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再咏晚春
作者:曹干云
青春灭冦醉吟诗
遣词作对见谁痴
惯看冷暖尘世界
梨花润露贵相知
2025.4.9改于赴韶州太阳城
……………………………………
附文武泰斗世纪顽童任兄剑老大作:
再咏晚春
任剑
堪笑青春曾似火
怅然磨灭老来痴
并非真理皆能信
未必谣言尽置疑
世道无常宜闷饮
流年不利乃耽诗
司空见惯浮沉后
热血终惊已透支
乙巳岁仲春于星城
【每诗一评】对曹干云与任剑《再咏晚春》二诗的赏析与比较,二诗一简一繁,一婉约一沉郁,既承袭了晚春诗“叹时光、感物候”的传统,又通过个性化表达拓展了主题边界。曹诗如“半帘皓月故人情”般清冷含蓄,任诗则似“老翁欹枕听莺啭”般饱经沧桑,共同编织出晚春主题的多元意蕴。
曹诗以“青春灭冦醉吟诗”开篇,将个人豪情与家国情怀结合,展现青年时期的激昂热血。“梨花润露贵相知”一句,以梨花象征高洁,露水暗喻知音难觅,道出世态炎凉中真挚情谊的珍贵。全诗语言凝练,情感由外放的豪迈转为内敛的深沉,符合传统晚春诗“伤春惜时”的基调。曹诗四句短诗层次分明:前两句写青春壮志与诗酒风流,后两句转至对世事的洞察与情谊的珍视。这种从“外放”到“内省”的转折,与宋代白玉蟾《晚春遣兴二绝》中“杜鹃香国泪”“皓月故人情”的意象运用异曲同工。
任剑诗《再咏晚春》“堪笑青春曾似火”与“热血终惊已透支”形成强烈对比,以青春的热烈反衬老年的怅惘。中间两联“并非真理皆能信,未必谣言尽置疑”直指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带有批判色彩;“世道无常宜闷饮”则呼应了陆游《晚春感事》中“志气低摧只自伤”的无奈。全诗对仗,如“闷饮”对“耽诗”,“浮沉”对“透支”,展现出深厚的格律功底。尾联“司空见惯浮沉后”化用刘禹锡“司空见惯浑闲事”之典,暗含对世事的超然与倦怠。
如果两诗异同比较,曹诗则以“梨花润露”的清新意象收尾,虽叹世态冷暖,仍隐含对情谊的希冀,整体情感较为克制。任诗通过“热血透支”等直白表述,情感更为浓烈,兼具个人生命体验与社会批判的双重维度。在意象选择方面,曹诗多用自然意象(梨花、露水),贴近传统晚春诗对季节物候的描摹;任诗则融入抽象概念(真理、谣言),将自然之春与社会之“春”结合,更具思辨性。两诗均延续了古典诗词中“晚春”的伤逝主题,但各有突破:曹诗以“梨花”为纽带,将个人情谊与季节更替结合,类似苏轼《南歌子·晚春》中“夜来微雨洗郊坰”的细腻笔触;任诗则融入现代性反思(如对真理与谣言的质疑)。
……………………………………
附赖院长兴荣兄大作:
咏晚春
赖兴荣
青春易老心不老
百年春心向朝阳
释将杯酒敬流年
浮沉幻影问世道
2025. 4.9 于瑶城
【每诗一评】赖兴荣先生的《咏晚春》以简练的笔触抒写对时光流逝的哲思,结合晚春意象与人生感悟。“青春易老心不老”以晚春花谢叶茂的自然规律为背景,呼应了网页1中“花事已畴昔,众芳生晚绿”的意象。诗人借草木更替暗喻生理年龄的衰老,但“心不老”又以晚春绿意的蓬勃生机象征精神永驻,形成自然与人生的对照。“百年春心向朝阳”将个体生命置于百年长河中的必然性,又以“朝阳”暗藏对未来的希冀。“释将杯酒敬流年”的“释”字凸显超脱,而“浮沉幻影问世道”又以迷离意象叩击现实,形成张力。
此诗既延续了古典咏春诗“感时抒怀”的传统,又以“幻影”“世道”等抽象词汇突破具体场景限制,展现当代诗歌对古典意境的解构与重构。赖诗通过晚春意象的哲思化处理,将个体生命体验升华为对时间本质的追问,在继承传统咏春诗“草木关情”框架的同时,融入了现代人对存在意义的探寻,形成古典意境与现代思辨的交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