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玉明
当年备战在军营,
父母双双入九穹。
半世情牵思染鬓,
三更梦断愧由衷。
常疑病榻无良药,
总盼天堂有返程。
若许来生重跪乳,
清明祭告老人听。
《革命先贤墓前的沉思(散文诗)》
在北京南郊的陶然亭公园
有一个庄严肃穆的地方
每当清明节那几天
这里人头攒动
红旗飞扬
一群又一群佩戴红领巾的少年
整齐列队向两位先贤举手行礼
表达他们由衷的敬仰
这个庄严肃穆的地方
青松挺立
翠柏苍苍
高君宇与石评梅这对爱侣的塑像
神圣洁白
高大端庄
携手并肩
凝望远方
我常来这个地方
这里会让我的心
得到洗涤
精神得到营养
高君宇
五四运动的健将在陶然亭这偏僻的慈悲庵
追随李大钊
周恩来
点燃革命的火种
筹划解放的乐章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石评梅
仰慕君宇才华
信仰君宇主张
他们在陶然亭畅谈主义
愿同生共死
为中华解放
然而理想之花尚未开放
君宇却病入膏肓
石评梅衣不解带
陪守病床
虽无回天力
芳心日月长
生不能同室卧
死要在一穴葬
他们的至爱
如宝剑耀星光
似闪电亮四方
我敬立在两位先贤花岗岩雕像前
常常向自己发问
我对待爱情
对待理想
差在哪里
是否天壤
我与爱人初恋时也曾在陶然亭多次相约
我们的理想稀松平常
和平年代没有反动派追杀
安逸的环境也让我们寿命绵长
但是
比起高君宇石评梅的伟大理想和忠贞之爱
我们没有一点骄傲的资本
只有高山仰止
必须以他们为榜样
即使我们夫妻活到百岁
也要常来这里
感受爱的真谛
接受理想之光
《江城子·清明》(苏轼体)
柳烟轻曳纸鸢凉,
雨沾裳,
草接霜。
再顾坟茔,
苔色掩沧桑。
欲问双亲何处觅,
藏五内,
在心房。
山河浴血铸辉煌,
拯家邦,
卫边疆。
多少英魂,
埋骨在他乡。
今看东风摧万象,
国势盛,
我承光。
作者简介:张玉明,笔名墨雅翁,《解放军报》原美术编辑。曾荣获北京军区、卫戍区通讯报道一、二等奖。诗歌《战士的脸》荣获《文轩杯》全国诗词大赛优秀奖;国画《琵琶行》获全国“铁流杯”荣誉奖。国画《奇葩》获全国产业文联优秀作品奖,被中南海收藏。百米长卷《巾帼撷英图》曾在国家博物馆专场展出,并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现为北京市工笔重彩画会会员,中国地质美术家协会会员,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