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荣访谈录
对话文学艺术领军人物孙健友
访谈人:李淑林总编导师
被访谈人:孙健友
访谈时间:2025年4月14日
访谈地点:山东诸城市
1、主持人李淑林
孙健友老师好!您在名人名家杯作家诗人艺术家群英荟萃作品赛中,积极组织诗朋文友及艺术家参与,贡献卓著。恭喜您被名篇·金榜头条名人名家杯作家诗人艺术家群英荟萃作品赛组委会评为“文学艺术领军人物”,并入选尊荣访谈名人录。
首先介绍孙健友老师,孙健友,生于一九六一年,山东诸城巴山人,系潍坊诗词学会会员、《齐鲁风诗社》作协会员、北京《金榜头条》新媒体平台签约作家诗人、《青岛子衿诗社》作协会员、香港《现代作家》作协会员、天津《文海墨韵》作协会员、曾经先后在《夕阳红诗社》《齐鲁风诗社》《金榜头条》《青岛子衿诗社》《现代作家》《时代作家》《文海墨韵》等多家刊物、网络平台,发表散文诗歌三百余首,本人从小酷爱文学,祈求向周围的老师们虚心学习,希望自己能够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祝贺孙健友老师!
孙老师,您好!非常荣幸能有机会与您进行这次访谈。首先,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您是如何与文学结缘的?
孙健友:尊敬的李淑林总裁您好!我从小就对语文和报纸有着一种特别的偏爱,尤其是对地方戏剧里的那些押韵的词语更怀有着一种特别的感情,从小我就爱好背诵一些戏剧里面的一些押韵词语。还是在学校上初中的时候,我就特别偏爱文科,从不注重数,理,化的学习,所以就导致了在班级的历次考试分数中,始终是一位倒数者。我自己早就断定自己不是块考大学的材料,所以自己就提前脱学务农了。我虽然从一名酷爱文学的初中生变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刨土小农民,但我从没有放弃过自己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爱好,我从村中的供销社里买来了一些本子和圆珠笔,一闲下来的时候,我就把踏入社会,接触于社会的真实感受,写成了一篇篇的顺口溜,权当作是一种开心,一种爱好。当遇到老天下起雨来不能去生队干活的时候,我便坐在家中的火炕上,拿出自己写作出的这一篇篇的顺口溜阅读起来,刹那间的心情是如此的兴奋,刹那间的心情是如此的轻松,在这如此兴奋与如此轻松的气氛里,周身的疲劳瞬息间也被代谢的一干二净,这就是我最早最初与文学的结缘。
2、
主持人李淑林
哦,孙老师,从您与文学的结缘中,看出您热爱生活,并善于
记录生活,并因文字而快乐,很欣赏!
您出生于 1961 年的山东诸城,巴山这个地方对您的文学创作有着怎样的影响?
孙健友:我的家乡——巴山,它虽然是一座不大的小山,但它孤山突兀,巍然雄居,在以它为中心的五十里路程的方圆内,它拔地而起,独霸一方,紧靠在它的山脚下面,有两条河流在这里相交汇,一条叫潍河,另一条叫百尺河,在距离巴山六公里的东北方向有一个村庄,它就是清朝宰相刘墉的故乡逄戈庄。自古以来,巴山这个地方就名人辈出,地灵人杰。从小我就最爱听这里的老人们讲述的那些名人名事的动人故事,也许是受到这些故事的启发,我对巴山本地的传统文化从小就产生了深刻而浓厚的兴趣,也许是天意,天降大印于斯,我脱学之后,在生产队干了两个月的农活,后被生产队长指派到巴山民兵采石厂工作,去那里报到之后,我被分配到了采石小组,整天忙碌于采凿山石,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被采石厂厂长任命为巴山采石放炮司号员,专门负责中午和傍晚时候放炮时的吹号工作,为了确保全山采石人员的生命安全,一天两次的放炮炸石,都必须按照一整套的严格的统一号令,因为在巴山上面采石的人员实在是太多了,这其中就有昌城人民公社的三个民兵连,另加三个巴山村的四十多个采石小组,点炮放炮的时候,全山上的点炮者,都必须听从我在山顶上吹响的那阵响彻云霄的冲锋号号令。正是这种独特的工作,我每天两次都行走在这蜿蜒崎岖而通往山顶的来回小路上,每到春夏季节,在小路的两旁,就会呈现出那种万木争荣,百草丰茂,鸟语花香,蜂歌蝶舞的景象,那迷人的景色时时刻刻都在触动着我的心处,每天晚上回到家之后,我便把白天在山上所看到的遇到的那些景色提笔写成了一篇又一篇的顺口溜,从这个时候起,我对巴山的钟爱程度已经是入心入骨了,它也为我以后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前些年,我在北京金榜头条平台和国家多家诗社发表了许多首歌颂巴山,赞美巴山的诗歌,在巴山这片古往今来的故土上,我也名符其实的成为一名专门去用诗的形式去歌颂巴山,去赞美巴山的举旗排头兵。
我在巴山采石厂工作了两年之后,于1980年冬,我很荣幸的去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这所革命的大学校里,我的写作特长在连队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被连队干部任命为连队的文化委员,每月一换的大小黑板报都由我一人负责出版,团里自己主办发行的小报刊,时常刊登我亲笔写作的反映真实连队底层生活的小诗歌,连队干部也经常找我为他们描写一些报告材料。在当兵的头一年冬天,受营长推荐,我被任命为团部领兵文书,曾经跟随团长到聊城去领过新兵,专门负责整理新兵的挡案和对新兵训练完以后的下连分配。在当兵服役期间,部队的文化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它为促进和提升我的文学进步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退伍归田以后,我自学成才,成为了一名乡村的赤脚医生,如果没有从前这些文学功底做基础,如果没有这种坚忍不拔的写作精神做底气,我的行医之路是不可能会走向成功的。既便是当了乡村医生,我也从没有抛弃过对写诗的爱好,我还是经常的提起笔来抒怀一些乡土,乡情,乡音。
3、
主持人李淑林
哦,原来如此!您生活在巴山和清朝宰相刘墉的故乡,名人故里,当巴山采石放炮司号员不平凡的经历,为你的创作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素材,难怪,您的作品被读者喜闻乐见,一切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据了解,您是潍坊诗词学会会员、《齐鲁风诗社》作协会员等多家协会的会员,还与众多新媒体平台签约,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在这些平台上的收获和成长吗?
孙健友
在我走向社会的这几十年里,我所用过的写作稿纸,攒成了块也足有一小屋,曾经有过好几次,我的思想也发生过扭曲,心中的苦恼无可言表,精神情绪几度崩溃,有时自己也有些想不通,一路走来多半生,写了这么多的诗歌和散文,既不顶饥也不顶渴,劳心费脑,劳本伤财,既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又得不到亲朋好友的印可,未来更无希望能够在国家的文化平台上发表,思虑起来,心里情不自禁的阵阵发凉,难道说:这满肚子的文化墨水将伴随着时光的迁移会逐渐逐渐地消亡待尽吗?
好在后来有了微信网络,是微信网络挽救了我的文学生命,七年前,有一位微友把我拉入了诸城市的一个五百号人的芦山文学艺术群里,从那时起,我在这个文学艺术群里如鱼得水,我向这个群中转发了我的很多首自己的原创诗歌作品,谁知这群中,藏龙卧虎,高手如林,天南海北的诗社社长数不胜数,我的原创作品得到了群里好多位社长的任可,他们主动添加了我的微信,并且成为了他们多家诗社的作协会员,从此,我的作品在多家诗社陆续发表。
运气这东西,它是一门令人难以想象的无形玄学,当你的运气来临的时候,它如同大江大河般的胸襟,能润育出你那波澜壮阔的豪迈心情,也许是天赐文缘,也许是时来运转,恰在同时,齐鲁风诗社的周玉欣社长,她首先看中了我的多首原创作品,通过双方微信交流得知,她不但是一位令我极其崇拜的德才兼备的领军作家诗人,而且她还是我们诸城市的老乡,我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作诗爱好者,算是三生有幸碰上这么一个文学界的大佬,如果没有一个相当好的运气和缘分,在茫茫的人海里是根本遇不成块的,接常理推断,两个人有缘相遇的难度可称得上是大海里捞针,但是这根针确确实实的被我从大海里捞到了,这正是:寻遍天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周玉欣社长,她不但是一位齐鲁风诗社的社长,而且她还是北京金榜头条新媒体平台山东省分台的总编辑,周社长把我的诗歌作品,作为第一个有缘推荐人,第一时间推上了金榜头条的新媒体平台,由此,我的文学之路也正式步入上了阳光快车道。在通过对各家诗社发表的作品及其所制作的质量和速度上相对比,本人因为,金榜头条无论是在发表的制作质量上,还是在发表的速度上,都是任何一个诗社都不能与他相比拟的,都是任何一个诗社都不能与他相题并论的,因而我特别热爱金榜头条这个平台,我更特别支持金榜头条这个平台。这些年来,在我的心目中一直都在感恩感谢着这个金榜头条平台,我先后将诸城市昌城镇的十四名地方作诗爱好者推荐成了金榜头条的签约作家诗人,并且积极的组织他们进行了多场金榜头条平台所举行的全国性的文学大赛,在这多场的大赛中,其中有五人次获得了冠军奖,三人获得了钻石奖,三人获得了金奖,五人获得了银奖,由此我也被金榜头条最高平台领导层评任为文学艺术领军人物荣誉称号。
4、
主持人李淑林
孙老师,你的创作经历,我们也经历过,可喜的是,您不但坚持下来了,还创作大丰收,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名篇.金榜头条平台的认可!您曾经先后在多家刊物、网络平台发表散文诗歌三百余首,这个数量相当可观。在您众多的作品中,有没有哪一部或哪一篇是您特别珍视的,为什么?
孙健友
本人因为,要想写出一首好的原创作品,诗歌的体裁首先要来源于自身的生活,体验于自身的生活,只有尝试生活中的真实感受,然后再去与文学的功底相结合,这样写出的东西才能独具一格,才能让读者读后为之惊讶。在众多的作品中,我觉得我所写的《巴山赋》,《游巴山记乡愁》,《四时登巴山》,这三首诗歌是我特别珍视的,因为里面的用词内容都纯属原创,都来源于自身的生活体验。
5、主持人李淑林
是的,孙老师,《巴山赋》,《游巴山记》、《乡愁》,《四时登巴山》这三首诗,我也读过,确实震撼心灵,给我带来美的享受!
能谈谈您的创作风格和主题通常倾向于哪些方面吗?
孙健友
我的创作风格一切属于自由自在,不受拘束,我的作品大多数倾向于,乡音,乡土,乡情。
6、主持人李淑林
是,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我们生活在家乡的热土上,写乡音,乡土,乡情,赞美我们身边的劳动人民,很好!
对于那些同样热爱文学并渴望在文学领域有所建树的初学者,您有什么建议或经验可以分享?
孙健友
这些年,本人虽然在文学艺术领域中稍有一点建树,但在高手如林的文学老师面前,总觉得自己永远是一位小学生,学习永远在路上。通过这几十年的自身的体会,向对渴望在文学领域有所建树的初学朋友们提供一点小小学习经验,那就是:(1)写,写,写,写,写,写了再写。(2)改,改,改,改,改,改了再改。
7、主持人李淑林
你的写作经验让我想到了“推敲”二字,有人说,文章是改出来的,确实如此!
您提到自己从小酷爱文学,那未来在文学创作上您还有哪些目标和计划?
孙健友
今后的目标和计划是不忘初心,与时俱进,加大力度进军律诗,在推敲律诗方面上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8、主持人李淑林
为孙老师的初心点赞,学习永远在路上,愿我们都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拥有自己梦想的生活!感谢您抽出时间接受这次访谈,期待您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孙健友
谢谢!我会继续努力的!再见!愿我们都拥有诗和远方。
主持人李淑林简介
李淑林,网名阳光,注册志愿者,仁义寿乡民星榜样.最美家庭,眉山市助人为乐最美家庭,名篇.金榜头条总编导师,文学艺术网、文学名人堂等十大平台总编。中国散文协会会员,东坡诗词协会会员,仁寿诗词协会会员。年年被评为名篇文学艺术网领军人物和年度功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