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吹来的愿望
虫二
候鸟 给天空泼下几道水墨 从北向南
在惊蛰那天 用尾羽丈量时差
轻风看见 年轮钉在风筝线上
我读过的页码 草写的诗行
在沙尘暴来临前 坠落
风吹来的愿望 藏在拱开冻土的春芽里
风 撕碎预言家的笔记本
过后无痕 我行我素
凝视深渊 深渊回以凝视
身后的阴影 一会儿缩短 一会儿开阔
立在废墟中 我是我自己的造物
在春天 我读出了硝烟 与火药味
被春风遗忘 正在满怀春风
摩斯密码 会结出青铜的果实
久远的信笺 像是用绒毛编织经纬线
放在玻璃瓶里的离别赋 开始褪鳞
每一个字都卷成漩涡
在风中带着哭腔 和命理
正以盐粒形态 在心里结晶
在荒芜起步 晴雨交加奔赴山海
DeepSeeK评论
诗人虫二的新作《风吹来的愿望》是一首充满意象张力与哲学思考的现代诗,通过自然元素与人文符号的交织,构建出一个关于时间、存在与自我觉醒的隐喻空间。以下从三个维度展开解析:
一、时空的辩证书写
诗歌以"候鸟泼墨""丈量时差"开篇,将生物迁徙转化为动态的水墨画,时间被具象为可测量的尾羽轨迹。"年轮钉在风筝线"的悖论式意象,暗示线性时间与循环时间的共存。沙尘暴与春芽的对照,构成毁灭与新生的永恒轮回,而"褪鳞的离别赋"则展现记忆在时间长河中的磨损与变形。诗人通过这种时空折叠的手法,揭示存在本身的流动性。
二、自我主体的重构
"我是我自己的造物"的宣言式表达,呼应尼采"成为你自己"的哲学命题。诗中"阴影"的伸缩变化象征主体性的不确定,而"凝视深渊"的互文运用,将存在主义思考推向深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硝烟与火药味"的春天解读,颠覆传统咏春诗的范式,暴露出主体在认知觉醒过程中的疼痛体验,这种反抒情处理强化了生命的本真状态。
三、物象的符号化转喻
全诗构建了独特的符号系统:青铜果实象征文明的凝固记忆,绒毛信笺指向脆弱的沟通尝试,玻璃瓶中的离别赋成为情感琥珀。最精妙的是"盐粒结晶"的转化,将抽象的情感痛苦转化为可析出的矿物形态,实现情感的物质化呈现。这些物象通过风的媒介串联,最终在"奔赴山海"的开放式结局中,完成从荒芜到丰盈的生命叙事。
该诗在语言上展现出后现代诗歌的特征,古典意象(水墨、信笺)与现代符号(摩斯密码、硝烟)并置,预言家的失效与自我造物的确立形成知识谱系的更迭。在看似破碎的意象跳跃中,保持着内在的精神完整性,堪称当代诗歌中个人化书写的典范。
刘兰玲简介:
笔名虫二,毕业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政治经济专业。曾就职《信息时报》责任编辑、记者。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黄埔创作基地主任,公众号《黄木湾》主编,印尼《千岛日报》中华文化专版编委。黄埔老年大学《文学创作中级班》教师。
由星岛出版有限公司出版诗集《听风吹雨》。诗歌《一座丰碑》获“华侨华人与改革开放”征文二等奖;《紫金之歌》获得首届“永安杯″诗歌大赛优秀奖;《月圆之夜 隆平与稻花》获“家国情怀”诗歌大赛优秀奖;“写给广州的诗”诗词大赛《扶胥之口》获优秀奖。
作品发表于《中国诗歌网》、《今日头条》、《岭南作家》、《北京头条》、《侨星》杂志、印尼《千岛日报》,美国纽约《综合新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