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法泰(山东)
父亲89岁 母亲90岁
先后离开了我们
时至清明父亲走了461天 母亲是322天
心中的思念无时不在
他们的音容笑貌常常在脑海浮现
父母的一生
是勤劳的一生
艰辛的一生
奋斗的一生
拼搏的一生
难忘的一生
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
不管刮风还是下雨
不管高温还是严寒
始终守护着仅有的土地
耕耘 播种 收获 流汗
1959年春天
我刚刚3岁 为了生存
父亲带着我和祖母
去了黑龙江省鸡西市滴道公社
一年后返回老家
父亲是初小文化
那时的初小
算得上村里的文化人
左邻右舍的书信往来
父亲是免费的代笔先生
其重要的工作是生产队的记工员
分粮分菜都靠工分
尤其是到了春节
半个村子的对联都让父亲代笔
我从小帮助牵春联
写好晾干了 又挨家挨户送
母亲边干活边催父亲
赶紧写 别耽误了人家贴春联过大年
等自己家贴春联时
已是掌灯时分
时光荏苒 岁月如梭
不知不觉 我已古稀
父亲的形象尤其是留给后人的 吃亏是福
一直伴随我的成长 做人 学习和工作
2025年4月1日
作者简介:
孙法泰,男,1956年12月生,中共党员,笔名晨风,微信幸福树。枣庄市十大名中医、退休返聘中医专家。中国散文网专栏作家。《中国中医药报》《山东中医》杂志通讯员、《中国中西医杂志》特约编委。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期刊和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主编、副主编出版中医药专著16部;设计实施完成市级以上中医科研课题12项,全部通过了枣庄市科学技术局组织的省级专家鉴定,多项课题荣获山东省科技保健协会科学技术奖和枣庄市科学技术局科技进步奖。曾荣获枣庄市老科技专家智库专家、枣庄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枣庄市优秀医师、中国文化研究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传统医学大会国际优秀成果奖、仲景医学突出贡献荣誉奖、峄城区中医院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称号。曾获枣庄市“卫生与我”征文一等奖,我与中国中医药报征文三等奖,2021九州弘艺•争鸣杯全国诗词大赛三等奖,2022全国文学大赛金奖、2022“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诗歌类一等奖,2023第二届“最美中国”诗歌散文大赛散文类二等奖等;2024第二届炎黄杯中外文学艺术精英赛诗歌类银奖。诗词歌赋散见于《中国散文网》《齐鲁文学》《中国诗歌网》等。诗观:生活中有诗,诗中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