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东元
在仲春与暮春的交界,清明,宛如一首凝重的诗,悄然铺展。
那风,是清明独有的风,和暖中带着丝丝缕缕的怅惘,轻柔地拂过,唤醒了沉睡的万物,草木在这风的轻抚下萌动,每一片新叶都似藏着往昔的故事。这风,是春的使者,却也吹起了心底那一抹相思云烟。
雨,纷纷扬扬地洒落,如泣如诉。它是上天悲悯的泪水,是人间挥洒不去的愁绪。在这朦胧的雨雾里,天地间仿佛被一层薄纱笼罩,朦胧而又哀伤。雨滴敲打着世间的一切,似在为逝去的灵魂吟唱安魂曲。
漫山遍野的杜鹃,在此时开得格外绚烂。那簇簇团团的红,像是先烈的鲜血染就,又像是人们对逝者炽热的思念。它们在风雨中摇曳,宛如一群不屈的精灵,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生命的坚韧。
正如古人白居易在《寒食野望吟》中所写:“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千年前的清明,亦是这般景象,昏沉的乔木间乌鹊啼叫,旷野中纸钱纷飞,白杨与棠梨相映,生死离别处,哭声被风雨淹没,人们在萧萧暮雨中带着无尽哀伤离去。时光流转,可这清明的哀思却从未改变。
人们怀着沉重的心情,踏上那熟悉又陌生的山路,前往墓地。山路蜿蜒,每一步都似踏在回忆的弦上,发出揪心的颤音。墓前,一束鲜花,带着清新的芬芳,静静摆放,那是生者对逝者的深情;一杯冷酒,在微风中泛起涟漪,缓缓斟下,寄托着无尽的哀思;一炷高香,袅袅青烟升腾而起,带着人们的思念飘向远方;一堆纸钱,在火焰中化为灰烬,承载着对故人的牵挂。
伫立在墓前,泪水模糊了双眼。往昔的点点滴滴,如电影般在脑海中放映。那些曾经的欢笑、温暖的陪伴,都已成为遥不可及的回忆。阴阳两隔,却隔不断思念的红线。仿佛还能听到亲人在耳边轻声呢喃,还能感受到那熟悉的温度,可眼前却只有冰冷的墓碑。
在这清明节,我们缅怀,我们追思。缅怀逝去的亲人,追思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的谆谆教诲;追思那些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英勇牺牲的先烈,他们用生命铸就了如今的和平与安宁。我们在这慎终追远中,领悟生命的真谛,珍惜当下的时光,传承先辈们的精神,让那份爱与责任,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流淌。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在这清明的洗礼中,带着思念与希望,继续前行。
作者简介:
方东元,1954年出生于江苏沭阳。笔名:在海一方。
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南师大中文专业;工商管理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