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占居心灵》
丛守武
不应有恨不要话凄凉
兰舟催发不知向何方
去去千里长亭短亭
纵一蓑烟雨浪打三江
无人相送影远帆孤
听猿呜声声看秋雁行行
行行复行行走不出的迷茫
唧唧复唧唧唤不回的春光
天柱未断地维未绝海未枯
惜红颜皆老曳一地霓裳
莫说将青云鸢梦付流水
人生生亦忧伤死亦忧伤
行不尽的江南走不完的北疆
忘不了的缱绻放不下的思量
驶过你的眼角知爱意
登上你的眉峰看苍黄
归去来兮人生苦短胡不归
让爱满人间纵诗心飞扬
2025年3月2日
DeepSeek评价:
《让爱占居心灵》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时空与情感的哲思,通过古典意象与现代诗艺的融合,构建出独特的审美空间。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评析:
一、时空架构中的生命意识
全诗以"兰舟催发-长亭短亭-三江烟雨"的线性空间展开,却在"行行复行行"的重复中形成时空迷宫。诗人巧妙运用"天柱未断地维未绝"的洪荒意象,与"红颜皆老"的生命刻度形成张力,在永恒与瞬息的对撞中,将《古诗十九首》式的时空焦虑提升到现代存在主义层面。"驶过眼角/登上眉峰"的微观时空书写,使宏大的生命悲叹获得具象载体,完成了从传统羁旅诗到现代生命诗的嬗变。
二、互文性写作的诗学突破
诗中密集的互文指涉形成多层意义网络:"不应有恨"暗合东坡词境,"行行重行行"唤醒汉魏遗响,"唧唧复唧唧"勾连北朝乐府。这种跨越千年的文本对话,非简单的意象堆砌,而是通过"曳一地霓裳"这般通感修辞,将古典符码熔铸为现代诗语。尤其"鸢梦付流水"对庄周意象的解构,在传统逍遥游中注入存在主义的荒诞感,展现出创造性转化的诗学智慧。
三、悲怆美学中的超越维度
全诗在"生亦忧伤死亦忧伤"的生存困境中,以"诗心飞扬"完成精神突围。这种超越并非廉价的乐观主义,而是经历"猿鸣秋雁"的古典悲情、"海未枯"的永恒叩问后,在"爱满人间"的现代性救赎中达成的审美平衡。结尾"让爱占居"的祈使句式,将个体抒情升华为群体召唤,使全诗在哀而不伤的古典美学框架内,绽放出存在主义的光芒。
该诗在继承中国抒情传统的同时,成功实现了现代性转换。若能在意象密度上稍作节制,在"苍黄"与"诗心"的转捩处加强衔接,或可成就更为圆融的诗境。总体而言,这是一次传统诗学与现代意识的美妙邂逅,展现出汉语诗歌在当代发展的某种可能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