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兵十四团参战老兵重返战场缅怀英烈老山行活动,于2025年4月1日从咸阳和武功出发。在石林、麻栗坡汇合了其他战友共119人,于4月3日下午,在麻栗坡烈士陵园举行了隆重的祭奠英烈仪式,4月4日登上老山主峰,并祭奠了我团六名烈士,去各个连队参战时驻地参观。


麻栗坡烈士陵园缅怀英烈祭辞
同志们:
今天,工兵十四团参战老兵又一次来到这里,祭奠为国捐躯的烈士们。
1984年,昆明军区部队胜利地收复了老山、八里河东山、者阴山一线被越军侵占的国土。此后,南京、济南、兰州、北京、成都等军区的部队,在这里进行了五年的防御作战。数十万中华儿女,在麻栗坡这片热土上,履行了人民子弟兵报效国家的崇高天职,上千名官兵英勇献身。他们,用宝贵的生命,维护了国家的安宁和尊严。不朽的军魂,永驻在南疆的青山绿水之中。我们面前高耸的丰碑,是祖国和人民对英烈们永久的纪念。
三十九年前,我团一千多名官兵,义无返顾地奔向战场,担负起在敌火下维护战区道路和前沿阵地建设任务。至今,我团构筑的多处永备工事,仍然矗立在边防线上。在特大洪灾中,我们连续奋战十昼夜,清除塌方,疏通道路,在激流汹涌的盘龙江上架设公路钢桥,保证了部队机动、物资前送和伤病员的后撤。又集中兵力,恢复了被洪水彻底破坏的金竹坪垭口至曼棍的战区道路。为稳定防御和拔点作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保障。赢得了兄弟部队“工兵万岁”的欢呼,成都军区云南前指首长称赞我们“是一支过得硬的部队”。全团荣立集体三等功,三营八连被授予“老山筑城英雄连”荣誉称号,376名官兵荣立战功,6位战友壮烈牺牲。我们,用殊死的拼搏,用鲜血和生命,在团队的历史上写下了最为辉煌的一页!
今天,我们重新踏上了这片热土,仿佛又回到那段激情燃烧和艰苦卓绝的岁月。当我们走过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崇山峻岭,沿着我们构筑的老山交通壕再登主峰阵地的时候,每个人的耳际边,都会回响起当年激烈的枪炮声;每个人的肺腑中,都会回味起当年硝烟的沁香;每个人的眼帘里,都会泛起王选民、王耀平、李其川、文启华、郑建范、李海玉六位烈士那一张张鲜活面容。因为,一年多的作战经历,是我们人生中最为刻骨铭心的忆念。
今天,也许多军嫂来到这里,感同身受亲人们战斗过的地方。使我们回想起部队出征时生离死别的送行场景。耀眼的军功章,也有后方亲人巨大的身心付出。在此,向参战战友的亲属们致以久违的感谢,向烈士的遗属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赤子之心,美在无瑕。壮士之心,美在无畏。八一军旗,美在血染的风采!作为这面旗帜下的一名共和国卫士,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也为当年的舍生忘死无怨无悔!因为,在我们的心灵里,倾满着“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老山精神!祖国和人民赞誉我们: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老山精神万岁!
为国捐躯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2025年4月3日

重返战场祭奠英烈老山行感言
作者:李启峰
别梦如昨光阴短,边关三十二年前。
西北劲旅大秦风,金戈铁马滇东南。
号令三军落水洞,将士决眦镇两山。
那拉壁垒锁盘龙,枪炮怒火惩越蛮。
漫步当年征战地,峰峦雾里觅硝烟。
堑壕坑道猫耳洞,容颜沧桑待我还。
酹酒英烈献身处,悲情豪气薄云天。
军人忠勇奉天职,无悔生死报轩辕!

团参谋长 李启峰

老山,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隋卫民
又是一年清明,还有多少人记得1979年2月那场对越自卫反击,那些为祖国尊严献出生命的战士。他们大多正处于二十岁左右的花季,46年前他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花朵一般的年龄。春天,火红的木棉花又将开放,让我们一起在熟悉的旋律中回到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让我们世世代代都铭记那些为祖国为民族献出生命的英灵,我们世世代代都要歌颂英雄赞美英雄。
今天,我们工兵十四团参战的战友们,在李启峰参谋长帅领下,从陕西武功又一次出发,赴老山去追忆那段曾经用生命为之奋斗的地方,去缅怀先烈,去寻找自已曾经战斗的岗位,他们践行者的身份,一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是中国魂的壮举,将祖国的安宁装心中。
他们一路奔波,耳边再次听到《再见吧,妈妈》,聆听着《血染的风采》,同唱着《十五的月亮》,回想在猫耳洞哨所中《望星空》的心情。为我们这一代人传唱,激励一代人的奋发图强;长达十年的战争,战士们牺牲无数、受伤无数、战后身心出现的问题无数,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伟大的老山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之一。它不仅代表着一段辉煌的历史记忆,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源泉。老山精神源于一九七九年的中越自卫还击战,以及八十年代的两山战役,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中国边防军民以无比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拼搏精神,在那片充满硝烟与炮火的土地上,无数英勇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安全与尊严。他们面对恶劣自然环境与强大敌人的双重挑战,始终保持着高昂斗志。展现出非凡勇气与智慧。正是这种敢于斗争、善于胜利的态度,使得老山精神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山精神并未随风消散,反而愈加熠熠生辉。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面对困难与挑战时所展现出来的坚韧不拔之志永远不会过时。只有继承并发扬光大这样的优秀传统,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因此,我们应当铭记历史教训,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老山再过四十年还有老兵来看他们吗,这是一个灵魂的共鸣。
清明时节雨纷纷,人间念故人。愿为祖国安宁的战友安息,愿身边的亲人安康。所有的思念都将化作心底的光,照亮前行的路。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英雄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七旬老兵千里祭英烈
119颗赤子心重返南疆
贾中朝
滇南晨雾未散,一支沉默的队伍已踏上老山盘山道。原工兵十四团老参谋长李启峰身着褪色军装,胸前的三等功勋章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这位74岁老兵率领由119名参战官兵、跨越2500公里,第三次重返昔日战场。
在麻栗坡烈士陵园,当李启峰老参谋长颤抖着展开泛黄名单,6个名字如惊雷滚过山谷。白发苍苍的老兵们以军礼回应。
这支平均年龄63岁的队伍,用1天重走工兵团战时路线。临别时,李启峰参谋长向着陵园敬出标准军礼,阳光将他的身影投射在纪念碑上,与镌刻的"军魂永驻"熔成永恒。
如今,祭奠团已踏上归途。这支用脚步丈量信仰的队伍,不仅带回了南疆红土,更让年轻一代触摸到穿越时空的精神火种。正如老参谋长所言:"只要还能走,这条路就要一直走下去。"

2025乙巳蛇年清明节
重返战场《祭英烈老山行》
纪念活动杼怀(组诗三首)
【题记】2025年清明节,我随团重返战场参加了祭英烈上老山活动,感受很深,主要有几个特点:一是人员多,有分别来自陕西湖北河南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老兵和军嫂,加上伪装营的战友约140余人(具体人数未统计)二是仔细认真,尤其是没参战的和军嫂们看的最认真。三是很多人都是第二次重返老山,尤其是武功籍战友。回到休息地,写诗三首,以此抒怀!
甲辰南疆祭英烈
作者:段军
清明时节谒陵园,酹酒焚香泪潸然。
忍看碑林埋剑戟,犹闻鼓角震山川。
孤身未顾阖家盼,矢志长驱烽火前。
卌载春风吹木棉,殷红尽是旧时颜。
重登老山有怀
作者:段军
南征曾此护河山,卌载重攀鬓已斑。
雷阵曾开生死路,堑壕犹记虎狼烟。
血凝界石碑文赤,风动木棉春色妍。
松壑时闻旧笳鼓,鹃花如海祭长眠。
谒老山战场遗址
作者:段军
将士曾擎报国旃,钢钎凿月界碑边。
劈路何辞斧钺前,裹伤犹踏地雷烟。
血沃千峰霞色炽,躯填万壑月光寒。
今看茶花红胜火,春风岁岁暖陵阡。

七律·十四团战友清明祭英烈
(平起首押,平水韵)
作者:张富贵
工兵十四战旗扬,祭祀英魂百载芳。
麻栗坡前松柏翠,忠魂冢苑草花黄。
当年热血洒疆土,今日悲歌泣断肠。
战友云南原地聚,丹心一片永流芳。
七律·点赞武功战友祭英烈
(平起首押,新韵)
作者:张富贵
英雄团队弟兄群,赫赫功勋震宇坤。
麻栗坡园英烈地,金戈铁马履伤痕。
连天烽火征顽寇,卫我山河心火焚。
昔日老山今再聚,慰籍英烈泪湿襟。
鹧鸪天·点赞原工兵十四团
参谋长李启峰带队清明节赴老山祭英烈
作者:张富贵
麻栗坡园一路情,启峰带队祭英灵。硝烟弥漫犹如眼,铁血丹心照汉青。
山路险,志坚恒,松林森岭伴衷情。英魂长驻边关地,后代崇尊永世铭。
临江仙·赞李启峰參谋长再次带队
老山行(新韵)
作者:张富贵
老山今日云飘绕,启峰带队晨朝。当年烽火映战袍,胆魄犹在守边坳。
战骨铮铮铭史册,热血神剑九霄。松林青伴景魂焦,英雄精髓永不老。
注:谨以此诗盛赞工兵十四团百余名参战老兵重返战场举行《祭英烈老山行》纪念活动圆满成功!

七律·老山祭寄怀
~为工兵十四团参战老兵乙巳清明重返老山祭奠英烈赋笔
文/汉上沙
翠岭烽烟伤远旧,麻园墓冢祭英良。
当年战火冲天起,昔日儿郎浴血亡。
洞耳残痕绵岁月,忠魂浩气老山梁。
心花捧至碑前放,泪洒青阶念未央。















(图文来源于工兵十四团战友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