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
莱阳县党政军活动情况
作者 王敏庭 (山东)
抗日战争时期,莱阳县党政军活动情况。
据萌山区张格庄李焕寿,山后吕贵青,吕文新和吕锡明等同志,查阅相关资料证实,1935年党组织遭敌人严重破坏,1938年底县委重新成立。
根据莱阳县西北部地区,群众基础好的实际情况,设立了由田绰永任书记的第四分区委员会,发展成为抗战时期较为巩固的抗日 根据地。
另外在周格庄、韶存庄一带,重新组建了由张进任书记的第五分区委员会,并在韶存庄周边村建立了部分党支部。
八路军地下交通站,由王德新、王永昶以道長主持的身份开展地下工作。
县委委员李成仕,在莱阳城北侯驾疃一带,组建了第一分区委,李成仕兼任书记。
辛少波在东南部,组建了第三分区委;李华亭在野头、团旺一带建立了第六分区委;伍子阳在院上堆金泊一带组建了第九分区委。 当时由于局势恶化,县委机关逐步开始北移至萌山区张格庄山后一带。
1938年底,伪军张宗援部,配合日军进攻蓬黄掖抗日根据地, 我抗日武装在与敌进行了近三个月的保卫战。
在敌强我弱的形热下,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准备长期抗战,除留一部分兵力在蓬黄被坚持斗争外,又开辟了平招莱掖根据地。
1939年2月26日,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支队主力,进驻莱阳西北部的山后村。
胶东区党委,驻青山村。大众报社,驻东馆村。抗日军政学校,驻北泊和于格庄村。后方医院,驻山里吴家村。
司令员高锦纯,率部进驻山后村。将司令部,设在吕令云家。
司令员高锦纯,住吕锡茂、吕洪善南屋。刘中华政委住吕丕武家。吕振阳家驻锄奸科。
抓到不明身份的人,经审判后关押在吕树本的小屋里。
其他如供给部、骑兵连、便衣侦查连、机枪连、炮兵连、国防剧团等单位,分住全村。
当年,为了给八路军倒地方住,山后村窑匠活全部停止,全都腾出房子,住满了部队。到9月后,撤向大泽山腹地。 当时部队的活动,都是秘密的。
根据资料和回忆录查的,部队主要有以下几次行动。
1939年3月5日,61团1营和65团两个营,在石板丁家伪军刘桂堂部,歼敌110余人。
3月7日奇袭招远县城,毙伤敌人150余人,俘敌20余人。当月2次围攻掖县城。
4月5日, 61团和63、65团各一个营,奔袭盛家、拉格庄、冯家伪军王性初部, 歼敌214人。
5月1日, 62团8连在掖县乌盆吕家与日军遭遇,激战三小时,歼敌37人。
党政军领导王文、林一山、高锦纯,在山后成立了八路军五支队“尖刀连”。
莱阳县公安局,住吕宗仁家。刑事审判厅,在后沟吕洪德家。
同年8月间, 莱阳县委又在孙受、张家寨子一带建立了吴尚俭任书记的第十分区委。
到1939年2月,全县共建起了10个分区委。期间,由于日军自青岛、 即墨数次人侵莱阳西南门户莱即边区。 为加强对这一区域的领导,1939年3月,县委又指示吴家岭(现属即墨)党支部书记吴善堂,成立了中共莱即边区特别支部。
4月份,在大夼成立了中共黄金庵小学特别支部。 至此,莱阳各区均建立了分区委。凡有党员3 人以上的村庄,也大都建立了党支部或党小组,初步完善了县区、村党的组织体系,鼓舞了全县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为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县委于1939年7 月至9月,连续举办了三期农村党支部书记(时称指导员)训练班。分期分批将党的基层领导,集中到县委驻地石庙北墅(现属莱西市南墅镇),等地 进行训练。
培训内容主要是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国际国内形势和党的基本知识,以及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要求等。
时任县委书记谢明钦、 组织部长顾云生、宣传部长黄立夫等人亲自讲课,集中训练一个月, 有力地推动了抗战时期解放区农村工作的开展。
县委在抓党的组织建设的同时,还分派人员负责群众抗日组织的建立与拓展。 1938年3月, 县委在驻地小水岔村,成立了王国瑞任会长的“莱阳县农民抗日救国联合会"(简称“农救会” ),主要任务是团结和组织先进农民群众,为八路军抬伤员、送给养、带路和破路、毁桥等任务。
农民缺粮时, 农救会则发动农民向地主、 富农开展借粮斗争和领导农民对地主富农实行减租减息等运动。
(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王敏庭,1954年出生,山东省莱西市南墅镇西关张家人。中共党员。先后任小学教师、乡文化站长、莱西市公安局大青山警区警长,大青山森林公园负责人,莱西市作家协会会员。2001年7月任水集街道办事处史志办公室、组织人事办公室主任。曾荣获莱西市‘‘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文物先进工作者′′、山东省文化厅“基层文化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