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香悠悠
韩文谦
春天的信息把人挠得火烧火燎的,恰在此时,同学广哲邀大家四月10日在祝国寺山扳香椿。祝国寺山是蓝田八景之一,油辣香椿是蓝田的特色美食,游美景还能扳香椿,一石二鸟,美哉!
联络人志平,大个儿蓝眼高鼻白肤,特欧洲!我们叫他洋人。洋人心肠热,想让我们开眼界,开车接齐响应号召的五个同学后,沿白鹿原底白鹿溪谷新开公路一直穿到广哲老家——黄沟村。 黄沟村坐落在祝国寺山北麓。山村沿沟坡地势环抱而建,红瓦白墙,高低错落,掩映于青松翠柏之中,鸡鸣狗吠之曲时而奏鸣,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花香草香,沁人心脾。
广哲从家中取了两杆挠鈎,和平良各扛一杆,五人沿北坡拾级而上,坡上杏园桃园花椒园很多,坡很陡,但我们都是南山担柴草,渭北买粗粮的"南征北战"的健将,加之花香鸟鸣心情好,爬陡坡倒成了乐趣。大约半个小时,到了广哲的香椿园。园子有十八九亩地,香椿树一人多高,香椿苗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茂盛。广哲看出了我们的失望,笑着说:"你甭看香椿稀不楞登的,你们一个月也扳不完,为啥?天天长呢么!然后握着一把香椿说:“香椿苗如何,握一把,两头各漏一公分,此时香椿老嫩正好。小了糟蹋,大了,就由菜变柴了。椿头椿头,扳那最旺的香椿头最好!”广哲手起铙鈎到,椿头应声落。其娴熟老到令我们惊叹!
平良爱爬香椿树,香椿树股脆,怕出危险,我们批评他,他当耳旁风,六十岁了,灵巧得像个猴,动不动就不见人影了。
大稳真稳,步伐稳健,不疾不缓,扳香椿像校长做报告,一板一眼,文绉绉稳当当。
洋人手脚伶俐,又乐于助人,扳的香椿大都让我和大稳捡了,还是个乐天派,玩笑一个接一个,把人笑得动不动叉气。
觉得扳够了,也累了,大家休息,吃从家里带来的水果,奇怪!平时这些懒得吃的水果今天咋香得幸福感浓浓的?
从休息的地方俯瞰,东川西川,西原北岭尽收眼底。灞河蜿蜒西去,一直流到天边,把两岸滋润得绿油油的。西原北岭油菜花荞麦花正盛,和麦田绿紫黄相间,把蓝田土地打扮成欧洲的普罗旺斯。鸟鸣山幽,云白天蓝,眼前不时飘过淡淡的雾气,夹带着说不清的香味儿,伸手一攥,似乎能攥出水来。
我们几个静静地微闭双目,被大自然融化了。
下山时还看到广哲的花椒园,广哲说它和香椿园每年各出产一两万元。另有杏园和其他经济作物以及收入不菲的门业,广哲说和过去的日子比起来,他已知足了。只是妻子刚做完手术,卧床休养;九十四岁的老父亲身体欠佳,在家疗养。他现在要对妻子尽责对父亲尽孝。今天多亏老姨来家照看,不然是不敢请同学上山扳香椿的。
不由对广哲肃然起敬。
讨论午饭时,洋人执意要在他家吃,主题是香椿拌面。洋人家宽敞豪华,别墅似的。老婆又不在家,我们諞起来十分开活!路过班长嘉华家时,洋人把他也拽来了。嘉华说话亲切有磁性,气氛更热烈了。
洋人摆了一桌子小食品,真有不少洋品,哄着骂着让我们吃。然后和广哲下橱,俩货忙得屁颠屁颠的。恰在此时,义民也找来了,惊喜!义民是班里的老大哥,多年不见,见面仍然给小弟上人生课。
不一会儿,四个菜摆上桌子,荤素各二,色香俱全。拌面的油泼香椿是广哲做的,特专业!香椿绿辣子红,满屋香椿飘香!洋人也贡献了两盘手艺,水平高大上!酒,自然少不了,是洋人专门为同学藏的名牌。
几杯酒下肚,諞的堤坝决口了,老师趣事,校长经典,五班秘闻,三班艳史,张三奇遇,李四怪癖,儿孙琐事,自己养生……海阔天空,海諞神諞,諞得连大稳都不稳咧,自曝了在秦家寨子农场学农时他的一段艳遇。
路灯亮了,我才猛然想起要回田王。
回家路上,满脑子还是扳香椿的过程,突然想起一句古语:“钓,胜于鱼”。不由得窜改成:“扳,大于香椿”,噗哧笑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