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史建国,网名司马剑桥、北山一尘、史公。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人。生于1960年,曾为知青、某大型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现为退休多年的社区市民。工作之余读兵书四十多年,有500余篇文章在中国军网、凤凰网、株洲新闻网博客发表,点击量达100万人次。2007年获湖南省株洲市首届十大书香人家、2014年获全国首届书香人家家庭荣誉称号与证书。
2022年3月被株洲市国防教育促进会聘请担任株洲市国防教育促进会国防军事顾问,聘请期为五年(2022年3月1日一2027年3月1日),并于2015年出版《书剑笔耕录》一书。曾在湖南省株洲市图书馆‘神农大讲堂’讲授国学孙子兵法中的智慧。在鼎城大厦国学大讲堂主讲习近平军事战略思想现实指导意义,并多次在大学、中学、小学等学校宣传国学与国防知识,普及国防教育。
2019年8月在湖南省九畹书院乡邦文化讲坛主讲株洲抗战史;在株洲军分区给广大官兵讲战史,主讲《株洲抗战史》;在市政府机关多次宣讲国防知识和普及国防教育工作。
《史公遇孙武》(小说)
作者:史公
黄昏的余晖洒在古老的藏书阁上,史建国,这位被称为史公的军史学家及民间军事理论家,正埋首于卷帙浩繁的典籍之中。他的目光在那些泛黄的书页上急切地搜寻着,试图从字里行间勾勒出古代战争的全貌,尤其是孙武这位兵家传奇人物的智慧精髓。
忽然,一阵微风拂过,书页沙沙作响,一道奇异的光芒在眼前闪烁。史建国惊讶地抬起头,发现自己置身于一片空旷的荒野之上,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脉,脚下是枯黄的草地。
就在他疑惑之际,一位身着古朴战甲的男子缓缓走来。他身姿矫健,步伐沉稳,眼神中透着冷峻与睿智。史建国心中一动,试探性地问道:“阁下可是孙武孙将军?”
孙武微微点头,声音低沉而有力:“正是在下。你是何人?为何会出现在此?”
史建国恭敬地作揖:“将军,晚辈史建国,久仰将军大名,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晚辈正在撰写军史战史方面的书,对将军的兵法谋略和战争事迹多有研究,不想今日竟能与将军相见。”
孙武的目光在史建国身上打量了一番,说道:“原来你是军史官,那你对战争又有何见解?”
史建国沉思片刻,说道:“晚辈以为,战争是国家大事,关乎百姓生死存亡。孙将军在《孙子兵法》中开篇便点明此理,实乃高瞻远瞩。但晚辈在整理史料时,也看到战争带来的无数伤痛,百姓流离失所,田园荒芜,不知将军如何看待战争的残酷性?”
孙武轻轻叹了口气,望着远方的山脉说:“我一生征战,深知战争的残酷。每一场战争的背后,都是无数鲜活生命的消逝,是无数家庭的破碎。但我之兵法,旨在以最小的代价获取胜利,速战速决,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史建国点头称是:“将军的理念甚是先进。晚辈还想请教,在将军看来,一场战争胜利的关键是什么?”
孙武拔出腰间的佩剑,在空中比划着说:“其一,在于将领的谋略。将领需能洞察敌军的虚实,善于运用各种战术,如奇正相生,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其二,是军队的纪律和训练。一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军队,方能在战场上令行禁止,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其三,便是人心。士兵们要对将领忠诚,要有保家卫国的信念,如此,方能在绝境中奋勇杀敌。”
史建国眼睛一亮,赶忙说道:“将军所言,与晚辈在史料中所总结的不谋而合。那将军觉得,战争与政治之间有着怎样不可分割的联系呢?”
孙武将剑插入剑鞘,缓缓说道:“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上的矛盾无法通过和平手段解决时,便可能引发战争。而一场战争的胜负,又会反过来影响政治格局。一个国家若在战争中获胜,其在政治上的话语权便会增强,反之则会削弱。”
史建国心中思索着孙武的话,又问道:“将军,您的兵法流传后世,被众多将领奉为圭臬。但在不同的时代,战争的形式和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您觉得您的兵法是否依然适用呢?”
孙武微微一笑,目光坚定地说:“兵法之道,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古时的车战、步战,还是如今可能出现的其他形式的战争,其本质都是对力量的运用、对时机的把握、对人心的掌控。只要战争存在,我的兵法就有其价值。”
史建国敬佩地说:“将军的智慧果然超越时空。晚辈定将孙将军的话如实记录在史公写的兵书之中,让后世之人也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