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荣静(知音识曲)
月光,淡淡的,柔柔的,如流水一般,透过落地玻璃窗,静静地照进客厅,将地板点缀得斑驳陆离。
每每在失眠的夜里,我便会仰望天空,与月光对话。你看那月光,穿过云层,犹如一把神奇的画笔,把夜空描绘得像神话一样。它有时候在云层里,被云挡住了多半,露出一点儿小月牙,有时候会在云层周边游荡,云也会随着月光流动,带着永远不变的温柔。
月光洒在客厅的板台上,将板台上画笔的影子拉得悠长,像极了我思念父亲的岁岁年年。那些被白昼遗忘的角落,在月光下渐渐清晰,让我想起儿时的夏夜。
儿时的夏天,夜晚的月光总是格外明亮。我们一家人常常围坐在老房子的院子里,在月光下团聚。父亲坐在东厢房窗外的石凳上,拉着二胡,他用左手抚琴,用右手持弓,表情专注,身体跟着音乐和二胡的一伸一拉晃动,面部表情也随着音乐和歌词不断变化着,感情充沛,笑容溢满脸庞,悠扬的乐声如清泉流淌。父亲优雅认真的神态,在月光下显得气度不凡,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停止,变得缓慢起来。母亲在一旁用手风琴配合着,她轻轻拉动手风琴的风箱,身体随着音乐的节拍轻摇,音符随着指尖的跳动在空中弥漫,如同一位画家,细致地描绘着每一个色彩,把爱我们的语言融进了手风琴那一张一弛的琴声里。我们姐弟坐在小板凳上,看着父亲母亲的默契配合,不时抬头仰望星空,遥望月光透过云层洒在小院里,跟着父母的音乐一起唱着:“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歌声琴声在小院上空回荡,温馨温暖,无忧无虑,月光温柔地拂过每个人的脸庞,带来无尽的欢乐。
我们第一次跟着父母学唱这首歌时,有的音节唱得不准确,父亲便会停下二胡一字一句地教我们,边教边指着天空中的月亮说:“你们看,月亮旁边的云朵多像白白的莲花,月亮正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呢。”每每这时,我们会不自觉地望向天空,看云朵随着月亮漂浮移动,看月亮在云朵中间穿行。七八岁的我,不懂得歌词的真正含义,我问父亲:“爸,这首歌是什么意思呀?”父亲放慢了语言,耐心地讲道:“这是新旧社会的对比,旧社会劳动人民在苦难中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孩子们依偎在谷堆旁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意思是现今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年少的我,没有经历过苦日子,只觉得在月光下,我们姐弟能听父母亲弹琴唱歌,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也是最幸福的时刻。我和父亲说:“爸,把歌词改成‘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院子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吧。”父亲和母亲都笑了,说了句:“改得挺好。”在学习上一直用功的自己,能受到在教育岗位上工作的父亲和母亲的肯定和表扬,是我最高兴的事情。我见过农村的谷堆,可从来没有依偎在谷堆旁,我在心里想象着依偎在谷堆旁是什么样子,体会着歌词中的美好。夏日的夜晚,在月光下,全家人熟练地弹唱着歌曲,成为我童年里最美丽的记忆。
每次唱完歌后,我们姐弟都会望着天上的月亮,让父亲给我们讲一个有关月亮的故事。父亲讲得最多的是“嫦娥奔月”的传说。这时,父亲便会看着月亮深情地给我们讲故事的内容。父亲说:“很早很早以前,天上有10个太阳烤着大地,后羿射下9个,拯救了人间。王母娘娘赐予后羿长生不老药,但后羿不忍独自成仙,将药交给妻子嫦娥保管。后羿的徒弟觊觎仙药,趁后羿外出时逼迫嫦娥交出。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仙药,身体飘向天空,最终落在月亮上的广寒宫中,成为月神。她与玉兔、吴刚(伐桂之人)相伴,永居清冷月宫。嫦娥每天在月亮上度过,独自一人思念着人间的亲人和故乡。”“嫦娥是什么样子呀?”我追问父亲,父亲讲道:“我们吃的中秋月饼包装上有张红纸,红纸上面那个仙女,就是嫦娥。”那个年代,中秋月饼是用浅咖啡色的纸包裹,上面放一张红色印有仙女形象的图案的纸,然后用纸绳捆起来。那红色的纸上,用黑色的线条刻画着嫦娥的形象,月亮旁边的嫦娥,着轻如蝉翼的霓裳,飘飘欲仙,翩翩起舞,如同仙子。从那时候起,我就把嫦娥当成心目中仙女的形象,美丽,委婉,轻盈,她的美貌似一幅永恒的画卷,深深地镌刻在我小时候的心里。
每到中秋节时,我都会把月饼包装纸上的那张印有嫦娥的红纸保留下来,用手把它舒展开,弄得平整,然后夹进书里。我积攒了很多这种纸,保留了很多年。儿时,“嫦娥奔月”的故事就是那样形象地驻扎在我心里,成为一生美好的回忆。
父亲讲故事的声音,在夏日的月光下悠悠回荡着,伴随着蛐蛐的鸣叫,与月光一起流淌,编织成童年里最温柔的梦想,伴我走过少年和青春年华。
一晃很多年过去了,月色未改,但时光已逝。长大后,我离开了老房子,离开了父母,读大学,成家立业,住进了市中心的高楼大厦,月光似乎也变得稀薄了,它要穿过林立的楼房,才能抵达我的窗前。有时它会被霓虹灯的彩色淹没,有时又像一位害羞的少女,躲在云层看不见。但每逢初一、十五月圆之夜,它依然会高挂天空,用光辉照耀着城市的角落,就如同嫦娥,虽在月亮上居住,却从未停止过对家人的思念,这份执着跨越时空,与月光一同,深深落进我的心海。
月光是有记忆的。它记得“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的惆怅【唐·杜牧《泊秦淮》】。它记得“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不舍【唐·李白《峨眉山月歌》】。它记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静【唐·王维《山居秋暝》】。千百年来,它见证了多少悲欢离合,又抚慰了多少孤独的灵魂。每当我凝视窗外的月光时,仿佛能听见时光的低语,能看见历史的过往。这时,“嫦娥奔月”的故事,在月光的映照下,愈发清晰。
而月光带给我的,更多的是远方的思念。当我出差异地时,看着天空的月亮默默地照耀着大地,它的光芒深深烙印在远方家的方向,我会在月色下,把我的思念在心里默念,送给远方的家人。
月光又像一条银色的丝带,将分隔两地的人儿轻轻系在一起。在月色皎洁的夜晚,有多少异地打工的人儿,面对圆圆的月亮,把目光投向家乡,对着月亮喊出“我想你们”的话语。
如今,在霓虹灯照亮世界的日子里,在我们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会忘记月光的存在。但当我思念父亲时,我总会在夜晚拉开窗帘,看明月高悬空中,片刻间,心中便会安静下来,我仿佛看到了父亲慈祥的笑容,看到了父亲拉二胡的形象,仿佛又回到了儿时全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此刻,又有多少人正和我一样,望着同一轮明月,思念着逝去的亲人?月光呀,若您真能跨越山海,我愿将思念化作无声的语言,写给我的父亲。
下半夜了,月光西斜。它像一位即将离去的故人,又要走完今日时分。我拉上窗帘,让月光化作一首舒缓的乐曲,进入我的梦乡,伴着“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的歌声,入眠。
今年清明节的月光,又多了温柔。窗外,柳絮轻舞;屋内,我的思念绵长。
我亲爱的父亲,您在天边还好吗?是不是您在那里也能看到和家乡一样的月光?
作者简介:
曲荣静,笔名知音识曲。知音识曲文学社创始人、总编辑。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个人文集《在希望的田野上》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
【曲荣静文集《在希望的田野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