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黄沙里的春天》
作者\翠柳
黄沙倒悬在天际的翅尖,
渡了春秋 蚀了日月,
那大漠里的褶皱 是黄沙的源。
哎咳哟
黄沙遮住了我的眼。
羊皮袄 裹着沙粒粒转,
驼铃铛 跌进风窝窝里颤,
那大漠里的昏黄 是无情的边。
哎咳哟
黄沙遮住了我的眼。
马头琴吞下沙粒 声哽咽,
羌笛管传出 黄昏狼嚎的夜,
老树皮裂纹 渗出胡杨的血,
哎咳哟
黄沙遮住了我的眼。
沙蒿蒿 沙柳 我载了多少年,
谁怕你 沙浪翻转起白碱,
每当沙棘 刺破我 手上的茧,
哎咳哟
那是我 栽下的八百里春天。
赏析:
第一段用"黄沙倒悬"的奇特意象,把沙暴比作遮天巨翅,开篇就定下苍茫基调。"渡了春秋、蚀了日月"八个字凝缩时光流转,褶皱般的大漠既是沙源也是岁月的刻痕。
第 二段聚焦"羊皮袄裹沙""驼铃坠风"的细节,沙粒随衣褶滚动、驼铃在风窝颤抖的动感,让"无情边"的昏黄天地有如触手可及。
第三段借马头琴咽沙、羌笛嚎夜的悲怆,老树的裂纹渗出胡杨血泪的魔幻画面,道出黄沙吞噬文明的疼痛。三组物象层层递进,如沙粒磨砺人心。
第四段突转昂扬,"谁怕你沙浪翻转起白碱"的凶险,沙棘刺破老茧的痛感化作栽种春天的宣言。最后"八百里春天"冲破所有"哎咳哟"的叹息,宛如能看到沙海深处绽放的绿洲。
《黄沙里的春天》以粗犷的西北民歌语汇书写生命与风沙的较量。
全诗四节,前三节以"黄沙遮眼"收束,既模仿民歌复沓韵律,又暗喻人与自然永恒的对视。从吞噬光明的黄沙到最后一节,亲手栽种的春天,完成了从受难者到抗争者的精神蜕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