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江,我至爱的乳娘(散文)
杜继申(四川)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投笔从戎,告别故乡。这一去,便是五十多个春秋的漫长别离。
在悠悠时光长河中徘徊,记忆的轻舟总会情不自禁地驶向那片令人魂牵梦萦之地——通江,我的桑梓地。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她诞生于隋唐时期。唐武德八年(625年),壁州及诺水县设立。天宝元年(742年),壁州改称始宁郡,诺水县更名为通江县。从625年至2025年,她已悠悠走过1400载岁月。
她在雄浑壮阔且饱含远古历史的大巴山中孕育成长,自诞生便承载着厚重的岁月痕迹。她宛如一位仁慈善良的母亲,勤劳质朴、醇厚温和,以甘甜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儿女。她的双眸深邃而宁静,默默守望千秋万代,见证了唐、宋、元、明、清、民国的朝代更迭,目睹了历史的风云变幻。她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与唐诗宋词的婉约韵律中,谱写着绚丽华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四方面军挺进川东北的通江、南江、巴中地区,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那是一段血与火交融的岁月,英勇的红军战士们在这片土地上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身影在硝烟中若隐若现。激烈的枪炮声、战士们的呐喊声震彻山谷。在这场波澜壮阔的革命浪潮中,通江,我的故土,以最诚挚的胸怀,敞开宽广怀抱,热烈拥抱我们的党和人民军队。在“赤化全川”红色理念的感召下,她毅然送去十万儿女参加红军。这些热血儿女,怀着赤胆忠心、报国之志,横刀立马,枕戈待旦,驰骋于硝烟弥漫的战场,奋勇杀敌。他们中,有的为共和国的诞生献出宝贵生命,成为永垂不朽的英烈;有的历经战火淬炼,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通江,您伟大的灵魂,满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坚贞信念,化作一盏明灯,激励着儿女们迈着坚定步伐,穿越百年风雨沧桑,奋勇前行。无论道路多么漫长,无论遭遇多少艰难险阻,哪怕雷雨风暴肆虐,您始终如九天鲲鹏,在万里长空无畏振翅高飞,朝着远方的光明奋力疾驰。
历经岁月长河的洗礼,通江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前行。时光回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的古城老街,东西南北间距不足两公里,全城皆是清一色的小瓦房、泥巴墙。石碴路,有些路段由大小不一、凹凸不平的青石板铺就,尽显沧桑古朴之感。
传说当年建城选址时,有一只喜鹊衔着一根树枝,跟着选址的一行人不停地飞,喳喳叫个不停。当来到河口之间,地势北高南底的地方,喜鹊丢下树枝飞走了。察看地形的人觉得十分奇异,仔细打量,发现南面是奔腾的大河,北面是古木参天的大巴山。大河是一道天然的护城屏障,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是一个易守难攻、适宜筑城的好地方。于是,一座城池应运而生。
这里山高水深,河上没有桥,只有一条古老破旧的渡船。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靠渡船往返于山那边的古城,进城的汽车也是由渡船运载过河,交通极为不便。大河两岸杨柳成行,白鹭翩翩起舞,清清的河水沿着蜿蜒的河床,在阳光下闪烁着粼粼波光,仿佛一条绿色丝带向山外飘去。然而,老天爷一旦下上几天大雨,大河便顿时失去往日的温柔,一反常态,洪水汹涌,骇浪惊涛,好似一条黄色巨蟒在河床上横冲直撞,挡住人们的去路,过河的人只能望河兴叹。
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个夏季,老天爷不知为何接二连三地下了一个多月的大雨,山洪犹如脱缰的野马,从山林各处涌向大河,河床上漂流着宛如长龙般、被洪水冲毁的庄稼和房屋。河上那条破旧古老的渡船,也不知被洪水卷到何处去了。就在这时,长年患肺病的本家二叔病情加重,他大口大口地吐着鲜红的血块,蜡黄的脸变成褐黑色,家人们着急的要送二叔过河,去山那边的县城医院医治,然而滔天洪水却挡住了去路,家人们急得呼天不应,叫地不灵。于是,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趁夜色降临,便在河岸上偷偷地点着几炷香,烧着纸钱,对着洪水双手合十,嘴里念叨着谁也听不懂的祈福语。听大人们说这是在祭河神,祈求洪水尽快退去,保佑二叔及时过河住进医院。讽刺的是,就在家人们翘首盼望洪水消退时,躺在病床上的二叔却咽了气。这件悲痛欲绝的伤心事,在我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一座桥,对于古城的人们来说,是何等迫切的渴望。
这段悲痛的记忆,如一道沉重的枷锁,长久地禁锢在我心中。然而,时光的车轮不会停歇,它无情地碾碎了往昔的苦难,也悄然带来了通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眼前的景象让我目瞪口呆,往昔的闭塞与落后已如过眼云烟,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似一幅徐徐铺展的宏阔长卷,规模日益壮大。往昔逼仄的大街小巷,如今已被崭新的繁华所取代,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错落有致地矗立着,仿佛在诉说着时代的变迁。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喧嚣的市井声交织成一曲现代都市的繁华乐章。东西南北,十里长街热闹非凡,市场里商品琳琅满目,玉楼廊桥尽显繁华昌盛。诺江上,横跨的座座大桥雄伟地屹立在大河之上,取代了古老的渡船,南来北往的人们再也不会因洪水阻隔而望河兴叹。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极大缩短了通江与外界的时空距离。如今,新鲜的农产品能够在短时间内运往全国各地,外地的游客也纷至沓来。据统计,自高速公路开通后,通江的旅游收入同比增长了很多,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显著提高,许多家庭依靠旅游服务业实现了脱贫致富。
再看各个乡村,交通运输相互连通,电讯网络信息通畅,为通江的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诺水河旅游景区的开发,唤醒了沉睡千百年的溶洞,那如魔幻迷宫般的景致,潺潺流水蜿蜒流淌,钟乳石倒挂岩顶,奇异迷离,神秘莫测,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赢得了“中国溶洞之乡”的美誉。
唱歌郎石林景区,关于“唱歌郎”名字的由来,不是由真正唱歌明星得名,而是有几个民间传说,但说法不一。有传说称,清嘉庆四年,白莲教蓝号义军在此英勇抵抗清兵追捕,壮士跳崖后,此地常闻悲歌,故而得名;也有说法源于清道光《通江县志》记载,或是因山中松涛、野鸟鸣叫声如歌声。但真正让游客流连忘返的,是那片原始生态石林。这些石头形态各异,有的似卧牛望月,眼眸中仿佛凝望着岁月的沧桑;有的如大象漫步,沉稳的姿态尽显自然的雄浑;有的像骏马啸天,昂首嘶鸣间似要冲破天际,与现代文明完美融合,构成了一幅独特而迷人的画卷,吸引着无数游人不远千里前来,沉醉于这无尽的自然风光之中。
璧山公园,苍松翠柏,花团锦簇,在杨柳春风中,琼楼玉宇错落有致,点点飞鸿划过天际,人潮涌动,在丽日蓝天下,令人心潮澎湃。我曾有诗为壁山公园的自然与人文风光写道“琼楼玉宇卧烟霞,秀竹摇风归暮鸦。几点飞鸿云作路,翩翩影落浪淘沙”,这独具匠心的规划与独特的自然风光,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美的享受。
通江的云雾山银耳,曾经是皇宫帝王才能享用的珍品,如今却畅销全国,为通江赢得了“银耳之乡”的称号。那一朵朵洁白如雪的银耳,凝聚着通江人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无限的经济和人文价值,它们象征着人们纯净美好的生活,是通江人民辛勤耕耘的成果。
五十多年的变迁,通江,我的故园,总是一次次给我带来惊喜,以繁华的姿态迎接我。这一切,离不开通江党和政府及全体通江人民的集体智慧与英明决策。他们全心全意,积极推进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勇敢迎接机遇,统筹城乡发展,持续深化改革。这也是父老乡亲们艰苦奋斗的丰硕成果,是家乡梦寐以求的愿望,如今得以实现,她定是满心欢喜、沉醉其中。与其他一些地区相比,通江或许没有那么繁华喧嚣,但它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宁静与魅力。在这片土地上,人们更能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更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王坪烈士陵园这一红色教育基地,通江时常教导她的孩子们,从小要树立发愤图强、立志报国的远大志向,学习先烈们敢于舍生忘死、英勇捐躯的伟大精神。“英雄担国难,铁骨镇山河。浩气存天宇,精神励后贤。后辈当努力,发奋图国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通江的谆谆教诲,如黄钟大吕,气势恢宏,这不仅是对英烈们的深情告慰,更是将红色基因深深植入子子孙孙的血脉之中。她那发自肺腑、悲壮而又激昂的教导,已成为红色旅游中一张亮丽的名片,通江也因此被人们赞誉为“中国红军之乡”,这是通江的骄傲,无上的荣光。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岁月流转。新的征程已然开启,新的答卷亟待书写。展望未来,通江恰似一艘扬起绿色风帆的巨轮,在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她将继续深挖红色文化的富矿,让王坪烈士陵园的英雄故事如火炬般照亮更多人的心灵;全力释放自然资源的魅力,把诺水河景区打造成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在科技创新的强劲东风下,通江的特色产业,如那洁白如雪的云雾山银耳种植加工,将插上智慧的翅膀,迈向更高的台阶。通江,必将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繁荣的姿态,迎接四方宾朋,续写属于她的辉煌篇章,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更加璀璨夺目的印记。
对于我个人而言,通江不仅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更是我心灵的归宿。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铭记家乡的恩情,为她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百年巨变,岂是一首小诗能够写尽?通江,我心中的至爱,千百年来,您饱经风雨,却始终青春永驻,犹如一轮永远升起的骄阳,散发着永恒的光芒。您的名字,是燃烧的火炬,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引领我们向着光明与希望奋勇迈进;您的名字,又如一曲优美的阳春白雪,在竖琴的指尖婉转流淌,延续着生命的辉煌,诉说着无尽的故事与传奇。
今夜是龙辞盛世、蛇迎新年之即,让我们纵情欢歌,纵情舞蹈,山河无眠。华灯溢彩,悠悠诺江,清辉涌动,春回大地,喜临人间。琴声流韵,庆贺华年,岁通盛世,国泰民安。古蜀渔火,歌舞喧天,山欢水笑,情动巴山,共饮壶觞,千里共婵娟。
听吧,看吧,通江,我的故乡,您的儿女们,将永远为您歌唱,用最诚挚的情感,最动人的旋律,歌颂您的美丽,赞美您的伟大,传承您的精神,续写您的辉煌。
最后以我的一首《青玉案》词作总结:
“巴山峻岭苍烟暮,诺水秀,轻鸿舞。扑面桃花三月雨。古城春色,空山鸟语,无限风光处。悠悠万里春风渡,漫漫千秋碧州俯。盛世鲲鹏风正举。大河沿岸,玉楼商贾,十里春熙路。” 通江,你是我灵魂深处永恒的眷恋,是我心中永不落幕的至爱,愿你的明天,如那绚丽的朝霞,光芒万丈,熠熠生辉。这首词,恰是通江如今的生动写照,也是我们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与无尽的赞美。



个人简介
杜继申,中共党员,本科,退休干部,本科文化。现为四川省诗词协会会员。四川省老年书诗词创作研究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彭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彭州市政协诗书画院会员,四川省徐悲鸿,张大千书画研究院会员。

荣耀中国文学社编委会成员
总社长:苏文文
代理社长:张俊侠(依然)
荣耀顾问:童浩 白连生
副社长:田向洪 张俊侠 康宗生
名誉社长: 郭妙灵 白连生
丰茂春 李德政 吴宝金 三木子
诗词管理:阿红 依然(张俊侠)
文学顾问:石补根 王慧忠 朱江萍
丁启连 乐天 李林 李改萍
责任编辑:依然 婉莹 哥是王者
编审及主编:苏醒 姜满成 康宗生 梅楠梓
编辑:张俊侠 苦乐年华 怡然
刊头书法制作:安贵龙
美图设计:依然(张俊侠)
诵读部长:春风十里 玉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