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毛泽东
1968年10月12日,17岁的王农董事长是西安市第三十九中初六七级学生,为积极响应人民领袖毛泽东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下乡插队到陕西省山阳县上店公社红卫大队后转到长安县子午公社插队。
王农董事长先后发起建立了陕西中州知青帮助基因会,个人出资两百万元,创办起陕西知青文化娱乐活动中心等。他还为关怀老兵成立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捐款30万元。为纪念抗战英烈出资镌刻九处纪念石碑,矗立在黄河陕晋两岸及山西中条山抗战遗址上。曾带团队接回抗战在缅甸战场的中华烈士遗骸归国安葬。
2025年3月29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陕西和外地知青200多人,分乘5辆大轿车,前往山西平陆县和芮城县,在“800勇士跳黄河”之处参加抗日英烈纪念碑揭碑仪式,祭奠中条山抗日英烈活动,就是在一直持续热爱弘扬知青精神的陕西知青带头人、著名爱心人士、著名企业家、西安市中洲集团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王农董事长精心组织安排下进行的。
知青与十七路军后代一行230多人,先经潼关黄河岸边抗击日寇碉堡处,并恭敬地立于《兵出潼关》雕塑前,在庄严肃穆的哀乐中,集体行默哀礼,鞠躬,献菊花,悼念先烈,缅怀英烈,致敬英雄。随后驱车前往山西平陆县张村镇沙口村,在这里举行“中条山抗日阵亡官兵纪念碑”揭碑仪式和隆重祭奠中条山抗日英烈活动。
中条山抗战文化研究会会长秦邦道先生出席了揭碑仪式和祭奠活动。大会首先奏哀乐、摆放列供品、上高香、揭碑!其次秦先生陈述了中条山战斗的英雄事迹,尤其强调了“自古秦军耐苦战”的陕军第41集团军,在中条山地区抗战三年,身经百战,多次胜利打败和消灭日军有生力量的动人事迹,最后由于后勤不济,弹尽粮绝,被敌包围在黄河岸边,800勇士面向三秦大地,面对强敌,死不投降,勇跳黄河的英雄一幕,就发生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
秦先生郑重地表达:“是你们陕西人保卫了中条山地区的老百姓,山西人民和中条山地区的老百姓永远不会忘记为抗战而牺牲的陕西英雄!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对于王农董事长的致辞,我用指挥中条山战役的抗日名将孙蔚如所做的《满江红·中条山抗日》来概括:
立马中条,长风起,渊渊代鼓。怒皆裂,岛夷小丑,潢池耀武。锦绣江山被蹂践,炎黄胄裔遭荼苦。莫逡巡迈步赴沙场,保疆土。
金瓯缺,只手补;新旧恨,从头数、挽狂澜作个中流砥柱。剿绝天骄申正义,扫除僭逆清妖盅。跻升平,大汉运方隆,时当午。
随后,有关领导和抗战英烈后裔分别宣读祭文。第四集团军后裔张克磊先生提到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八日,太原沦陷以后,日寇气蹈嚣张,其华北方面军分别沿着平汉铁路、同蒲铁路向中原进犯,国民政府无奈之下,于一九三八年二月中旬,炸毁了黄河铁路桥平汉线,日軍沿黄河北岸,窜犯到晋西南的中条山地区,同蒲铁路日军,一直进犯到风陵渡,直至隔河炮击潼关,想阻断陇海铁路线。黄河危急!潼关危急! 就在这历史紧要关头,孙蔚如将军统帅的原杨虎城旧部第三十八軍,升编为第三十一军团,于七月中下旬,分批东渡黄河,血战永济,冲破日军阻击,进入中条山腹地,执行中条山守备任务。
一九三八年底,第三十一军团升编为第四集团军,先后在永济、芮城、平陆等地历经十一次规模较大的反扫荡战役和战斗,完成了中条山守备任务,以劣势的装备,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日本强敌,硬是把日军阻挡在中条山以北,确保了黄河天险的安全无恙,阻滞了为策应武汉会战的华北方面军南侵。第四集团軍被当时的战区司令长官称誉为"中条山的铁柱子"!
一九四零年底,第四集团军奉命撤离中条山,移防到豫西,执行郑州至洛阳的河防任务。孙蔚如将军在总结中条守备战时,记述道:"敌先后进犯者共十一次,皆予敌甚重打击,使敌比喻中条山为其盲肠炎。数年间敌不敢西越雷池一步……
我军以劣势之装备与兵力,处险地挡强敌而达成任务,"其中有一条重要原因,这就是"兵在附民,我军纪律良好、军民融洽、敌与我对战三年,两指挥部相距不及百里,而敌不知我指挥部之所在,这全由军民一体,共保秘密,敌探不得进入之效。”这里把秦晋军民之情写的淋漓尽致。
张克磊先生以第四集团军为代表的全体陕军将士后裔的名义,对爱心人士王农先生及其团队,对平陆县沙口村村委会,对平陆县中条山抗战文化研究会秦邦道先生及其全体同仁表示最衷心地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礼!
他说:“平陆是我们的先辈在守备战中驻军最多,时间最长的地方,这次修建碑亭,使我们先辈的英魂有了聚集之处,使我们后人有了祭祀之地,他们也热切期望此处能成为促进平陆县发展文化旅游的胜地! ”
最后,全体参加活动人员在主持人的指挥和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依次面向“中条山抗战官兵阵亡纪念碑”鞠躬默哀、献花后,绕碑亭一周,以示纪念。活动结束后,奔赴芮城县抗日英雄纪念碑处。
纪念碑于2013年6月6日落成,是为纪念1939年中条山“六六战役”中牺牲的西北军抗日将士而建。这场战役是抗日战争期间西北军与日军在中条山地区展开的激战,持续13天,最终以8000余名将士的牺牲为代价阻击了日军的扫荡!
“六六战役”发生于1939年6月,是日军对中条山地区的一次大规模扫荡行动。西北军将士以顽强抵抗牵制日军,展现了“挽狂澜作个中流砥柱”的民族精神。这场战役成为中条山抗战的重要节点,体现了中国军民在战略防御阶段的坚韧与牺牲。
纪念碑不仅是历史见证,也是爱国教育的重要载体。仰望中条山,听风在吼,它跟你诉说当年战场上惨烈的场景,英雄事迹历历在目;远观气势磅礴的黄河,展现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辈流血牺牲用生命换来的,
我们心有他们所属,梦皆为他们所愿,如今我们都活成了他们想要的太平生活模样,他们可以安息了!他们功不可没!历史不会忘记他们!正如报国亭对联所书:将不贪生,忠与条山千秋重;兵何惧死,义同黄河万年流。
楚丰华
2025.3.29初稿
2025.4.1 定稿
作者楚丰华原名楚凤琴.祖籍河南许昌,67年出生于铜川焦坪,大学学历,供职于市铝箔厂,现已退休居住在老区。作者自幼喜欢耕读于文字,曾有文稿在多家报刊、网络平台发表。希望在更多的文苑结识更多的文友,以便相互交流、提高,把更好的作品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联系方式:15353213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