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时义
老段是铁路机械厂的工程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从铁路机械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机械厂,他从学徒工干起。由于农村孩子吃苦耐劳的天性,没几年就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受到厂里的重视。一晃30多年过去了,他从小段变成了老段,由技术人才变成技术大拿。这些年老段在厂里混得风生水起,每当遇有技术难题都是由他组织攻关,每月的奖金比别人高出一大截,年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老段在厂里可谓风光无限,可最近一段时间,老段可能是荣誉多了,也可能是更年期到了,他的脾气也大了,工作稍有不顺,不是顶撞领导,就是骂徒弟,厂里的工人忍气吞声,就连厂领导也颇有微词。时间长了老段终于引火烧身了。一次,厂领导交给他组织生产机车配件任务,多次强调工期紧,任务重,要抓紧组织生产,可老段没有当回事,致使机车配件交工延续,给厂里带来很大损失。厂领导要严肃追究他不作为,工作懈怠的责任。几天后处理决定下来了,给予他严重警告,扣除半年奖金的处分。老段平时让领导宠惯了,哪受过这个气啊。当着全厂的面宣布辞职,厂领导考虑他是厂里的老人,又是技术人员,就想给他个台阶下,让他同家人商量后再做决定,被老段当场回绝,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说罢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老伴听说后,气得差点没背过气去。哭着对老段说:“你五十多岁了,怎敢辞工作啊,我一个月就三千多一点的工资,儿子大学毕业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你没工资全家喝西北风啊。”老段说:“就凭我的技术水平,离了机械厂我会找到更高收入的工作。”
几天后,过了气头的老段有些后悔,但后悔也晚了。
老段毅然决然地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他先是同人开办了一个机械加工厂,没想到不到半年被合伙人把钱卷跑了。随后又到私人厂子打工,说好一月四千元的工资,可到月开工资时老板说厂子效益不好,只能兑现一半,老段又愤愤地离开了。接下来老段做过街道保安,卖过保险,后来就没了联系。
转眼一年过去了,一天我在路上看见了老段,只见他脸色红晕,梗梗个脖子,没等我打招呼,人已经走远了。我想老段这气势一定是混得不错,发大财了。不知不觉地我走到了家门口,刚巧遇到了老段的老伴,便问:“嫂子老段最近可好啊!”老段老伴气哼哼地说:“好个屁,昨晚上他还照着镜子呼自己的耳光,把眼镜都呼飞了。”
作者简介: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多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