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兰新让)
登高挥墨天地间,
九嵕长望兰渚山。
遥忆当年右军事,
觞咏不觉已千年。
文(肖虎章)
在桃花初绽的乙巳初春,在千年福地九嵕山上,我们相聚于此,以笔墨为媒,以山水为证,共同纪念一个跨越千年的文化盛事——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书圣王羲之与四十余位名士雅集会稽山阴,曲水流觞,挥毫泼墨,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而这篇被称为稀世珍宝的墨宝,就静静的平躺于我们脚下。故而这片土地仿佛与古人的诗意山水相连,而我们手中的笔墨亦在对话千年前的文心与风骨。
遥想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群贤少长列坐溪畔。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俯仰天地,感怀生死。王羲之以“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之笔,将文人之思、宇宙之问、生命之叹凝于纸端。兰亭序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巅峰,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它记录了魏晋名士对生命的哲思,对自然的敬畏,对友情的珍重,以及对艺术永恒的追求。今日我们在此临摹书写,正是以行动致敬这份“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文化共鸣。
千年以来,兰亭序的墨香从未消散。它从会稽山阴的竹林溪涧,流淌至敦煌壁画的飞天神韵,浸润过唐宋文人的案头卷轴,更在数字时代的屏幕上焕发新生。然而,无论技术如何变迁,书法艺术的核心始终是“人”——是书写者的心性涵养,是观者的审美共情,是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今日我们提笔临帖,不仅是复现古人的线条之美,更是以笔墨为舟,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寻一方心灵的栖居之地。
各位同道诸友,今日的雅集不仅是纪念,更是宣言。我们当以兰亭之精神,与时代共舞,与华夏文化共存。
在此,让我们效仿古人“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的豁达,执笔蘸墨,写下属于自己的“兰亭一刻”。愿今日所书,不仅落下的是字迹,更是心间灯火;愿兰亭之风,永驻山河,长照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