谱辨美丑,戏曲人生演良善。
拳打脚踢看武术,防身除恶欢笑连。
兵马俑中出阵势,威武将士更庄严。
玉雕漆器景泰蓝,九域溢彩心浪翻。
红灯高挂节庆喜,年年丰登意翩翩。
汉字艺术说经典,古籍字海大美传。
品茗论道人尽乐,谦和知理寸心丹。
文房四宝情难了,剪纸艺术故事叹。
莲花坐佛明和善,自强自信仰先贤。
阳春三月放风筝,心情舒畅高扬鞭。
禅宗自悟花思语,道佛儒家忆长天。
胡琴琵琶弹乐曲,开泰无忧划福船。
龙凤纹样细品味,民间图案情总牵。
独特出彩中国绣,飞针走线绵绣间。
彩陶砂壶美中美,蜡染瓷器珍贵谈。
丝绸之路赏壁画,敦煌艺术气不凡。
门神鞭炮报新岁,年画寓意四季伴。
泥人面塑神各异,大花轿里露丽妍。
园林景观知情趣,古匾传说古风远。
寺院钟声荷香夜,积善成德登寿山。
象棋围棋温旧梦,风烟四起鼓征帆。
四大发明千秋话,神州处处美景闪。
文化符号千年灿,五洲四海歌新颜。
四句话:书法创作的秘诀
文/屈军强
道法自然,守正出新。余学习书法,常常思考圣人孔子的教导。夫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志于道”。国有“经邦论道”,人求“诚之金道”。“道”者,是哲学之思,文化之寓,艺术之源,人生之遵。就书法艺术而言,篆有源道,隶有变道,楷有正道,行有动道,草有意道,笔下悟道,恬静古雅,豪放大气,飘逸灵动者,线条流畅的旋律,皆可用“道”来解释。做人处事更应讲“道”,修道、正道、弘道,“修齐身心”者,道也。
“据于德”。德者,人之诚信,行之勤奋,生之通达,德之心,德之正,德之美,古今赞之仰之效之。每天尊德,四季伴德,谦逊知德,勤勉收德,守己正德,坚持者必有好处。作为书画家更应存好德,讲道德,重口德,扬弘德,吟诗创作多写德,做人守信常有德,“德艺双馨”才是艺术的魅力和人生的意义。德者,人敬!
“依于仁”。古语道:“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仁者,友善、宽厚。“君子之怀,蹈仁义而弘大德。”“仁者,爱人。”作为书画家既要尚德守仁,寄爱四方,又得不骄不傲,至诚造美。天浩浩,乐陶陶,砚海探求,仁爱励人。好心、好情,才可出好作品。
“游于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艺者,种之、造之、收之,书有法,艺有韵,人有情。品古典,效古风,思古人,知古意,常梦“兰亭序”,频思“祭侄稿”,莫忘苏东坡,铭记郑板桥,笔下留情,艺行正道,尊古出新,才可融通思修;去俗心、俗气、俗意,才能出新、出奇、出趣。善读善思者,可固书外工夫;吟红吟道者,常有佳作欣赏。
尊道、守德、知仁、求艺,是书画家义不容辞的责任。朝夕晚霞,花鸟唱和。日夜执著,甘苦自知。正心创意,余又出征。人生有涯而艺无涯。你有艺术长镜头,我有创新蒙太奇,师古而不泥,惜时而知进,明天的风景会更美!
四句话,一生伴;一支笔,四季乐,翰墨尽飘香。
乙已春暮吟
文/秦 牛
春暮黄风卷残花,
时临谷雨降尘沙。
天干物燥禾苗苦,
地恸心惊岁月压。
莫恐粮荒失饱饭,
历经灾难饮新茶。
怡情陋舍余生悟,
敬畏飞云赏晚霞。
2025- 04 -18于扶风
写意春天的诗情,安然人间的烟火
文/何俊锋
岁月,清清浅浅;时光,匆匆忙忙。写意春天的诗情,在日子的不慌不忙中,安然人间烟火。光阴轻歌在似水流年里,岁月正用染了香的文字,写意春天的诗情。采撷春天的鲜花,赠予时光,晕染源自生命本质的清香;留给自己,安然人间烟火里每一个柴米油盐的寻常时光,在岁月静好中,赏春天的花开,悦心间的风景。
于春暖里,闲看一世花开,写意春天的诗情;于春光中,静守四时之心,去拥抱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安然着人间烟火里的寻常与惊艳。于春天的崭新里,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臻善生活里的每一个细节,让生活与生命在彼此周全与成全里,丰盈且踏实。时间扑面而来,我们终将释怀。健康的活着,平静的过着,开心的笑着,适当的忙着,就很好。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写意春天的诗情,在“万紫千红总是春”中,人间四月"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春天诗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万事万物在“风景旧曾谙”的春韵中,安然人间烟火。春雨贵如油 ,滋润着万物,时光,绿了芭蕉,红了樱桃,在年复一年中,写意着春天的诗情,在年华成长的章皆里,努力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眼中有光,心中有暖。
安然人间烟火,珍惜每一个寻常时光里,简单平凡的快乐与幸福。满城春色灼灼开,人间四月缓缓来。见花,见春,见自己。时光缓缓,岁月凝香,走过四季不同的风景,流年在踏歌行板中,拥从容豁达之心,慢慢学会阅人阅世阅己,拥人间清醒 ,在且行且思且臻善中,且悟且懂且坚持,隽永心间的风景,让生命在浅喜深爱中,予生活有趣有盼的美好。
2025年4月18日星期五雨
弹钢琴的女子
文/冯捷
宾馆里安静极了。宽敞温馨,灯光明亮。我坐在落地窗前的沙发上。面前是圆圆的几案,我不用它,在腿上写字。窗外郁郁葱葱,这是这里最好的春雨季,细雨像沙曼从天穹飘落。如梦如幻。
朋友来叫我,相约一起去朋友的朋友家中作客。
当我们进得门来,置于客厅兼琴房的是一幅油画,首先跳入眼帘。且再也离不开她的视线。从画面中弥漫出来的音乐瞬间流淌在周围、心间。
我一看认出这是19世纪丹麦画家poul·frils·NYbo的杰作《弹钢琴的女子》。我在去年冬天《冯捷读画》第49篇中写到过她。
下来看到的是钢琴。再接着便是莫莉了,一只金色的年迈的牧羊犬。
“不知道为什么莫莉总是蹲在钢琴边听女儿弹琴?它就那样乖乖地蹲在琴凳旁,倾听着。真是太神奇了。”主人(朋友的朋友)热情的向我们诉说着。然后。
然后,才正宗其事地指着这幅画,不无自豪地讲道:“自从女儿开始弹琴,她的钢琴上就一直摆放着这幅画作。”主人笑眯眯地用手比划着:“一个很小很小的小姑娘,她只有五岁,就是女儿开始弹琴的年龄。因为只有五岁,那个小姑娘的腿甚至被高高的琴凳悬着。踩不到踏板。但是她弹琴。天真而稚嫩的。而在钢琴的旁边,就是这一只叫莫莉的牧羊犬和这幅画。女儿弹了多少年钢琴,这幅画也就陪了女儿多少年。”
“现在这画依然在钢琴上,并且己经成了钢琴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钢琴的一个完美的延伸。”
主人的介绍愈发让我们敬仰、欣赏和入迷。那么美的。
而想不到的,这美的画面竟也成为了现实版的《弹钢琴的女子》!这是怎样的预兆、怎样的转换!如今。
如今“女儿己经长大了。她的腿长长了。她可以踏实地踩在钢琴的踏板上了。她去了美国。”主人说起女儿来总是那么欣慰和爱恋,仿佛对女儿的骄傲和思念随时随地会像乐曲一样,弥漫和流淌在每一个笑纹和时空里。可又是那么快乐。虽然女儿远走他国,可和莫莉在一起。和油画在一起。和钢琴在一起。和爱在一起。
附带介绍一下:画家poul·fris·Nybo这幅布面油画,捕捉了一位优雅女子在室内弹奏钢琴的瞬间。画中女子背对着观众,专注地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她的身影在柔和的光线中显得格外迷人。 而画家本人于1869年至1929年间尤为活跃,曾在丹麦皇家美朮学院深造,并在柏林和巴黎分别举办过画展。
夜宿丹阳观
文/ 何俊锋
暮色如墨,缓缓晕染开来,六点半左右,我和王院长等一行终于抵达了丹阳观。这座道观隐匿于青山翠谷之间,远离尘世的喧嚣,仿佛是一处被岁月遗忘的仙境。丹阳观,这座历史悠久的道观,最早可追溯至殷商时期,周武王曾在此屯兵练兵。原名栖云庵或洞清庵,历经多个朝代的重建与扩建,直至元代,因全真七子之一马丹阳在此得道,更名为丹阳观。
踏入观门,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斑驳的墙壁、厚重的木门,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观内的建筑错落有致,飞檐斗拱在月光下勾勒出优美的轮廓。庭院中,几株古松苍劲挺拔,枝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似是在欢迎我的到来。
晚课的钟声悠悠响起,伴随着道士们低沉的诵经声,仿佛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让我内心的浮躁瞬间消散。去翠峰青山口吃完晚饭后,夜已深沉,回到观中,我静静地站在庭院的石阶上,仰头望向夜空,繁星闪烁,宛如镶嵌在黑色天幕上的宝石。此时此刻,时间仿佛静止,只剩下这一方宁静的天地和我的思绪。
夜渐深,寒意渐浓,魏道长,贾道长他们已为为我准备好的客房。房间布置简洁而古朴,一张木床、一张书桌、虽无奢华之物,却让我倍感温馨。躺于床上,在道观的静谧中,缓缓进入了梦乡。梦里,我与这千年道观融为一体,感受着它的深沉与厚重 ,沉浸在这份超脱尘世的宁静里。
清晨六点半我们就起来了,转止道观后坡上采摘洋槐花,春己盛,正是槐花飘香时,到处到有槐树挂满白嫩的鲜花,捋一串塞进口中,十分香甜,不大一会儿功夫就采满一大袋。简单的早餐过后,我们一行拜谒了丹阳祖师墓并上了香,然后返程西安了。
悯农干旱
文/杨公劳
数日秦地不下雨,
麦叶渐黄半青枯。
风大尘狂忽冷热,
望天忧叹是农夫。
2025.4.18.于法门寺
生活简单而知足平淡而心安便是最美的时光
文/何俊锋
喜欢一个人待着,不用应付人情世故,也不用在意他人的看法,带着美好的心情,远离世俗的喧嚣,去邂逅一种安静的美好,享受那一刻的美妙。喜欢自由地在时光里漫步,为一簇花草停留,为一抹风景驻足,不用迎合他人,只取悦自己的内心,跟着自己的节奏,寻一份心安,享受那一刻的静谧。
喜欢和自己淡淡相处,卸下一天的疲惫,让心灵回归于轻松舒适的状态,不羡慕他人,不内耗自己,在自己的小时光里,做回真正的自己,享受那一刻的轻松。
生活,过得是一种心情,人生,过得是一种心态,简单而知足,平淡而心安,时光就是如此的美好,不用跟别人去比较,也不要抱怨当下的生活,把每一个今天过好,把自己的心情和身体照顾好,就是很好的一生。有些时刻,需要让匆忙的脚步慢下来,生活的疲惫,心中的烦事,该放的放,该丢的丢,该忘的忘,打开内心的一扇窗,让花香和微风住进心灵,让晴天和阳光溢满时光里,让自己的内心里,填满喜欢的一切。
生活中,总有莫名的伤感扑面而来,也总会因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而影响一整天的心情,我们时而怀疑自己,时而责怪自己,让自己时刻处于消极的状态,从而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了色彩和活力。其实,生活不需要太多的观众,我们只需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把自己的心情照顾好,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来自于内心的心安的和自我的认同。
不要为了迎合别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或内耗自己,忠于自我,坚定自我,才是最好的生活状态。生活,过得是一种心情,简简单单,快快乐乐地活着,不自寻烦恼,也不内耗自己,累了,就停下来歇歇,烦了,就出去走走,人生缓缓,自有答案,与其烦恼,不如顺其自然,与其内耗,不如取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