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名老中医栾光斗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六年多的时间了,回忆当年我们在一起学习中医的时光,好像是昨天的事情,时隐时现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
1974年春天,我在安丘县石堆人民公社医院工作,接到安丘县卫生局通知,为了落实毛主席关于中医是伟大的宝库,要不断地挖掘与保护,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要用西医的科学诊断技术与古老的中医“四诊八纲”相结合。经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举办,西医学中医培训班,全县25处公社,共选派50名有一定西医基础的青年医生参加学习培训。我们所在的石堆人民公社医院,有俩名医生参加,其中,医院在职西医一名,优秀的“赤脚医生”一名,学制一年。我有幸被选中参加西学中班,但是,如何从36个大队近百名“赤脚医生”中选出优秀者,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经我建议时任桃园官庄大队“赤脚医生”栾光斗同志最符合条件,陈光财院长在院务会上同意了我的想法。医院党支部呈报公社党委同意,最后才有了我们俩人到安丘党校参加“中西医结合”培训班的行程。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大地回春、芳草茵茵,我们俩人迎着朝阳,全身充满了力量,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栾光斗先生在课堂认真听讲,下课后在树荫处背诵中医汤头歌,有时候我们俩人互相背诵、互相提问,力争做到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我们课后熟读、熟记于心。经过一年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药学、中医诊断、中医常见疾病分析、中医汤头歌诀等课程的学习,栾光斗先生打下了坚实基础。学习结束后,回到大队卫生室购进了中药,开展了以中医为主的远近闻名的中医诊所。
我清楚的记得,栾光斗先生在中医诊所东墙挂着一幅书法作品,内容是蒲松龄先生撰写的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在那知识无用论的年代,栾光斗先生坚持读书,是很有远见卓识的一位有心人。他经常和我交谈关于《红楼梦》《聊斋志异》地故事。谈得最多的还是张仲景的《伤寒论》,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中医中药方面的书籍。
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会终于到来了,1978年,安丘县卫生局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在全县范围内从“赤脚医生”队伍中,考试录取、选拔充实中医药科技人员,解决目前全国缺医少药问题。栾光斗先生一举夺魁,以优异的成绩录取分配到景芝人民医院中医科。由于栾光斗先生勤奋好学,谦和敦厚,在中医中药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三年后安丘县卫生局选调到县医院中医科工作。正在此时,全国各地卫生部门提出抢救名老中医,对各地的名老中医的秘方、验方、偏方,全面进行调查整理,并且要求编辑出版,将古老的国宝——中医药传承发展,治病救人!安丘县医院二位名老中医张瑞丰、赵端溪老先生,列入了全国名老中医抢救信息库,整理资料传承人就是栾光斗先生。他跟着两名老中医学徒的同时他又利用业余时间整理资料。
对安丘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名老中医,进行调查摸底,是栾光斗先生的又一项重要工作,在清朝时期安丘县较著名的中医有:刘盘,擅儿科,尤精痘疹,著有《疹症辑要》。贺克敏,字农村,号淑庵,安丘县贾戈东南村人。精于痘疹,著有《痘疹新书.卷二.针法》。张咸煦,安丘县贾戈大沙埠人。擅长痧症、妇科,著有《张氏痘疹》一书。刘用康,字西侯。此人恩贡,精医术,擅长妇科,著有《医镜》、《临床便览》、《妇科揖要》等。曹绪武,字绳祖,号裕齐,安丘东乡人,著有《曹氏痘疹论》。于麟阁,字子霍,安丘县南逯乡于家沟村人,光绪年间恩贡。著有《医括》数本及诗稿《蛩吟集》等。以上诸位名医在《安丘续新志》有记。
特别在老中医张瑞丰先生身边的几年里,深得张先生的赏识。张瑞丰全省著名老中医,1956年山东省中医研究班结业,后留校任教,兼任山东省中医附院外科主任。1964年回到安丘县人民医院任中医科主任。栾光斗先生对张老中医研究成果突出,特别是对中医治疗血拴性脉管炎、骨结核、化脓性骨髓炎、颈淋巴结核、骨肿瘤等慢性疑难病症,整理了大量资料。另外,对张先生炼制的“红升丹”、“白降丹”丹药等,保证人身安全有效做出了积极贡献。
张瑞丰先生仙逝十周年,栾光斗先生帅张先生五位弟子,祭奠并选读祭联。上联:贯古今精华、融内外一系、起沉疴重症、名扬关内关外,下联:究天人之际、探歧黄渊源、医德胜华佗、誉满齐鲁大地。
栾光斗先生对安丘另一位山东省名老中医赵端溪医案整理也下了很大工夫。赵端溪擅长于中医内科,尤擅妇科。他中医基础理论扎实,长于辨政施治,师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他是最有建树的中医妇科、中医内科的名老中医。
1982 年10 月开始利用3年多的时间,为县医院中医科的两位老专家,张瑞丰、赵端溪老先生整理了大量的医案资料,同时根据政策规定,在全县中医人才中选拔优秀青年骨干以师代徒。县卫生局的领导非常重视,经研究确定栾光斗先生为传承人之一,卫生局和县医院的领导为此举办了一个隆重的拜师仪式。在俩位老师的身边工作了三年,栾光斗先生白天看门诊夜晚整理老师的医案,夜以继日、忘我工作在中医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视野开阔思路大开,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诊治有了充分的把握,为后来组建县中医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0年代初,安丘县委、县人民政府做出编纂《安丘县志》的重大决定。因为栾光斗先生有着过人的才气学养,和过硬的文字功底,被任命为《安丘县志.卫生志》的主笔。在编纂《安丘县志·卫生志》的同时他又兼职为安丘卫生学校中医班授课,时任中医四大经典的主讲教师。
1990 年,栾光斗先生有幸参加了全国中医研究院的中医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二年,因为是结业证书不能算是正式学历。在考取中医主任医师时资格审查受阻,他便下决心报考了函授中医大学教育,经过三年的时间努力,由不可能变成了可能,顺利毕业并再次经过考试获得了中医主任医师资格。
山东省卫生厅和潍坊市卫生局从现任的名老中医中挑选“潍坊名医”栾光斗先生又一次创造了一项新的历史突破。在此基础上栾光斗先生,再次创造了一个奇迹,经过层层申报、申查,他被评为“山东省名老中医”。
我在和栾光斗先生交谈中,他认真地告诉我:回顾自己的人生,出身寒门农家草根,由一名农村的“赤脚医生”一路走来,有好多贵人相助,但是,我使终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我的祖辈、父辈传给我良好的家风。感恩党的好政策,给予了我的一个好平台。感恩各位领导和同事大力支持,给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些年病人的信任给予了我前进的动力,我也千万百计心里想着病人,待对病人如同亲人,为病人服务,给病人温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我非常满意和知足。我想能够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我特别信奉老子道德经的一段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安丘市卫生部门推荐栾光斗先生为潍坊市名老中医、山东省名老中医,在推荐表中的主要业绩、成果及获奖情况一拦,是这样总结叙述地。该同志于1968年安丘一中毕业,师从于山东省著名老中医张瑞丰教授,张瑞丰先生的得意门生。1988年至1990年2月参加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举办的第三期全国中医高级研究生班学习。1997年通过全国自学考试,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1986年6月任安丘市中医院业务院长,现任安丘市中医院党支部书记、业务院长,潍坊市人大代表,安丘市中医学会二理事长,潍坊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栾光斗先生不长期致力于中医医疗、科研、教学以及医院管理工作,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精于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肝病、肾病等疑难病症的中医治疗,治愈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在安丘、潍坊、山东半岛及周围地区有较大影响。几年来,承担并完成了省科技进步奖三项,潍坊市科技进步奖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其中“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中药制剂的临床研究”获山东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紫草油气雾剂的研制与应用”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星火奖三等奖,“金香银健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的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再通术并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的临床研究”和“喉咽炎的技术开发”获潍坊市科委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加减复脉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丹参败酱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均获安丘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科研成果,大多已经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研制专利药物心肌炎冲剂、宁心复律胶囊三个药剂品种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方面取得明显疗效,并获潍坊卫药准字、疗效显著,为医院及本市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国内发表了20余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编篡了巜张瑞丰炼丹经验》等专著。该同志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扎实的工作作风,高尚的医德医风,高超的医术,连续多年被评为潍坊市、安丘市卫生先进工作者,2002年9月被评为“潍坊名医”,2004 年5月被评为“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并被吸收为潍坊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和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其业绩被载入人事部撰写的《中国专家名录》一书中。
之后,我在光斗女儿栾淑莹出版的《晶莹》一书“多年的父子”一文中,看到了栾光斗同志在2004 年初,曾经在北大医院接受过一次胃大部切除术。那年他54 岁,在中医行业中应该是最好年华,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候。因为,常年累月地工作、学习为了他心爱的中医事业,身体严重透支,胃部溃疡而癌变的后果。好在手术非常成功,大夫说,发现得早,切除得又很彻底,胃部手术,根本不需要化疗。可造化偏偏落在他身上,四年后,胃癌再次复发,后来做了几次大的手术治疗和化疗、放疗。栾光斗先生与癌症博斗了九年,他在这九年中一边与病魔作斗争,自己坚持到中医院的专家门诊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在安丘知情人士谈论到市中医院的发展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栾光斗院长是为安丘市中医院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一名德艺双馨的好医生,他有做一名好医生所必备的高尚人品。经过他治疗的病人和家属,有口皆碑。业内人士评价说“他的医术精湛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德行高远,是安丘中医界的翘楚”。他由一个草根医生,在行医40多年里,给医者树立了典范。
栾光斗先生是我最知心的朋友!是我生活中的挚友!他在生命的最后,也就是在弥留之际,曾告诉我有两件事和我商量;第一件事情,他一生着力研究和挖掘与总结了,安丘籍的历代名老中医的医案、验方、秘方、偏方无数,本人想要在60岁退休之后,静下心来好好整理一下,为后人留下这份宝贵的文化医学遗产。
但是,老天不公,没能成愿,是我一生地遗憾!如果说有可能的话,你身体好又有医学和文学基础,可以配合他们完成我的心愿!第二件事情,关于他的身后事的安排,他和我说“我这个病已经没有回天之力了,癌细胞扩散到了全身,我与癌症奋斗了近十年,在医学界应该是一个奇迹了。我的后事安排,请你全权处理,我交给你,我就无憾了!”真的没有想到,我们这是最后一次面对面的交谈,时间定格在2013年3月18日晚上。第二天夜里20点栾光斗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一生钟爱的中医事业……。
【作者简介】李连科、男、字三元,1951年生于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郭家庄子村,中央党校大学本科学历,曾任安丘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安丘市文旅局局长,从医、从政、从文。任安丘市旅游局长期间,开发了著名景点——安丘青云山民俗娱乐园景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收藏协会会员,出版有《安丘文化志》、《安丘民俗》、《安丘书画作品集》、《非洲之旅》、《安丘浯阳李氏族谱》合著《安丘历史文化丛书》、《三河文集》、《安丘百名进士录》等著作。退休后曾担任安丘市书画协会秘书长、安丘市收藏家协会会长、安丘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