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作者简介:
一凡 本名张法荣,杭州人。
喜欢文学、戏曲、音乐、旅游。为文涉材用体广泛,主张反映社会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其文曲婉含蓄、清丽雅致,蕴含哲理情趣、人生感悟,深受读者喜爱。作品见各类媒体。
中国雨巷文学社注册会员、杭州文学研究院研究员。

西湖白堤
绿
作者: 一凡 - 杭州
朗诵:张少华 -泰国华欣
我走在两条绿色的长廊,一条叫苏堤,一条叫白堤。
苏白两堤,繁花点缀在明亮叶色织成的绿中,盎然着。细细的垂柳连成长长的画帘。风吹帘动,偶见绵延的青山环抱西湖,朦胧了一湖绿水。
而风也是绿色的。风吹起的一湖微澜,柳枝袅袅的倒影也欢腾起来。绿意就像唱着歌荡漾,那歌声也似绿油油的甜美。
追逐这湖山一色,我不由得吟诵起艾青《绿》中的诗句来:“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绿,委实是值得赞美的。万物生灵鲜活的色泽,延续生命、青春、活力的自然本性,生存理想的境地,美的精神家园。
绿色慷慨的关爱和温婉的柔情,滋润了自然界所有的生灵。这派可贵的纯净和赋予的生机,物化在丰厚的土壤。无须喧哗炫耀,无须娇柔做作,就这样的悠然朴实,连天接地。
古来人们在绿的沐浴下,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和灵魂的澄澈,从而寄情山水,择绿安居。对绿的向往与生俱来物华天择,而纵意潇洒清新脱俗。对绿色自然的崇尚,体现了古老的中华文化,先哲们倡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朱自清在他的早期散文《绿》中写了游历仙岩梅雨潭瀑布时的感受:“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对绿的那份依傍,纯粹在骨子里。
就像朱自清 “惊诧于梅雨潭的绿” 那样,绿色自然强烈的昭示,生活不再地老天荒,灵魂不再浮躁嘈杂。而许多时候人们麻痹了对绿的感知,忽略“低碳”的生态。人们在婉惜春天的短暂,叹息冬日的草木凋零时,绿总是被一次次的深情呼唤。
三十多年前杭州一场百年不遇的台风,一夜间街上浓荫如盖的梧桐,湖畔堤边高大的桃柳古樟,几乎全被连根拔起。见此惨状,杭州人掩面而泣,从此对绿的执念践行,便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人在绿中行走,绿意在心中涌动。感慨生活中的几乎所有,是这片绿色给了莫大的恩惠。寰宇尘世,年华人生,万亊万物,沧海桑田,绿色泽被希望的种子,关照精神的引领。
就这样走进绿的境遇,委身绿的怀抱。宛如一茎小苗舒展在生命的每个角落,嫩绿的,浅绿的,翠绿的,淡绿的,粉绿的,墨绿的,执着地勃发,萌动着力量。
这力量润物,丰盈,内敛,潜沉,如诗一样,使人灵秀明志。当我走在这一派绿色,环顾四周绿水青山,于是绿色慰籍的生活之美,曼妙在内心,给予我精神的归属。
2025年4月17日

西湖苏堤

主播简介
张少华:北京蒙巽书院创始人,国家广电总局人才交流中心青少儿文化艺术实训基地诵读与语言能力专家委员会特聘老师,学部国学签约老师,上海九州书院特聘老师。致力于钻研古汉语汉字字义音韵考证及古诗文诵读艺术。为国内数百所学校、书院和各类机构提供课程支持及配音作品。现旅居泰国华欣,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雨巷文学编辑部
主任:韩菜菜 (主编)
副主任:陈英玲(主编)
本期编辑:韩菜菜
2025年 4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