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
你是否一看到晚秋一词,就会与悲秋、凄清联系在一起?其实,晚秋并不是一个悲凉的词语。
晚秋是转凉的季节,是多彩的风景,也是收获的喜悦和繁忙的收藏。
晚秋有许多个性特征和标志。
晚秋的的声音标志是大雁南飞的咕噜咕噜的叫声;晚秋的色彩标志是稻谷和桂花的金黄,菊花的璀璨,枫叶和苹果的鲜红,还有那霜白露凝;晚秋的形象特征是大雁的一会儿一一会儿人,稻谷的翻浪,果子在枝头的微笑,树叶满天飘落和野草的渐渐枯萎;晚秋的味觉特征是瓜果馨香和菊花的芬芳;晚秋的触觉特征是风吹体寒、手触水凉。
晚秋,山川多姿多彩,风景如诗如画;晚秋,稻谷、玉米、土豆等农作物都成熟收获,农人们忙碌收藏;晚秋的风,一缕一缕吹瘦草木;晚秋的雨,一丝一丝催缝被褥。
天凉好个秋。晚秋是有点天凉,但放眼望去,晚秋迷人的景致,会让你诗情涌动。
心系桑榆情,人间重晚秋!
秋的足迹
在秋的原野,我像一个兴趣十足的小孩子,追着秋的身影,兴致勃勃地捡拾秋的足迹。
秋背着画夹在山川里东瞧瞧西望望,不时展开画夹调制颜料,或画一山红叶,染涂一岸柳黄,或描蓝天中的一字鸿雁,或绘公园里的一畦妍菊,神情都是那般专注。
秋拿着镰刀行走在稻田里,看见沉重的稻谷在微风中翻着金浪,欣悦地挥起了镰刀。
秋背着背篓提着筐,健步走向满山的苹果林。挂满树枝的红彤彤的大苹果,像一张张喜笑颜开的童子面,喜得秋一个个疼爱地抚摸,一个一个小心翼翼地抱放到背篓和框里。
秋似乎像个调皮的孩子,一会爬上这棵树揪几片叶子抛向天空,一会又抱着那棵树使劲摇几摇,摇得满树的叶子嘻嘻哈哈往下跳;一会又跑到河边,在水面上吹起波浪。
秋也很有人情味,给老人早早穿上防寒的外衣,降温时给靓女俊男添一件外套,有雨天提醒出门人带上雨伞。
三秋时节,处处是秋的身影,处处是秋的足迹。跟着秋的身影,踩着秋的足迹,便可尽览秋天美丽醉人的风光,便可尽游秋天的诗意世界,便可尽享秋赐予世间的丰富果实。
根
登黄山的人,都会前挤后拥地与那棵黄山松合影,却很少有人关注脚下那深嵌在石缝中的树根。
攀登华山的人,常常惊赞那一棵棵、一丛丛生长在危岩峭石上的劲松,却很少思考那劲松的根是怎么艰难又坚韧地扎进坚硬的石头,如何使生命在坚石峭壁上顽强生长的。
常言道,根固方能枝叶茂。不仅松树,不仅一切植物,万事万物的发展壮大,无一不是有根坚固地扎在泥土之中,甚至拼命地钻进坚硬的石头之中。
根像母亲,只是默默奉献,从不张扬,从不显山露水,也从不计较有没有谁在关注或者夸赞。她把一门心思和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如何让自己的孩子能生存、能健康地生长上。
平凡的一棵草一朵花,如果没有根就不能发芽,就不能开花。简单的道理、普通的常识告诉我们,不光植物没有根就没有生命,任何事物如若断了根也就会失去生命,不能再继续生存。
炎黄祖先在东方这块黄色土地上养育了中华儿女,创建了华夏民族,在漫长而艰难的岁月里,又创造了中华文化和文明。中华民族是我们的根,泱泱五千年悠久、优秀、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我们的魂。
根无私地养育和维系枝叶的生命,枝叶有责任和义务提供营养、培根固本。你我作为中华民族养育的儿女,即是不能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大的贡献,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其培根铸魂做添一块砖加一片瓦的小事应该是能做,而且是必须做的。
当你为枝繁叶茂高歌时,当你为自己事业的成功而高兴时,请不要忘记根的养育之情,更不要忘记做一些感恩根的事。如果能这样,你的事业一定会更加兴旺发达。
山河颂
山河已秋
梦•且吟且行
就这样将梦且吟且行,已经很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