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知音
记胡泽明、萧汉明老师
文/诵 崔抗美
飞扬读书会 出品
我有一支秃笔,
偶有小作发在朋友圈里。
但我没有胆量、没有魄力没有能力,
将胡泽明、萧汉明先生的故事讲给您听。
他们是当代的俞伯牙、钟子期,
他们的情谊,
胡老师为萧老师的付出努力,
甚至超越了俞伯牙、钟子期。
我为之感动、无比震惊,
但迟迟不敢动笔。
因为历史太厚重,
我的话语发不出宏钟大吕的声音。

高山流水的故事从春秋战国传颂至今,
汉阳是发生地,有知音故里的美誉。
有《列子. 汤问》典藉证明。
月湖之滨古琴台是知音文化的载体。
琴台大道、知音湖、五琴里都以此命名。
更有伯牙摔琴谢知音的“琴断口”,
真的是古韵悠悠、历史悠久、深入人心。

我要说二位老师的友情超越古人,
人家会说蚍蜉撼树、不自量力,
这怎么可能?我人微言轻。
但胡老师的故事震古烁金,
深厚的友谊、旡私的付出、
高水平的作品无人能比!

胡老师五岁跟高人学琴,
二位老师都喜欢京剧。
相识相知亲如兄弟;
重情重义德艺双馨;
高山流水志在凌雲。
胡老师在单位的支持下,
当年组织了一个京剧团,
六十多个人,
人才、服装、道具、装备齐备。
演技一流,活跃在武汉、荆楚大地。
可以演整出的《杜鹃山》,
胡老师操琴、组织、演出,指挥笃定。

茫茫人海、知音难觅,
胡老师视萧老师旷世知己。
他们的故事暂不细说。
一个计划付诸实施,
胡老师为萧老师制作曲谱。
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工程,
难度不言而喻。
多么的呕心沥血,
多少个不眠的晨昏。
京剧梅、尚、程、荀流派分呈,
老生、青衣、花旦行当不同。
精典曲谱、分门别类、艺术字体、
手抄工整、自己编辑、自己排版、
纸張上乘、插画宝贵、装帧精美,
装订成册、一共七本。
而且每頁都能呈平面展开、方便使用、独具匠心。
封面上書:“为萧汉明先生操琴特编版、手写本”
“编辑、记谱胡泽明”。
胡老师集音乐、绘画、书法、摄影、艺术于一身。
但一般人怎么可能对朋友这么赤诚,
用时间、用精力、用心血,
独自完成这复杂、庞大的工程?
胡老师情比天高,
萧老师感激涕零、深情款款感谢君恩。
两位老师几十年如一日互相帮扶、互相关心。

所谓知音不论地位、不论贫富、无私无欲、精神相通。
您们的故事感天动地,
您们就是當代的俞伯牙、钟子期。
艰难的付出甚至超越了古贤圣明。
您们已是八十多岁高龄可能会老去,
但青山不老、精神不老。
您们对京剧的热爱、传播传承,
好像夕阳晚霞无限美好;
这感人的故事也会汇入長江滚滚的波涛、浩浩汤汤、奔流不息!
中华民族追求精神生活的知音文化生生不息!
这里是汉陽,知音故里,
我在汉陽,用我笨拙的笔,
讲述胡泽明先生与萧汉明先生的知音故事给您听。
於汉陽开来
乙巳年三月初十

作者简介:
崔抗美,飞扬读书会文学顾问。热爱生活,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书写真善美,大气温婉,至情至性,文采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