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第四十章
每个民工每天拉土的任务也是有定额的,要求每人每天拉土的数量是三十架子车。如果超额完成任务,每超拉一架子车土,工地上付给本人一角钱的工费。
第一天下来,周思甬完成了三十架子车的拉土任务,又超额完成了十二架子车,获得了一块二毛钱的工资。他虽然感到精疲力尽,但一想起到手的这一块二毛钱,心里却乐滋滋的。
周思甬临走时给齐梦鹭已经口头答应说,他只完成任务,不再挣超额任务的钱;但这一块二毛钱太有吸引力了,他不得不自食其言地背着齐梦鹭偷偷挣这个超产奖。
周思甬像这样一连干了十五天,每天超额拉土在十到十二架子车之间。水库工地上的许多人对周思甬刮目相看,大家都在夸奖这个小伙子真能干。
可是问题又来了,让他陷入了沉思中。由于他这样干活,对体力的消耗是极大的;而要使得消耗的体力得到恢复和补充,就必须加大进食量。给他的主食标准是每天二斤,一月五十斤,而他这十五天就把一个月五十斤的主食吃完了,每天吃主食达到了三斤半。没有粮食这以后咋办啊?他想不出任何办法来,只好将自己超额运土挣来的钱又拿出来在民工灶上兑换成饭票。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当周思甬到民工灶上兑换饭票时,碰见了自己高中同班同学马俊卿。马俊卿家在黄堡大队,离周思甬家有三十里路程。由于两家离得比较远,加之通信不便,两个人自高中毕业一直没有见过面,今日二人偶遇非常热情。二人寒暄之后,马俊卿问周思甬:“你是什么时候到水库工地的?现在干的是什么活?”
周思甬说:“我来工地才半个月时间,我现在用架子车往坝面上拉土。”
马俊卿又问:“那你来灶上干什么?这还没有到饭点呀!”
周思甬不好意思地说:“嘿嘿!不瞒老同学,我每天要运四十多架子车土,干的活多,吃的就多。我一天能吃三四斤面的蒸馍。这十五天就把一个月的口粮吃完了。今天来准备把超额完成任务挣的钱兑换成饭票,不然我就要喝西北风了。”
马俊卿听罢后哈哈大笑,用手拍着周思甬的肩膀说:“我最近听说工 地上来了个大个子小伙,干的活多,吃的饭多,到了这个人就是你呀!老同学,你别怕,面不够吃的问题好解决,我就是这个民工灶的管理员。”
周思甬一听喜出望外,急切地问:“你说口粮不够吃的问题真的能解决?不过我想,这口粮每人都是有定额标准的,如果让我吃饱,那别人吃啥去呢?”
马俊卿笑着说:“这个你就不要操心了,整个工地上每人都点是一个标准。但有的人饭量大,有的人饭量小,加上有的民工因事请假等原因,从总体上算账,民工灶上的口粮每月都是有结余的。不过,我给你说实话,白面蒸馍每人每天只有一斤,这个基本上没有余下的,你只能每天吃到一斤白面蒸馍,但玉米面馍馍对你不限量,你能吃几斤就吃几斤。”
周思甬高兴地说:“啊呀!看老同学说的,管他白面的还是黄面的,只要能吃饱就行。今天我真是遇到贵人了,把我吃饭的问题彻底解决了!”
随后,周思甬跟着马俊卿来到了管理员办公室。马俊卿十分热情地给周思甬倒了一杯茶,然后给周思甬数了二十斤白面馍票和五十斤玉米面馍票。
马俊卿将馍票递给了周思甬,又对周思甬说:“这个月还剩十五天时间,这二十斤白面馍票你就不掏钱了,这是自己慢慢结余的;这五十斤玉米面馍票,你就暂拿上吃去,吃完了就随时找我,我给你再领。老同学,我给你说实话,我就是一个小小的民工灶管理员,只能帮你把饿肚子的问题解决了,其他比如调换工种的事,我是无能为力。”
周思甬感激地说:“今天遇到了你,把吃饭的问题解决了。这我就感到心满意足了。至于调换工种的事情,我觉得无所谓,你就没必要为我的事劳心费神地找人托关系了。我每天运土还能多挣点钱,可以帮家里解决很多困难。”
白天,周思甬要干十到十二个小时的重活,一到晚上就开始想家了。最让他放心不下的就是齐梦鹭。她生活不能自理,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一动不动地躺在炕上,被动地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瘫痪在床的齐梦鹭已经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心灰意冷,没有一点希望,甚至在周思甬跟前流露出厌世的思想情绪。所以,周思甬出门在外,经常担心齐梦鹭一时想不开出个什么意外。周思甬针对齐梦鹭复杂的情绪,做过好多次思想工作,鼓励她面对现实,正视困难,坚强地活下去。
还有,让周思甬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孩子已经送给权世才家了,但对孩子的牵挂一丝都没有减轻。齐梦鹭下肢瘫痪,已经完全丧失生育能力。按照周思甬和权世才两家签订的《收养协议》,这孩子仍然属于周思甬和齐梦鹭的,但现在马上把孩子接回来,各方面的条件仍然还不成熟。
夜已经深了,但周思甬却没有一点睡意。他越想越乱,就像一团乱麻,理不出一点头绪来。他思来想去,最让他感到后悔不已的是,没有及时将齐梦鹭住的那孔窑洞重新箍了。如果也像自己家一样,把那两孔破旧窑洞拆除,箍成新的窑洞,抗震性能肯定要比旧窑洞好得多,也许齐梦鹭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故。原打算去年夏天就要箍新窑洞,资金都筹措好了;但把精力放在生孩子的事上了,结果把箍新窑的事被耽搁了。周思甬一次次地抱怨自己,一切都是自己的错,他觉得愧对齐梦鹭,这种怨恨和伤痛,在他心里一辈子都不可磨灭和淡化。
周思甬从床上爬起来,他怕干扰别人,就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给齐梦鹭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梦鹭:
这半个多月来你的心情好点了吗?十分想念你!
我们一行五人从家里出发,在路上走了三天时间就到工地上了。这里的住宿条件还可以,比我想象的要好一些;伙食方面,每天三顿饭,每顿都是馍馍和菜,最起码能吃饱。尤其水库工地民工灶上的管理员是我的高中同学,如果不够吃的话,他可以给我周济一些。每天干的是拉土的活儿,但活儿不太重,我能比较轻松地完成任务。工地在安全方面都没有任何问题,你不必为我担心。
望你多加保重身体,更希望你心情舒畅,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就谈这些,余言后叙。
思甬于一九七一年清明节
这封信,是周思甬给齐梦鹭写的一封报喜不报忧的信,其目的是让齐梦鹭不要为他操心。他把加班挣超产奖的事更加没有对齐梦鹭说,如果如实告诉她的话,会引起她对他的担心。
齐梦鹭收到周思甬的来信,趴在炕沿上,马上给周思甬写了回信。信写好后,用胶水粘了信封,贴上了邮票,然后由父母亲帮他交给邮递员发出去。齐梦鹭在信中说:
亲爱的思甬:
你好!来信收悉,内情尽知。你在百忙中抽时间给我写信,实在太感谢你了!看信后知道你劳动不太辛苦,饮食方面还能吃饱,住宿也算可以,让我再不必为你担心了。
自你走后,我的心情一直都很好。最近吃饭也有了胃口,不管吃什么都觉得很香。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为了解闷,让我爸妈在生产队会计那里要来了好多省报和《人民日报》,我每天要看好几张。看报纸也很有好处,一方面能了解国内外的时事政治,更重要的是能帮我打发时间,使我的心情好多了。 最后祝你各方面都好!
梦 鹭
一九七一年四月十日
今天是个很普通的日子,但对齐梦鹭来说,这是一个既高兴又难忘的一天。正吃中午饭的时候,大门外面有人叫门,齐梦鹭母亲急忙撂下饭碗就去开了门,当打开门的一刹那间,齐梦鹭母亲喜出望外。原来,权世才两口子背着盼盼步行来到了齐梦鹭的家。齐梦鹭一看到孩子,就激动得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一把将孩子拉到自己的怀里,在孩子脸蛋上一顿狂亲,吓得孩子哇哇大哭,但她顾不了孩子的哭闹,紧紧地抱住孩子不放手。孩子在大哭,齐梦鹭在小哭,看得权世才夫妇非常心酸,齐梦鹭母亲也在一旁抹泪。
这时,权世才从包里掏出了一个新买的儿童玩具,孩子一看到新买的玩具,马上止住了哭声,从齐梦鹭的怀里挣脱出来,抱着玩具到院子里玩去了。这时,齐梦鹭母亲看到自己外孙已经会跑了,对权世才夫妇说:“这孩子你们俩是咋喂养的?离上次见面没多长时间,又长高了一截,现在已经会跑了。”
岳秀英说:“这孩子能吃能喝,现在基本上不吃奶了,一顿能吃一碗面条,一天还吃一个鸡蛋,所以长得快,身高已经八十五厘米,体重二十五斤了。今天我们两口子背着孩子步行了几十里路,真的有点累了。”
齐梦鹭母亲又问权世才夫妇:“今天是什么风把你们两口子给吹来了?我们一家做梦都没有想到。”
权世才说:“杏树湾去年发生地震的事情我们都听说了,但齐梦鹭受伤的事我们前几天才知道,昨天把大儿子给邻居家安顿好了之后,我们今天就来了。一听到齐梦鹭受伤特别严重,我们两口子感到非常痛心。”
齐梦鹭听后感激地说:“我太感谢你们两口子了,让你们俩费心了。你们两个不但来看我,还把孩子从这么远的路上带来让我看,我真是不知说什么好!”
岳秀英说:“小齐再别说感谢的话了,这都是应该的。我知道你肯定想孩子了,你原来每隔一段时间就来看看孩子;可现在躺在炕上动弹不了,想看孩子却没这个能力。人心都是肉长的,换谁都是一样的。尤其女人家,孩子是娘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思念孩子的那份劲儿山都挡不住,河也阻不断。”随即又关切地问齐梦鹭:“大夫说你的这病以后还能恢复吗?还能正常生孩子吗?”
齐梦鹭深深地叹一口气,摇着头说:“低位截瘫这种病恢复不了,我的一生以后就一直这样在病床上度过了。医生也说了,这种病以后结婚生孩子相当危险。以后我只要能把性命保住就算不错了,至于生孩子的事再就别想了。”
权世才两口子听了齐梦鹭的话后频频点头,意思是他们现在心里一切都明白了,他们也知道以后有些事应该怎么做了。
权世才接着齐梦鹭的话说:“小齐,既然你以后不能生育孩子了,那咱们有言在先,这盼盼还是你们的。但你现在病成这个样子,根本就没有抚养孩子的能力,再者,这孩子恐怕暂时还不能公开真实身份。所以,盼盼我们两口子继续拉扯着,等你以后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孩子也能公开身份了,我们再把盼盼送给你们。不管孩子是你们的还是我们的,我们两口子一直当亲生的一样操心抚养,这一点请你们放心。过段时间,我会把盼盼送来让你们看看的。再过几年我们攒点钱买一辆自行车,送娃娃来回就方便了。你现在正处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候,人在落难中应该伸手拉一把才对,起码不能再给你们添乱。”
齐梦鹭听后顿时呜呜地哭了起来,哽咽地说:“那就多亏大哥大嫂了,又让你们俩操心受累了。我们就把盼盼完全托付给你们俩了,欠你们两口子的情,我这辈子补不上……”
盼盼把玩具车玩腻了之后,拉着岳秀英的手要回家。临走的时候,盼盼在岳秀英引导下,伸出小手给齐梦鹭打了个再见的手势,用稚嫩的声音说了声:“阿姨,再见!”
齐梦鹭泪眼娑婆地也给盼盼说了声“再见”,目光跟随着盼盼走出院子的背影,大声喊了一句:“盼盼,过段时间爸爸妈妈就来看你来了!”
权世才夫妇领着盼盼刚走后,齐梦鹭就迫不及待地给周思甬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思甬:你好!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给你写信,告诉你一个让你我无比高兴的事。今天中午,权世才夫妇领着咱们的盼盼专门看我来了。
他们两口子看见我病成这个样子,又失去了生育能力,便主动提出要将盼盼归还给咱们。不过他们俩说了,目前咱们没有抚养孩子的能力,加之孩子的身份还不敢公开,他们两口子继续帮咱们抚养。由此看,权世才两口子真是好人,咱们当初寄养孩子时把人选择对了。我被他们夫妇这种理解人意和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哭了。盼盼这几个月长得可快了,现在又高又胖,身高八十五厘米,体重二十五斤,已经会跑了。就是太认生了,我一抱他就大声哭喊……”
过了几天,周思甬收到了齐梦鹭寄来的信,他急切地打开看了之后,高兴得眼圈湿润了,马上又给齐梦鹭写了回信:
“亲爱的梦鹭:来信收悉。看完信后,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仿佛看到盼盼已经回到了咱们身边。咱们庆幸的是,权世才两口子真是大好人,不然咱们的盼盼由谁来照看抚养?我现在加班多挣钱,给你买营养品,给咱们的盼盼买奶粉、买好吃的、买衣服,给权世才两口子支付抚养费。望你保重身体!”
有一天吃午饭的时候,马俊卿让周思甬吃完饭到管理员办公室来一下,有事要给他说,周思甬吃完饭便来到了马俊卿的办公室。马俊卿招呼让周思甬坐下后便说:“周思甬,咱们同学一场,可我现在整天坐在凉房里办公,而你却在太阳底下拉土,作为同学我实在是于心不忍。我找了工程指挥部的有关领导,把你的情况给他们说一下,最后经过研究,把你调整到测量组搞
测量。”
周思甬一听说让他搞测量,心里一时感到很高兴;可仔细一想,这搞测量的工作虽然比较轻松,但挣不了钱,自己还是不能干这轻活,他便对马俊卿说:“老同学,我的事让你费心了,我实在是太感谢你了!说实话,这搞测量的工作我前年在陕西的一个水库工程上也干过几个月,技术上倒不存在问题,但这活儿我不能干——让你白费心了。你是不知道我目前的处境,我的未婚妻齐梦鹭在去年冬季地震中被窑塌下来打伤了,经过治疗最后捡回来了一条命,但现在瘫痪在床,每天还要吃药,还需要买营养品。我每天拉土虽然辛苦一些,但起码还能挣一点钱,如果搞测量,工作是轻松了,但就没有挣钱的机会了。”
马俊卿一听齐梦鹭在地震中伤成现在这个程度,在震惊的同时感到很痛心,也能够理解周思甬坚持去拉土挣钱的心情了,便说:“周思甬,既然齐梦鹭发生了这样不幸的事,那我就不拦挡你拉土挣钱的事了。”他顺手拉开抽屉,从里面取出来了二十元钱,递给了周思甬,“这是我攒下的二十元钱,你给齐梦鹭买些营养品,好好补补身子。你回家时代我向她问好,我有机会一定去看她。”
周思甬坚决不收马俊卿的这二十元钱,说:“老同学,你攒二十元钱也不容易啊!这钱我真的不能收,你的心意我和齐梦鹭领了。”经过两个人再三推让,最终周思甬收下了这二十元钱。周思甬将二十块钱紧紧地攥在手里,顿时感觉到同学之情重于千斤。
董顺学,汉族,宁夏西吉县人,生于1955年10月10日。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系。先后在西吉县二轻局、统计局、计划委员会、震湖乡政府工作。担任过地方国营企业厂长。从事文字工作四十余年,喜欢读书,热爱文学,积累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丰厚的生活实录,创作过中短篇小说。退休后,经过三年时间的各项准备,用两年多时间完成了这部66万多字的长篇小说《月亮山下》,终以抒怀于文学为幸。
【编后告读者】
敬爱的读者朋友,大家早上好!
长篇小说《月亮山下》已连载四十章,十分感谢大家在四十个昼夜中对平台的关注、支持和陪伴,也十分感谢大家对董顺学先生的长篇小说《月亮山下》的热爱与追捧!
由于多种原因,长篇小说的连载到此为止,敬请大家谅解。如有读者欲读完整部小说,请与作者董顺学先生联系购买全套小说(上下两册),邮购优惠价:80元(含快递费)邮购电话加微信:18095267195,并由作者签字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