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文明》
记述家乡古村镇高碑店
作者~赵新洪
我的家乡高碑店,历史悠久,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物产丰富。气候四季分明,常年多西北风,雨量时多时少,地方有旱涝收三分之农谚。地处北京、保定两古城之间,道路四通八达。古代为九省通衢之地,地理位置重要,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贾云集之地。
一、
历史延革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生息繁衍,(曾出土过磨光石斧和骨锥)。商代属冀州;周朝属召公封地之燕国;春秋战国属燕国督亢亭部;秦朝属广阳郡;两汉属涿郡、幽州;两晋属幽州;南北朝属后赵、前秦、后燕、北魏;隋代又属涿郡;唐五代时属范阳郡、范阳县;元代属大都路,新城县;(李中旺村文物普查时曾发现刘公之碣碑上有:“元大德七年金台新城郡字样”);
二、
民族融合
高碑店村在古代是零散村落。传说战国时曾有“燕南赵北碑”之说,(虽有传说,但无据可考)辽代箫太后(箫绰)领兵与宋大将曹彬战于岐沟,宋军大敗。箫太后南巡至此,见此地四面环水,中间高脊,呈龟脊形状,有街道住户,有饭馆、茶棚、小贩摊点,乃风水宝地,便在此驻跸,令人在街两侧植槐,赐名“槐来店”和北面松林店相对,日久槐茂成荫,后俗称“槐荫店”。文革期间尚有一棵辽代古槐,惜在1971年被毁! 高碑店曾用名“高密店”,“驻跸庄”,是京南保北著名古镇。
历史延革,朝代更易,这个文明古镇也随之演变发展。历经荣辱兴衰,逐步形成了一个多民族,多宗教,集农、工、商多元成分的集贸商贾名镇。随着社会进步、文明的发展,家乡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风民俗和地方文化。千百年来,留下了许多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人文、建筑、和人文风物及民间特产和民间传说。
商周至汉代居民移来我家乡已无从可考,到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时,先后由西北迁进:有后赵羯族人、前燕鲜卑人、前秦氏族人等。这是有史可据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第二次是安禄山任范阳节度使时,从北方移进少数民族壮大其势力;第三次辽代统治者带契丹人迁入;第四次是金朝女贞族随统治者迁入;第五次是在元代,北方战乱造成人员稀少,因此蒙古人连同其它民族一同迁入内地;第六次是明永乐时为补充人口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和蒙古、浙江移至河北北部各地;第七次是清朝八旗人封地,随王伴驾留在此地;第八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涞水、易县、部分人口迁入,大多为回族;第九次是改革开放后人口大量迁入,主要是外地居民来此做生意,打工落户。自古至今几次大移民,形成了我家乡高碑店村的民族大融合。
三、
古镇生成
高碑店地形呈:中间高,四方低。东西短,南北长,呈椭圆龟脊状。村西有古运粮河流经,村东有古驿道通衢。中街为居民商贸大街,街长二华里,两侧为居民居住区。东后街、西后街(俗称东家后,西家后)。正街分南里、北里(俗称正大南、正大北)。两端皆有过街天桥一座,(俗称“南阁”(藁)“北阁”)。南阁为灰夯土木结构。北阁为砖木石结构,始建于辽宋时期。
文述及元代不得不重点提记′高碑店村名称“高碑”,是元代中书右丞相安童的功德碑。查元史,元世祖忽必烈时封安童为中书丞相,死后追任为“东平忠宪王”,为其立碑于范阳。元大德七年(1303年)元成宗铁穆尔下诏建“开国元勋命世大臣碑”。按此记载,新城县原为“方城地”历属范阳。元至治三年(1323年),元英宗硕德八刺游畋于我村驻跸,提及安童,对其孙拜住说:“汝祖考(祖父)功绩之盛,世代帝室,唯朕不忘,亦惟汝之贤有以相朕,益懋世德。”次日英宗自殿出外散步于安童碑右侧小憩,拜住献“万寿觞给英宗以示感恩。
家乡高碑店村远近闻名,原新城县在1993年也更名为高碑店市。
北灵泉建在三义庙临街高台上,供庙和百姓共用。曾有刻虎兽图形的石水槽一具,2008年被本村人卖与郦哥庄人。南碧泉在阁南30丈外,因靠近南大寺、长云寺,和驿栈,故规模较大。泉眼井是用青石整体掏凿为口、旁设饮马槽一个,长5米,宽1.2米,青石刻成,重约五吨。
高碑店人仗意、宽容,正直,热心,乐于助人。当地有个民俗:“高碑店发外来人,不欺生”。所以外地人迁来落户,做生意,在高碑店人的帮助下出现了很多后发旺户。加之自己奋斗在村外购地做宅基、也就有了以上老街周围的小村子。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周邻几十个县村来此贸易,在老街兴建了各种买卖店铺,形成了一条繁华的商业街道。
另外每年农闲时的二月、九月还有两次庙会,一是二月二十五北里三义庙、举办三义圣会、二是南里广会庵举办九月庙会、庙会当期 五天。村里配合搭台唱戏。周邻各县、天津、北京、保定等各地各种艺人、商人都来此赶庙会,非常热闹红火。
千百年来,高碑店村民在与大自然斗争,与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地方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随着儒、佛、道、神、主等宗教字传入,人们在家乡一代一代地为本村兴建了许多人文风物风景,同时也形成了共同发展、共同兴办公益事业的随理念和民俗风气。陆续在家乡修建了近百座大小不一的人文景观。其主要有:佛家的隆兴寺、
在长期的现时生活中,由于当时科学不发达和文化的落后,人们把生活良好的意愿寄托于天、地、神、佛、道主等宗教。耕种时如遇干旱就祭龙王祈雨;连阴雨涝就祭扫云婆;瘟疫病害就祭药王、取圣水;生意不顺就求财神;求子嗣就去广会庵、娘娘宫、观音堂;求取功名就拜文昌、魁星;殡葬求生、就祭阎君、武道……拜佛求神,也显现了人们一种无奈的寄托方式。
千百年来,勤劳、善良的高碑店人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美化建设自己的家园,维系着和谐安定的生活、生产环境,使高碑店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文明古村镇。
2025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