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志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当第一缕春风悄然拂过黄河岸边的时候,我的老家山西省芮城县这座濒临河南和陕西的小城,在时间长河的画卷中,展开了一幅独特且壮观的清明图景。老家的清明,眼前是奔流不息滚滚向前的母亲河黄河,身后有中原的脊梁、人生的“靠山”中条山,那是自然、传统与人文相互交织的盛宴,既有对先人的追思,又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
在老家,清明是慎终追远、祭祀先人的重要时刻。一大早,家家户户便忙碌起来。准备祭品时,主妇们将亲手制作的面食摆放整齐,这些面食形态各异,有栩栩如生的燕子,也有象征着丰收的麦穗,它们承载着对祖先的敬意与思念。随后,一家人怀着庄重的心情前往墓地。在坟前,长辈们有条不紊地点燃香烛,孩子们则在一旁默默看着,在这一刻,家族的传承在无声中延续。人们献上祭品,三鞠躬后,开始为坟墓培土,仿佛在为逝去的亲人修筑温暖的家园。整个过程空气里弥漫着袅袅青烟,大家的表情凝重而虔诚,这份对先人的追思,深深扎根于故乡人的心底。
春日盛约,千里奔赴。清明不仅是祭祀的节日,也是一家人亲近自然的契机。故乡芮城的自然景观在此时美得动人心弦。在沟沟坎坎的田野里,油菜花肆意绽放,一片金黄灿烂,微风拂过,花浪起伏,散发出阵阵芬芳。山坡上,杏花、桃花也不甘示弱,竞相开放,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与嫩绿的青草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人们呼朋引伴,漫步在乡间小道上,感受着春日的美好。孩子们在田野间嬉笑玩耍,放风筝、捉蝴蝶,无忧无虑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为这个传统节日增添了几分活力。
故乡的清明,还有独特的美食文化。面花作为当地的特色美食,在清明节扮演着重要角色。面花制作工艺相当复杂,需经过和面、发酵、塑形、蒸制等多道工序。老人们凭借精湛的技艺,将面团变成形态各异的艺术品。除了面花,清明时节,我老娘在世的时候还喜欢吃凉拌野菜。田野里的荠菜、蒲公英等野菜,成为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这些野菜不仅口感鲜美,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这些充满春日气息的美食,共享天伦之乐。
老家的清明,距离随远,亲情最近,它在传承与变迁中,始终保持着独特的魅力。清明让人们在缅怀先人的同时,也能拥抱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清明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老家人民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如同一首古老的歌谣,在岁月的长河中传唱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