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的丰碑——白求恩
依然整理
在历史的长河中,诺尔曼·白求恩的名字如同一颗永恒的星辰,闪耀着超越国界、跨越时空的人性光辉。这位来自加拿大的胸外科医生,以手术刀为武器,以生命为火种,在战火纷飞的中国大地上,谱写了一曲震撼人心的人道主义赞歌,用无私奉献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最高境界。中加友谊万岁!国际主义战士万岁!白求恩精神万岁!
一、跨越重洋的理想追寻
白求恩出身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牧师家庭,自幼便展现出对苦难者的深切同情。目睹资本主义医疗体系下穷人的悲惨境遇,他毅然投身社会医疗改革,创立“蒙特利尔保卫人民健康安全委员会”,公开抨击医疗资源分配不公的痼疾。1935年,白求恩加入加拿大共产党,决心用共产主义理想为医疗事业注入新的灵魂。当西班牙内战爆发,他第一时间组建流动血库奔赴战场,首创战场输血技术,拯救了数千士兵的生命。这段经历不仅锤炼了他的战地医疗能力,更坚定了他“哪里有战争,哪里有苦难,医生就应该在哪里”的信念。
1938年,听闻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遭受的苦难,白求恩拒绝了一切劝阻,带着500箱药品和医疗器械,历经40天颠簸抵达延安。毛泽东主席握着他的手说:“中国需要你这样的国际主义战士!”而白求恩则坚定回应:“我来中国,是要直接参与挽救生命的工作,而不是在这里讨论。”这份跨越万里的坚定,不仅是对正义的执着追求,更架起了中加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彰显了国际主义战士的伟大胸怀。
二、战火淬炼的生命奇迹
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白求恩将简陋的窑洞改造成战地医院,把现代外科手术的理念和技术带到最前沿的战场。他发明的“卢沟桥手术室”——一种可快速拆卸组装的手术帐篷,让手术能够在离火线仅数公里的地方展开。1938年11月至1939年2月,他连续救治了800余名伤员;在涞源县摩天岭抢救伤员时,他连续工作69个小时,为115名伤员完成手术。这些数字背后,是他与死神赛跑的顽强意志,是对生命至高无上的敬畏。
白求恩不仅是技术精湛的外科医生,更是医疗体系的革新者。他在根据地建立起“特种外科医院”,培养了180余名战地医护人员;发明了“白求恩急救箱”,将复杂的手术器械精简为便于携带的标准化装备,极大提升了战场救护效率。他亲自编写《战地救护须知》《外科救护基础》等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基层医护人员,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战地医疗骨干。每一次手术、每一堂课程,都在传递着他对生命的尊重,都在续写着中加友谊的动人篇章,都在诠释着国际主义精神的崇高价值。
三、燃烧自我的精神丰碑
1939年10月,在抢救伤员时,白求恩手指不慎被手术刀割破感染败血症。即便在生命垂危之际,他仍心系战场:“告诉加拿大和美国,我十分快乐。我惟一的希望是能多有贡献……把我的照片留给我的前妻弗朗西丝,告诉她我一直爱着她。”弥留之际的遗嘱里,他将显微镜、钢笔、毛毯等物品一一分配给战友,却未为自己留下任何东西。11月12日,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永远闭上了眼睛,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奋斗的道路上。
白求恩的精神,早已超越国界,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深情写道:“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他用生命铸就的中加友谊丰碑,他以行动践行的国际主义精神,他用无私奉献诠释的白求恩精神,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时光流转,白求恩精神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医者。在抗击非典的病房里,在新冠疫情的隔离区中,在地震、洪水等灾难现场,无数医护人员以白求恩为榜样,用生命守护生命,用热血诠释担当。诺尔曼·白求恩不仅是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更是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人类追寻人道主义理想的永恒道路,让我们永远铭记:在至暗时刻,总有这样的英雄,用生命点燃希望,用无私铸就传奇,让中加友谊之树常青,让国际主义精神永续,让白求恩精神的火炬永远照亮人间!
荣耀中国文化
白求恩的事迹,不仅是对国际主义精神的完美诠释,更是荣耀中国的生动写照。他在中国的土地上,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赞歌,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正义与和平事业中所凝聚的强大精神力量。他的到来,为中国的抗战事业注入了宝贵的医疗资源和先进的医疗理念,他培养的医疗骨干,在后续的战争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白求恩精神,成为了中国精神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奋斗。这种精神,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与国际友人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的决心和担当,为中国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赞誉,荣耀中国文化的光辉历程!


总社长:苏文文
代理社长:张俊侠(依然)
荣耀顾问:童浩 白连生
副社长:田向洪 张俊侠 康宗生
名誉社长: 郭妙灵 白连生
丰茂春 李德政 吴宝金 三木子
诗词管理:阿红 依然(张俊侠)
文学顾问:石补根 王慧忠 朱江萍
丁启连 乐天 李林 李改萍
责任编辑:依然 婉莹 哥是王者
编审及主编:苏醒 姜满成 康宗生 梅楠梓
编辑:张俊侠 苦乐年华 怡然
刊头书法制作:安贵龙
美图设计:依然(张俊侠)
诵读部长:春风十里 玉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