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散曲 • 大石调 • 初生月儿 • 念
心掀巨澜雨雪风,迅猛无情惆怅同。 撕肝裂肺念念中,念罗公,托梦逢,伤悲痛、泪眼朦胧。
前言作者尹玉峰系都市头条编辑委员会主任

太空巡展
作者:曹干云
神十率众太空行
品德艺朮共扬名
域外九天齐诵赞
家国幸甚见豪情
序伦兄作为神十搭载艺品总监,率中华杰出艺术品太空巡展,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华科技实力和艺术魅力。
2025.3.30于韶州
月栽竹翠
作者:曹干云
丹青踏月会吴刚
千古盛事更无双
应赞中华惊世界
嫦娥翠伴共芬芳
序伦兄有幸受邀参观卫星登月发射,同时现场挥豪作翠竹图搭载登月,艺术品登月巡访属人类首次。前无古人后谁能来,非个人德艺具佳且国家科技强大二者缺一不可。实乃序伦兄个人之幸,伟大的中民族之幸!
2025.3.30于韶州
曹干云先生的《太空巡展》一诗以凝练的语言展现了航天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时代意义,体现了曹干云先生对民族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双重礼赞。另一首《月栽竹翠》通过翠竹图登月事件,构建了"神话转译-科技赋能-文明互鉴"的三重叙事结构。实现了从地球观月到月表植艺的视角反转,为"文化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极具想象力的诗学样本。
1. 科技与艺术的共生:民族精神的太空表达:罗序伦的书画作为国礼赠外宾、展现中华文化厚度的实践,这种将传统书画艺术与航天科技结合的尝试,与“科艺融合”理念一脉相承,均以艺术为媒介传递民族精神与科技自信。
2. 国际视野下的文化输出:从“域外九天”到人类共鸣:罗序伦作品作为“国礼”承载的友谊使命,实现“中西并重青竹翠”的跨文化对话。
3. 历史脉络中的航天艺术创作:曹干云先生的创作延续了中国航天主题艺术的传统,印证了航天精神在文艺领域的多维渗透。
两首诗通过“神十搭载艺品”这一具体事件,将传统文人题咏转化为对现代科技文明的颂扬,体现了“诗言志”传统的当代转型。其价值不仅在于记录航天艺术巡展的史实,更在于以古典形式重构“天人合一”的东方哲思。以此纪念罗序伦,既延续了传统文人"梅兰竹菊"的比德传统,又通过航天器这一科技载体实现"千古盛事更无双"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