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在敲门——我读《贝多芬传》
谢卫
之所以想写这篇《命运在敲门》,有两个原因,一是3月19日在“都市头条”发表的《自渡》那篇文章转发到一个微信群之后,很快有好友与我互动交流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你书看的很透,理解的也很透彻。”我不假思索地回复说:“对我影响最大的两本书,一本是《老人与海》,还有一本是《贝多芬传》。”这位好友读到我的这段话之后,立刻这样回复说:“从你的文章里能感觉到老人与海对你影响很大,从中能感受到你的人生写照也是一个缩影。”
其二则是在阅读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海边的卡夫卡》这本书时,发现其中多次借书中人物之口提到了贝多芬,例如:“贝多芬是伟大的作曲家,年轻时作为钢琴家也在欧洲首屈一指。”尤其被下面一段话所深深吸引:“作曲家耳朵听不见,等于厨师失去了味觉,等于青蛙没了划水蹼,等于司机被没收了驾驶证,任凭谁都是眼前一片漆黑,对吧?可是贝多芬没有屈服。当然喽,情绪低落多少怕是有的,但他没有在这种不幸面前低头。是山爬过去,是河蹚过去!”
于是心里不由忽闪:这是不是真正叫作“想什么就来什么”啊?
不知不觉间,耳畔便响起了“3331”的敲门声。
“Mi Mi Mi Do。”这四个音符以短 — 短 — 短 — 长的节奏,“敲打”着每一个听众的耳膜,它明确地告诉你,这就是命运的敲门声。在这重重的命运的敲门声中,贝多芬充满苦难的一生,便渐次一一清晰地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贝多芬出生于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从小就面临无数生活的艰辛和磨难。酗酒成性的父亲,非但没有对儿子的成长给过任何积极的引导,相反却把他当成一棵摇钱树,强迫他长时间练琴。然而,这仅仅是苦难的开端。随着年龄的增长,贝多芬开始遭受听力衰退的折磨。对于一位音乐家而言,听力如同生命一般重要,而他却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听力逐渐丧失。在创作的黄金时期,他却要与失聪作斗争。他听不到自己创作的美妙音符,只能依靠内心的听觉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来继续创作。他的生活也充满了坎坷,爱情上的不顺,经济上的拮据,这一系列的苦难,就像一座座大山,压在他的身上。最最关键的还是,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失聪无异于剥夺了他生命的创造力。这种打击,无论对于谁都是毁灭性的。他曾经为此绝望地写下遗嘱,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最终,他选择了与命运抗争,在寂静的世界里,用心灵去感受音乐,用灵魂去创作音乐。
他孤独地在音乐的道路上前行,周围的黑暗似乎随时都可能将他吞噬。可是,他从未被真正压垮。他的音乐不仅仅是美妙的旋律,更是他对生命的热爱与执着的体现。他在无声的世界里创造出震撼人心的音乐,他让我们明白,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顺遂的境遇,而在于面对困境时的态度。他的坚韧,他的执着,他的专注,他的百折不扰,真真正正如同黑暗中的灯塔,照亮了每个人内心的最深处。尽管失聪,他却创作出了《命运交响曲》,那激昂的旋律仿佛是他对命运不公的呐喊与抗争。“Mi Mi Mi Do。”他用苦难铸成欢乐。他的《第九交响曲》更是将欢乐推向了极致。在这部作品中,他引入了合唱,重唱,那“欢乐颂”的旋律仿佛是从苦难深渊中升腾起来的希望之光,从此照亮了整个世界。贝多芬用他的音乐告诉世人,苦难并不可怕,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对生活的热爱,就能够将苦难转化为欢乐。
这就是贝多芬!这就是用苦难铸就欢乐的伟大的贝多芬!
当我们今天来读《贝多芬传》,不,更恰切地说——应该是每一次重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便仿佛一下子穿越了时空,仿佛再一次站到了这位音乐巨人的面前。他也不再是书本上那个冷冰冰的画像,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在命运的暴风雨中挣扎、呐喊、在命运的废墟上,奏响生命的凯歌,最终涅槃重生的伟大灵魂。因为他的音乐作品就是他将苦难转化为欢乐的最好见证。他的一生虽然饱经沧桑,但他的音乐却永远传递着积极向上、战胜苦难的力量。他的人格也如同他的音乐一样伟大,在命运给了他最沉重的打击——失聪这种难以忍受的苦难磨砺下。他却谱写出了人类最壮丽的乐章——《第九交响曲》。那激昂的旋律,仿佛是他对命运发出的最强怒吼;那恢宏的气势,仿佛是他对生命唱出的赞歌。当合唱团唱响《欢乐颂》时,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撼,这是贝多芬用生命谱写的乐章,这是人类精神的胜利!
他成为了音乐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无数后人在面对生活的苦难时勇往直前,用自己的方式铸就属于自己,更属于全人类的欢乐。
因此,从这个认识角度出发,我们每一次来重读《贝多芬传》,都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本书的作者罗曼·罗兰所曾经说过的那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贝多芬就是这样的英雄,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主义。
我们在深深礼赞这种英雄主义的同时,也不得不对罗曼·罗兰怀抱最为深切而又由衷的敬意!是他一一罗曼·罗兰,用饱含激情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可感可触的、立体的贝多芬。他暴躁易怒,却又敏感脆弱;他骄傲自负,却又孤独无助;他渴望爱情,却又一次次被命运捉弄。他是天才,却也是凡人,他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同时却又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坚韧。
每一次重读《贝多芬传》,“Mi Mi Mi Do。”命运在敲门这一主旋律不仅贯穿全书,始终黄钟大吕般萦绕在我们的耳畔,那重重的命运的敲门声,更是声声不息地伴随着我们的心跳跌宕起伏,澎湃汹涌,豪情满怀。
如果说,贝多芬用音乐向全世界宣告:“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让我们明白,生命的意义不是畏惧、退缩和逃避痛苦和磨难,而在于如何直面这些痛苦和磨难,又如何去最终战胜这些痛苦和磨难,那么,罗曼罗兰则通过他的如椽大笔,既没有将贝多芬神化,也没有脸谱化,而是抽丝剥茧般般将他的一生娓娓道来,让全世界的读者都深刻感受贝多芬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他巧妙地穿插利用了贝多芬的书信、日记等等原始资料,使贝多芬这个大写的人,显得更立体,更完整,更有血有肉,也更加真实可信,它让我们仿佛亲眼目睹和见证了贝多芬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和屈辱,以及贝多芬又是如何一次次“扼住命运的咽喉”那不屈不挠的成长与奋斗的历程,同时更惊叹于贝多芬在困境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可歌可泣的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并让这种精神成为一面镜子,永远激励着后人: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应该如何保持坚定的信念,应该如何用积极的态度去书写自己的人生篇章。我们或许不会遭遇贝多芬那样悲惨的命运,但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不同的困境和挑战。一句话,当我们感到迷茫、无助,甚至绝望的时候,不妨多想想贝多芬,多想想他在命运的废墟上,是怎么样在沉重的命运敲门声中奏响壮志豪情的生命凯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