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岁月长歌中的瑰宝(外一篇)
作者:高金秀(甘肃)
天祝,这方被周恩来总理命名的首个藏族自治县,宛如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瑰宝,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踏入天祝,仿若翻开一本古老的诗篇,每一页都写满了山水的灵秀与民族的风情,让人为之沉醉,为之动容。
山间,郁郁葱葱的树木像是大地精心编织的绿色披风,层层叠叠,将山峰温柔地包裹。阳光穿透枝叶的缝隙,洒下细碎的光影,宛如梦幻的金纱。清澈的溪流顺着山势蜿蜒而下,溪水潺潺,奏响自然的乐章,每一个音符都跳跃着生命的活力。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风吹过,带来青草与野花的芬芳,那是一种纯粹而质朴的香气,萦绕在鼻尖,让人的内心瞬间变得宁静而平和。藏族同胞的帐篷错落有致地点缀在草原上,如同散落在绿毯上的花朵,为这片广袤的天地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帐篷里升起的袅袅炊烟,带着家的温暖与安宁,悠悠地飘向天空。
天祝的美,是岁月沉淀后的温柔,是自然馈赠的厚礼,在时光长河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无论是春天漫山遍野的烂漫山花,还是夏天绿意盎然的无垠草原;无论是秋天层林尽染的斑斓山色,还是冬天银装素裹的纯净世界,每一个季节的天祝,都有着别样的风姿,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触动着人们的心灵。
乡路漫漫,见证时光变迁
作者/高金秀(甘肃)
在过去的二十五年,那条连接县城与乡镇的道路,我已往返无数次。每一次的来回,都像是在丈量着时光,见证着这片土地与我自己的成长蜕变。
初到乡镇学校任教时,眼前是宽敞的道路,崭新的房屋,宁静又美好。作为语文和数学老师,我满心热忱,一心扑在教学上,日子简单而充实。课余时,能看到乡镇远处整齐的农田,想象着土地孕育的希望。
不久后,乡镇迎来了大发展。打柴沟出现大片的荷兰豆田,嫩绿的豆苗逐渐爬满支架。农民们辛苦地为荷兰豆搭架,那是一场与自然协作的劳作。到了收获季,豆角饱满,吸引十里八乡的人前来采摘。大家一边熟练地摘豆角,一边分享着家长里短,欢声笑语在田间回荡。这不仅是丰收的喜悦,更是乡村凝聚力的体现。
草莓场地的出现,又为乡镇添了一抹亮色。尤其是那白草莓,在阳光下透着温润的光泽,十分诱人。这片场地不仅是种植基地,更成了乡镇的特色名片,吸引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随着岁月流转,我的职业生涯也有了转变,从一线教师走向后勤门卫岗位。身份的转变,让我有了不一样的视角。在后勤岗位上,我看到乡镇学校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孩子们在更优质的环境里学习成长,就像乡镇的产业一样蓬勃向上。
部队和铁路,一直是乡镇的骄傲。部队官兵保家卫国,他们的坚守为乡镇带来稳定与安宁;铁路贯穿而过,带来人来人往,为乡镇注入发展的活力。
如今,乡镇愈发繁荣,道路更加宽敞,新的建筑不断涌现。回首这二十五年,我与乡镇一同成长。这片土地的每一次变化,都深深烙印在我心里。未来,我仍会在这片土地上,守望着乡镇的发展,续写属于我们的故事。
作者简介:高金秀,甘肃省天祝县打柴沟小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本人兴趣爱好广泛,写作,论文,书法,绘画,唱歌,跳舞,剪纸,手工制作等,都是国家级一等,二等,优秀奖。公开课也比较成功,得到评委好评。在教学期间,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获奖。得到大家好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教育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