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连科
1974年春,接到安丘县卫生局通知,我所在的石堆人民公社医院由一名西医、一名‘’赤脚医生‘’,到县委党校参加安丘中西医结合培训班,时间一年。我与栾光斗先生有幸被选中,才有了这次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
在为我们授课的几位老师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张瑞丰先生。他主讲的中医课程是中医外科和中医炼丹术,在五位授课老师中张老先生是年龄最长,威望最高的名老中医。他老人家每次为我们上课时,都是深入浅出,以实际病案讲授治疗方法与治愈结果。我们全班同学非常喜欢他的这种教授方式,通俗易懂,记忆深刻,操作性强。张老,还将炼丹炉及炼丹过程搬到教室,毫不保留地,手把手地传授给我们这些学员。我们在轮流实习到安丘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发现排队挂号,请张老先生看病的人最多,在中医门诊部排有几十人的队伍,全国各地的病人都有,外地人专门请他诊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很多。在一年的学习中医过程中,我也逐渐走进了,山东省老中医张瑞丰老先生的世界,逐步了解和认识到张瑞丰老师,发现他老人家对病人如亲人,在中医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工作中一丝不苟,奉献了他的一生。
张瑞丰先生曾担任安丘市中医院名誉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外科分会副理事长,山东省著名老中医。他的好多祖传秘方和验方入选山东省《名医验方选》,著有《外科秘录》等书。
张瑞丰,名延年,以字(瑞丰)传世,是张氏中医最杰出的传人,一九〇八年十一月生于山东安丘金冢子后金堆村一个中医世家。他自幼好学,幼承严训,习医用功,十二岁随其祖父、叔父习医,十八岁出师,十九岁便遵父命独立悬壶,先后在凌河、石堆、金堆和县城等地坐堂从医,方圆百里闻名遐迩。一九四九年十月在安丘中药联营社从医,一九五六年四月调省中医研究班从事研究和教学,一九五七年六月结业留济南省立中医院,一九六四年二月回籍安丘。历任山东省中医院外科主任、安丘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安丘中医院名誉院长、《中国中医学会》会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外科分会副理事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东潍坊分会顾问,安丘市中医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是安丘市第一届政协副主席。一九八二年十月当选为省劳动模范,一九八三年四月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同年十二月被评为“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一九八五年一月被评为潍坊市“优秀知识分子”,同年三月被评为“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一九八六年先后被评为“全省卫生先进工作者”和“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一九八九年六月被评为潍坊市优秀共产党员,一九九二年二月入选《中国当代名医辞典》。张瑞丰从医七十多年来,博览医书,深通本草,在中医辨证施治和药方用药上有独到创见,医术超人,精通各科,尤以中医外科著称于世,对骨瘤、骨髓炎、骨结核、淋巴结核、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银屑病等疑难杂症,有其独特的见解和超凡的疗法,多次参加学术交流会,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赢得了同行和病人的肯定和信赖,年门诊量一万多人次,成为山东省名老中医。
张瑞丰主任医师在继承家传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潜心研制了多种特效方剂和膏丸散等中成药,他研制的三十多种膏、丸、丹、散,至今应用临床,尤其是其炼丹术,既承家传,又有创新,掌握三十多种丹药的配方和炼制技术,在当时称其为齐鲁第一人。方剂有:清血夺命汤、接骨方、解毒洗药、止痒洗药、和血洗药等。“膏”有:拔毒膏、消核膏、舒筋和络膏等;“丸”有:青龙丸、伐木丸、定痫丸、中灸丸、烧针丸、金蚣丸、虎撑丸、黄药子丸、一把抓丸、加味逍遥丸、胎盘止喘丸等;“散”有:止疼立效散、去腐生肌散、月白珍珠散、解毒结痂散、冲和散、四虎散、疳积散、四粉散、续筋散、牛黄解毒散等,临床应用既方便又有效。他的验方有多个入选山东《名医验方选》。
张瑞丰主任医师炼丹有术并无私奉献社会。中医炼丹历史悠久,但后继乏人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九八七年九月,“山东省名老中医张瑞丰炼丹技术传授会”在安丘召开,张瑞丰主任医师已七十九岁高龄,亲临会场讲述丹药组成、炼制程序及操作要点,现场指导炼制了红升丹和百降丹,受到学术界的好评。
为将其中医外科临床经验传于后人,他还撰写了《外科秘录》一十三卷,约四十万字,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具有现实意义。上世纪末,已经九十一岁高龄的瑞丰先生,仍然过问、整理《外科秘录》草稿,其敬业精神让人钦佩。
张瑞丰先生在授课时讲到;中医外科疾病,一般分为痈疽和杂症两大类。张氏祖传中医在辨证和施治上,既遵古训,又有独家之长。其家传口诀是:辨证准,看透症,对症下药方去病。
中医诊断时,辨证是施治的前提,只有辨证准确才能有效施治。张瑞丰先生常用的中医辨证中医外科疾病的基本要诀是:“辨阴阳、辨痛痒、辨肿痛,辨明病症再开方”。
辨阴阳:即辨清是阴症还是阳症,以便指导治疗。正如《疡医大全》所说:“凡诊痈疽,施治,必先审阴阳,乃医道之纲领”。
辨痛痒:“痛”因气血不畅。古人云:“痛者不通,通者不痛”。而“痒”,多为风郁于肌肤所致。痛有实痛、虚痛、寒痛、热痛、化脓痛、淤血痛、气痛之分;痒有风痒、湿痒、毒痒、敛痒之别,应细微辨之。
辨肿痛:肿是疮病常见的局部体征之一,而肿的缓急集散,又常为病情虚实论证。肿又有实肿、虚肿、风肿、寒肿、湿肿、火肿、气肿、郁肿等多种。肿与痛还应结合辨之,要视其先肿后痛、先痛后肿、痛发多处、痛无定处、肿势蔓延而痛在一处、肿势蔓延而无处不痛等多种情况,应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辨证。
张氏祖传中医,之所以在诊治中医外科疾病上有所造就,其奥妙之一就是坚持多方面科学严谨地辨证,保证了诊断上的准确无误。
中医外科疾病虽大多生于肌肤之外,而其根本则常积于脏腑之中。张氏祖传中医认为:治疗外科疾病必须坚持表本兼治、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原则,方能见效快、去病根。
内治是通过内服药治疗外症。疮疡的发展一般分为初起、脓成、已溃、生肌四个阶段,治疗也须分阶段分别用药。
初起以“消”为主。阳症初起宜“清消”(清热、解毒、消肿),阴症初起宜“温消”(温化消肿)。清消方剂是“仙方活命饮”加减;温消方剂是“阳和汤”加减。
脓成以“透”为主。阳症宜“清透”,阴症宜“温透”。清透常用“透脓散”,温透常用“托里消毒散”。
已溃宜“补托”,他用的代表方剂仍为“托里消毒散”加减。
生肌宜“调理”,可视情况酌用“八珍汤”、“人参养荣汤”或“十全大补汤”。
外治是运用药物和手术或配合一定的器械等,直接作用于患处,以达治疗目的,大致分为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
药物疗法是配制不同疗效的中药制剂施于患处,直达病所。肿疡初起属阳性用金黄散、拔毒膏;属阴性用解凝膏、四虎散;阴阳之间用冲合散。肿疡初溃用解毒洗药、去腐生肌散;腐肉不退用五宝丹;腐肉脓水已净用珍珠散;阴症溃疡久不愈合用三仙丹。
张瑞丰先生在课堂上还专门拿着他珍藏的一套外科手术器械在课堂上给我们讲述,古代中医外科手术的操作过程。他讲到;‘’手术疗法就是运用器械或手法进行治疗,以排出脓毒,去除病灶,以达疮疡早愈之目的‘’。具体操作时,应对成脓的肿疡有全面的认识,明确诊断,视具体症候,采取不同的方法,一般有刀法、砭镰法、挂线法和结扎法等。
张瑞丰先生的中医炼丹术享誉齐鲁,曾经有全国各地的中医,不远万里来安丘求教。山东省名老中医张瑞丰先生,他在全省乃至全国中医外科享有很高地声誉。他老人家那种悬壶济世精神和医德、医风是我们后人永远学习的榜样!
【作者简介】李连科、男、字三元,1951年生于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郭家庄子村,中央党校大学本科学历,曾任安丘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安丘市文旅局局长,从医、从政、从文。任安丘市旅游局长期间,开发了著名景点——安丘青云山民俗娱乐园景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收藏协会会员,出版有《安丘文化志》、《安丘民俗》、《安丘书画作品集》、《非洲之旅》、《安丘浯阳李氏族谱》合著《安丘历史文化丛书》、《三河文集》、《安丘百名进士录》等著作。退休后曾担任安丘市书画协会秘书长、安丘市收藏家协会会长、安丘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