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生动物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姚增战
今年清明节期间,我与家人驱车前往秦岭北麓、楼观台旁边的“秦岭四宝科学公园”参观,在人流涌动之中观赏憨态十足的大熊猫、展翅飞翔朱鹮、活蹦乱跳的金丝猴和体能硕大的羚牛,确实令游人兴奋不已,纷纷驻足拍照留念。此情此景,引起了笔者对野生动物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联想。
秦岭“四宝”科学公园占地面积400多亩。目前向游客开放的区域,是由秦岭生态和生物资源保护项目、秦岭大熊猫繁育基地、朱鹮异地繁育基地等几个项目改扩建而形成的观赏区域。这里展示的珍稀动物,除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秦岭“四宝”以外,还有小熊猫、黑熊、小麂、斑羚、金雕、秃鹫、红腹锦鸡等秦岭山区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从中可以看出我省在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2021年9月在西安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上,选择以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四个国宝级动物为创意原型,设计了一组幸福快乐、充满活力、精神焕发、积极向上的运动会吉祥物形象,更使“秦岭四宝”成为国人心目中的著名文化品牌。从公园的布局看,自南向北依次在秦岭北麓山坡上建成的羚牛、大熊猫、朱鹮、金丝猴和其它珍稀动物的观赏区,四周植被茂密、花卉满园,景色秀丽,环境优美。展示区有大熊猫15只,朱鹮50只,金丝猴8只,羚牛20头,尤其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棕色大熊猫,是佛坪县村民在野外发现的受伤的动物幼仔,经过这里抢救存活了下来,每天吸引着大批游客来这里观赏。据统计,到目前为止,这里先后救治的野生动物800多头(只),累计繁育大熊猫27仔,朱鹮400余只,金丝猴70多只,羚牛60多头,野外放归朱鹮100余只,为我国珍稀野生动物保护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向人们提示野生动物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密切关系。
搞好野生动物保护,对于维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野生动物种类的多少,关系到生物平衡。尤其是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及其生活习性,对自然环境有着很高的要求。保护野生动物意味着要保护野生动物生活地方的土地、水源和空气质量,意味着要保护好周围整个生态环境,这实际上也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这无疑也是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
搞好野生动物保护,对于维护生物的多样性至关重要。野生动物提供的许多资源,包括提供食物、药物和生物科技的原料,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自然界中生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许多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是建立在以其它动物为食物链的基础之上,如果这部分动物种类减少或者灭绝,自然会影响到其它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因此,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就是维护生物链平衡的重要举措。
搞好野生动物保护,也是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建立生态文明的社会,实质上就是建立人与动植物相互共生的自然环境,就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际行动。因此,很有必要继续建设和完善野生动物保护基地,搞好野生动物的保护,建设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秦岭大熊猫文化和秦岭生态文明建设平台,为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陕西省三秦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