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邑的时光里沉醉
作者:雷冰
在华夏大地的中部,有一座闪耀着千年光辉的城市 —— 洛阳。它宛如一颗明珠,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潘朝铎的《洛邑风物》,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长卷,将洛阳的古韵今风、人文故事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让我沉浸其中,心潮澎湃。
走进洛阳城,就仿佛踏入了历史的时光隧道。那历经沧桑的洛阳老城,青石铺路,红灯笼高挂,古宅故居错落有致,每一块砖石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鼓楼的钟声似乎还在耳边回响,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兴衰变迁。站在钟鼓楼下,遥想当年,这里是城市的中心,人们在这里迎来送往,市井生活热闹非凡。十字街的小吃香气四溢,洛阳水席、浆面条、丸子汤等特色美食让人垂涎欲滴,它们不仅仅是一道道佳肴,更是洛阳饮食文化的鲜活体现,承载着当地人的生活记忆和情感。
沿着历史的脉络前行,我来到了太仓村。这里是潘氏家族的聚居地,有着深厚的家族渊源和动人的传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徙而来的潘氏先祖,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繁衍,历经数百年的风雨,家族的故事在这里代代相传。太仓村的每一寸土地,都印刻着先辈们辛勤劳作的足迹。那古老的窑洞,曾经是村民们遮风挡雨的港湾;那片金龟探水的宝地,流传着神秘而美丽的传说,为这个小村庄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在这些故事中,我感受到了家族的凝聚力和传承的力量,它们如同根脉,深深植入这片土地,让太仓村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书中对人物的描写也让我印象深刻,那些鲜活的面容仿佛就在眼前。祖母的贤德、厚道,她那三寸金莲和大家闺秀的风范,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她对子孙的疼爱,在生活的点滴中尽显无遗,让我想起了自己家中长辈的关爱,那份温暖如同冬日的暖阳,照耀着我的心灵。二舅的心灵手巧、聪明能干,以及他对我的疼爱,也让我为之感动。他为我做的萝卜灯笼,虽然简单,却饱含着深深的亲情。这些亲人间的情感纽带,是生活中最珍贵的财富,让我在阅读中不禁回忆起自己与亲人相处的美好时光,心中满是温暖。
除了人文故事,洛阳的自然风光也如诗如画。道宝河的美景让我心驰神往,那里山清水秀,四季如画。春天,漫山遍野的花朵竞相绽放,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五彩斑斓的地毯;夏天,绿树成荫,是避暑的胜地,山间的小溪清澈见底,溪水潺潺流淌,奏响着大自然的美妙乐章;秋天,红叶满山,柿子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宛如一个个小灯笼,点缀着整个村庄,丰收的喜悦弥漫在空气中;冬天,冰瀑晶莹剔透,宛如仙境,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美感。每一个季节的道宝河都有着独特的魅力,让人流连忘返。
在欣赏洛阳美景与故事的同时,书中也展现了一些社会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那些关于婚姻、法律纠纷的案例,如哑女告状、索彩礼索出的离婚案等,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在这些故事中,我感受到了法律的公正与威严,它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实保障。同时,也让我意识到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法律,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合上《洛邑风物》,我的心中满是对洛阳的向往与眷恋。这座城市,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代的活力;既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它宛如一首悠扬的长歌,在岁月的长河中传唱不息,诉说着过去,展望着未来。我渴望有一天,能踏上这片土地,亲身感受它的魅力,聆听它的故事,让心灵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得到滋养和慰藉。
雷冰,洛宁城事编导,一直从事新闻采访与报道工作。始终不忘历史赋予的使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永葆为民情怀,采用灵活的报道方式,记录百姓生活真善美的一面,传播社会正能量;关注困难群众的生活诉求,引导社会予以关注和支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唱响主旋律,创作出了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直击观众的心灵深处。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凡发表于思归客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czj690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