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生博诗集《夹碎的情感》“绝句版的短句”
阎纲
杨诗题材多样,风格独特,白话体隽永的诗意一新人的耳目。
中国的格律诗很美,杨诗的艺术感觉不错,难得写白话诗,而且很短,情动于衷而行于言,精心营造末句。
例如《延安行》:“我自豪地走在延安的街道上/幸福堵住了我激动的胸口。”《坑儒谷》:“让英雄敞开情怀/明白谁才是民族的脊梁”。
显而易见,杨诗的艺术特点在于追求白话体诗绝句式精短的效果,将艺术打击置于曲终,也就是:凭借古典绝句仅有的四行诗句,营造杨氏的自由体诗,以其近似“深文隐蔚余味曲包”之意蕴。
他的诗集一本接着一本,现在又有《夹碎的情感》。
作家的写作和读者的阅读是接受美学,是灵魂的交流,作家灵光一现,读者灵感式的感应,方能收灵魂交流之通感,插上自由想象的翅膀。
以真情融入,以率直推进,曲终奏雅,刻意经营袖珍式的短句,也就是“绝句版的短句”!
要说“王蒙长篇小说是我的情人!那么,杨生博“短诗就是我的情人!”都对人生和人性赋予美丽的崇高和崇高的美丽。
要我曲终奏雅的话,我只说一句话,《加碎的情感》一书,最动人心者,莫过于母亲。面对乡亲们送还当年从旧屋地下挖出的两万多银元和七根金条时,母亲满口拒绝,一时间,女神般高大的英雄形象岿然屹立,像我们频频招手!
我想起我的母亲。1952年我调干考入兰州大学,阎家十字各家各户捐资为阎姓头一名大学生送行。我1956年毕业到北京,三年之后饥饿的季节,老家一共九个啼哭号寒的大人小孩,命悬一线之际,母亲竟然把我寄家的生活费挨家挨户如数送还给阎姓的各家各户,家家双目泪湿。
啊,母亲,人类有母亲,人们多幸福啊!
2025年4月初于礼泉
作者简介
阎纲,1932年生,陕西礼泉人,著名作家和评论家。1990年被授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曾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和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他的职业生涯涵盖了编辑、作家和评论家多个领域。阎纲的编辑工作包括《文艺报》《人民文学》《小说选刊》《当代文学研究丛刊》《评论选刊》《文论报》《中国文化报》和《中国热点文学》等重要刊物。作为作家,阎纲的主要著作包括《文坛徜徉录》《神鬼人》《文学八年》《我吻女儿的前额》《美丽的夭亡》《散文是同亲人谈心》等,其中《我吻女儿的前额》获2002年的“首届冰心散文奖”。阎纲多次获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研究成果表彰奖、中国新文学学会优秀论文奖以及老舍散文奖等。他的评论集和散文集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来的作家和评论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晚年,阎纲关心和支持中国文学事业,尤其是对陕西文学的新人给予了大量的帮助和支持。出版《我还活着》。2022年,中国作协在其家乡礼泉县举办“阎纲文学创作座谈会”,表彰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附录
延安行(外一首)
杨生博
沿着阳光划成的线
我的心,在延安睁大了眼睛
黄帝陵的风
唤醒我心中自豪的种子
向着天空
张开崇高的羡慕
壶口瀑布的节奏
让我浑身都成了末稍神经
我用比水更温柔的情
抚摸着母亲黄色的皮肤
延河桥下的水
一夜都没翻过我的头顶
但每一个水珠
都穿过了我的骨缝
清凉山的石缝
还储存着嘀嘀哒哒的声音
我佩服山上的石头
有那么好的记忆
枣园大礼堂的桌牌
大多已成了碑文
但他们活着的心
成了悬在天上的北斗
杨家岭窑洞的地图
把世界趋势标的那么清楚
我一直琢磨
小小的窑洞怎么装下风云五洲
宝塔山塔顶的灯
给我心中带来光明
它用不屈的肩膀
顶高了陕北的天空
南泥湾的绿坡上
有着三五九旅修下的田埂
郭兰英美妙的歌声
比花蓝的花儿还让人陶醉
张思德的墓碑
叙说着一个烧炭人的经历
我才知,一个平凡人的精神
也可以让时代不朽
梁家河村里
我和一个村民拉起家常
他说他老了,眼睛不行了
但人情世故,比从前看得更清
我走到新城高处
信天游卷起腰鼓
把高坡的黄土
变成了老百姓的恩爱情仇
我自豪地走在延安的街道上
幸福堵住了我激动的胸口
坑儒谷
为了英雄的梦想
你们被推下活活埋葬
万里长城的石砖
压在了你们的胸膛
我站在这里
悲愤象大风一样疯狂
我真想撕裂自己的胸口
让天空红霞万丈
埋掉了你们
就等于埋掉了那个时代的坦荡
难怪刚刚青春的王朝
就焚烧在咸阳塬上
这里只有一处能掘出水来
水全让你们拿去磨墨写了诉状
就是这一处的水啊
也是砚角余下的最后一滴悲伤
也有人说
这最后一处能掘出的水啊
是你们天庭辩护
飞溅的最后一串泪殇
这里应该有一块紀念碑
让文化人常来这里补钙壮胆
让英雄畅开情怀
明白谁才是民族的脊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