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莲,一本书,二者之间似乎天然存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和谐感。书是东北才女郭光辉老师的文学作品集《千寻瀑》,莲花是佛堂前的莲花。佛堂在大上海的一座小院旁边。那座小院是我在上海闹市中寻来看书的静谧圣地。
说来也神奇,书架之上书甚多,出门不由自主我却总带已阅读无数次的《千寻瀑》。那天午后,我像往常一样去小院读书,路过佛堂,不经意目光被佛堂前的莲花吸引。一瞬间,像是被什么牵引着,走到莲花前,轻轻把书放在上面。刹那间,书和莲花相互映衬,莫名和谐,心底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我下意识地掏出手机,拍下了将书轻轻置于莲花之上的永恒画面。我想,驱使我完成“定格这一瞬间”美好的,不仅仅是爱这本书带来的纯净、温暖、爱与力量,还有对郭光辉老师本身修为的敬佩及其在心底产生的推动力。
记得,初次翻开书页时,便即刻被其灵动的笔触、以及文字间满溢的蓬勃生气所深深吸引。几乎一年的时间我都在细读,细品,细悟,至今仍是爱不释手。每一个故事、每一帧生活画面、每一篇随笔、每一句心语、每一首诗词,都蕴含着一种与莲花相通的气质。这种气质,是书中流露的大度、力量、慈悲、爱、怜悯与包容,是藏在文字里的人生哲理。
书中好多故事,都是光辉老师少年的亲身经历,阅读这些毫不斧凿的精彩故事,像被有意义的电视剧吸引着一样。
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素心若雪梅》中那个自告奋勇替父、替兄去给祖先上坟的小女孩。骑着比她个头高很多的“二八”自行车,迎着凛冽寒风坚持了50里路;慈爱的母亲用粘满面粉的手拥抱女儿给她安慰和温暖;不吝用半年学费的钱买了一条围脖给女儿奖励并不吝语言鼓励着她的充满智慧的父亲;温馨有爱的家庭,母亲疼爱的语言等等,文字中每个人都栩栩如生般出现在读者的眼前。《陪父亲看荷》中,那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知历史,问什么都知道的有才有德的,充满智慧读圣贤书的父亲,及父亲会把帽子、书、吃的等等送给他的穷学生。那是一个用自己的智慧、高洁的品格诠释着教育的美好与传承的善良的父亲。
而那个如梅花一样好看的小女孩,正是郭光辉老师的真实写照,这个没有辜负父母养育之恩的好女儿,她继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也承载着家族的命运,一身傲骨,让生命绽放出雪梅的惊艳与灿烂。远隔千里,我似乎也能闻到她那与生俱带的梅的清气。
光辉老师的散文《给未来将军的信》,是回忆她与已成为军官的学生往日学校生活的点滴,她对学生不吝赞美及肯定。文中还有一个禅宗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并有所悟。
她在《照亮你,温暖我》里饱含着对学业有成、遍布天涯海角的弟子的无限思念和牵挂。其中有一段话给我很大启迪:“以文载道,以情载道,以言载道,以品载道。心可传道,道亦潜心。道成业就。……”,她是通过情感、言语、品德等多种方式来传播道理和思想的好老师。
还有在《喀萨巴王子》《为你播下信念,为我成长希望》以及《园丁赋》等篇章里,作者笔下的故事满溢着教育智慧,语言风格独具,抒情色彩浓烈。她无疑是一位值得我们致以崇高敬意的好老师。
她是深情且坚强的女人。读她《永远的怀念》时,我数度哽咽,泪水不受控制地潸然落下。字里行间,满是她对爱人刻骨铭心的眷恋,那些质朴又深情的语句,狠狠击中人心最柔软之处,我在恨老天嫉妒英才外,深切地感受到一段真挚的爱情,远胜那些虽长久相伴却平淡乏味的情感,珍贵无比。
即便被悲痛狠狠拉扯,光辉老师也未曾被打倒,而是把对爱人无尽的爱与思念,全都倾注到了她热爱的教育事业与孩子的成长上面。不负艰辛与爱。《两只夜明小猪》里儿子乖巧聪明让读者都喜爱无比,“夜明小猪”孝顺,年轻才俊,不仅考上了大学,还成了一名优秀的演员。读她的《连心·玫瑰·灵魂》,了解到她听儿子说同学的母亲因为忙碌经常照顾不到孩子的事情,就特意做了一盘莲藕,让儿子带给同学,深深触动了那个孩子内心,增加了那个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信心,那个孩子比赛还得了奖。在光辉老师的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在她的心里,她爱天下所有的小孩,是一个伟大的母亲。
读她的《茉莉花又开》,让我看到她们——善良的一对母子,共拥怜悯与爱的情怀。为一株茉莉的枯荣而悲伤、而喜悦。作为读者的我,敬佩她因花粉过敏发生后的以德报怨。我反省生活,有多少回只因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忘却了对方之前所有的好,且对对方的错耿耿于怀。她的文字如同一记记蕴含力量的警钟,时刻在敲响人们心中那扇关于良知与真善美的大门。
在她写的散文《榕树的新生》里,她努力地救活了一棵被遗弃在道边的榕树。其中还讲了一个老鹰的故事,它告诉人们:“心和爱,可以创造奇迹。无论植物,动物和人类,都可以通过蜕变,获得新的生命,新的希望。”
光辉老师绝非是一名困于三尺讲台的普通教师,更是一位知行合一的修行者。她的智慧,如星辰闪烁,早已跨越校园的边界,照亮了更广阔的天地。长期追随她的灵魂,我心中对写作的热忱被悄然点燃,开始尝试学习写作。每一次,当我写完的那一刻,第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发给光辉老师给我指导指导。不知为什么,我感觉她最理解我如鲠在喉的困惑。可如此才华出众、十分忙碌的她,会理会我的文章么?
出乎我意料的是,她非常谦逊,熬着夜,一个字一个字仔细地帮我修改,斧正,润色,不放过一个疏忽错漏处,包括错点了的标点符号,让我的文字在趋近完美中而拥有了更深的意义。我虽不怎么写,但每写完一篇就发给她。经过她一次次地修改,我从中受到很多启发,并越发敬佩她的智慧。感激之外,我对写作有了新的认知,成为我生命历程中华丽的绽放。我曾问过她,为什么能够修改得完全吻合我的心意。她回答说她懂我,把自己摇身一变变成我,钻到我的文字里,替我说出我要说的心事。其实,智慧的她,不仅懂我,也懂人世间所有人性的美好。
让我记忆深刻的一次,是她得知了我被母亲离世带来的巨大悲痛萦绕,两年来我始终无法释怀。她在文章最后加了一个整段,与其说她的修改升华了文章的思想,赋予了文字以力量,我更觉得她是在一个很深的苦海里竭尽全力地拉我上岸。她是那么的知性慈悲,那么理解我发不出声来的求救。
让我至今感动不已的,还有一事。光辉老师帮我修改完文章后,给我发了几段鼓励我的话:“要健康要快乐。生命延续的秘诀就是学会淡忘。”“能够让我们坚强的不是眼泪,而是放下。我们不是去忘记妈妈,而是不让悲伤腐蚀了我们中年的生命。”“我们一肩挑两头,幸福还要继续。我们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两个一起相互鼓励扶持!”“做大智慧的人,跳出多情人的多愁善感,我们可以摇身一变,变成那个坚强的妈妈和我们融合在一起的化身!”
一连串,句句铿锵,字字珠玑,恰似如来佛祖在空中念起咒语,击中我的内心,让我一直以来的心结瞬间打开,进而反思。是啊,我太自私了!每天只沉浸在母亲离世的痛苦中,满心想着自己没了妈妈,甚至还曾有过轻生的念头。可竟从未想过,我自己同样也是一位身担重责的母亲啊!她的文字,让我入梦初醒。
她是重情重义的人,成为我人生路上的一面镜子。记得,我作为读者,发自内心感谢她,为她在上海甘露寺院特别定制了一份新年福饼。在收到快递的福饼那天,她乘车出了意外,好在惊吓一场,人无大碍。她没有怨恨那个司机,还表扬他事后表现出有修养,负责任,态度很诚恳。同样,虽然受了惊吓,她还是不忘将收到的礼物福饼拍照晒图,焚香也为我虔诚祈福,并用真情填写了一首诗词——
苏幕遮
感怀上海晓风友订制2025年元旦甘露寺福饼相赠
郭光辉
沪风柔,甘露寺。福饼香甜,快宝黄龙①喜。小雪纷飞眉上醉。眼底清波,心内深情谊。
玉壶心,清水意。文苑相逢,迢远音频至。海海人生缘乍起。网络神通,万里成知己。
注:①快宝黄龙,指黄龙府的快宝驿站。
她安慰我说那次意外没有大碍,是我寄寓在福饼里的祝福保佑了她。她告诉我说网上查到售价298元呵,太贵了也太好了,从未吃过这么好的福饼,且还是朋友在大上海的甘露寺订做的,这是怎样的深情呵,且带着殊胜的感受,吉祥满满。我好像能够听到她的心跳声,音犹在耳。她说晓风你都不知,这小饼共八个精致的小块,每一个都有不同的馅,每一个都是独立封闭的包装,且每一个里面都有一块干燥剂,成分干净,健康美味,随送了一小袋精致的茶和一个好看的锦绣葫芦挂件。她说后来去北京儿子那里过年还带了两块。她的善良和宽宏大度,让我感动得暗自泪流成河。作为读者的我,心里明白,身为教师的她,并不缺福饼,成熟的儿子更不缺,深知是光辉老师珍惜情份,她是总把好运的缘由归功于别人身上。这件事给我这个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我对她愈加敬重。
她是当之无愧的我心灵的引路人。曾有过这样一段难忘的经历:有一次,我不小心弄断了一只蚂蚱的腿,当时自责又痛苦,说了也没人会理解,迷茫而无助。下意识地,翻开光辉老师的朋友圈。很巧,映入眼帘的是,她写的一段关于喂螳螂的文字。她为那只螳螂的无端死去而祈祷。就在那一瞬间,一种难以言喻的慰藉感涌上心头。于是,我也像她一样,为那只受伤的蚂蚱默默祈祷,我还满心期许它能重新长出腿来。我心里清楚得很,祈祷或许并不能真地创造奇迹,也不能让蚂蚱长出新腿,但奇妙的却是,做完这一切,我的心情竟奇迹般地平静了下来,痛苦得到了解脱。光辉老师,你的善良与悲悯在不经意间,温暖救赎了我。
读她的《弟弟妹妹和我》,眼前出现一个让妹妹拉着裤腿趴在锅台上小心翼翼为家人做饭的小女孩,从小就懂事,从小就是有办法的人。虽没有见过光辉老师本人,但总觉得透过文字我也能读懂她。正如她没有见过我,却似乎能看穿我脆弱的内心一样。每次我遇到困难,就会想起在微信里,她回复我的一段话:“让我们在生活当中都相信自己是那个永远也打不倒的小强,永远有办法去解决面对的困难,加油!”这般有力量的文字,让我觉得她仗义又大气,心中住着一个女汉子,女强人。
说起光辉老师的朋友圈,那小小的一方天地,竟宛如一座知识的宝库。她会分享一些佳作和日常,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有珍贵的学习视频,时事见解,人生智慧,美食自拍等各个领域。
想起她分享自己的一张真实照片,画面仍在我记忆里熠熠生辉。那是一个秋日,校园里结满红果的锦绣海棠树下,一位秀雅的女子身着红黑格子、质感很好的风衣,搭配一条白色钩针蕾丝围巾。乌黑的秀发,眉眼含笑,婉约动人,浑身透着青春浪漫,独特的气质美得无以言表,让我满心沉醉。想起她的散文《我的芳华我的歌》,透露出博学多才的她,一身的艺术气息。她会欣赏美,制造美,也有胆魄和能力呈现美。我,有幸成为欣赏这份美的人。
聆听光辉老师的声音,也缘于她朋友圈的一次“缺席”。往常,习惯了她每天朋友圈的活力满满,像阅读路上一座明亮的灯塔。可那一天,朋友圈却异常安静。起初我并未在意。直到第二天中午十一点,依旧不见她更新动态,一种莫名的担忧涌上心头。作为一个女人,我第一次为另一个女人如此牵肠挂肚。信息电话,共发了26条。拨通电话的那一刻,我悬着的心落了地,反被她温柔亲切的声音和卓越的口才折服。原来,她那天一直忙碌在“神州诗词文化传媒平台成立六周年”的庆典聚会中,手机静音了。她说话时,声音似山间潺潺的溪流,缓缓流淌,语调柔和得能化开人心底的冰霜,而她所言,逻辑缜密,文采斐然,每一句都尽显才情,令人忍不住沉浸其中。听她说话,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智慧,让我百听不厌。她身为在职老师,工作繁忙,又有应酬,我不便多打扰,就挂了电话。可之后每次用心读《千寻瀑》里的文字,就仿佛在聆听光辉老师优美的声音。
其实,如诗如歌的光辉老师,就像一幅融合了南北风情的独特画卷,有东北的刚强与豪放,也有江南的温婉与秀雅。她的才情仿若李清照转世,诗词于她而言,恰似探囊取物般轻松,每一个字,每一行诗,都仿佛带着岁月沉淀的韵味。诗词中有婉约细腻的情思,她的笔能将内心的微妙感触勾画得淋漓尽致;又不乏深邃的哲思与旷达的胸怀,在诗词的天地里她纵横驰骋。
她是心中有神圣使命的人。读她的《我的道场是讲台》,那一声声:“老师,考上了,我考上了。”似乎在为老师呐喊:“人生不必再有遗憾啦。”
读她写给老师的《可敬的夫子》,被光辉老师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尊师重道、见贤思齐的品质而感动。
再次欣赏她在《因为读书,所以深情》里去花市那段随笔里的一句:“似梅怎么可以?我要的就是梅。”她与众不同的风骨如寒梅般凌寒独放,刚直不阿;她的品格又似莲花般中通外直,清雅高洁;她周身的智慧之光,与慈悲之光,相互映照。
读她的《别无选择怎么办》,是由买古筝引发的生活价值观:“别无选择,也可以不选。”到“生活是多彩多色的。金,本无足赤,人无完人。”作者敢于打破世俗对“将就”的妥协惯性,也拒绝用非黑即白的标签定义人性,这种坚持多维视角的清醒认知,恰是当代社会需要的精神钙质。就像在一片扁平化的思维海洋中,她始终保持着思想的立体姿态。同样,她也是一位可敬的夫子。
她是善良的女人。读她《我眼中知青的那些日子》中“渐行渐远的背影,越来越弯。”等饱含深情的文字常常感染得我也问自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她是可以制造快乐的人,会为《快乐买单》且会给快乐赋予意义的人。读她的《今日谁值日?》,我是笑着看完的。
对了,想起光辉老师的国画,我认为也是出色的。记得之前看过她画的一幅白菜,上面停着一只蟋蟀。那蟋蟀的翅膀薄如蝉翼,纹理都清晰可见,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栩栩如生。难怪她平时穿搭的色彩很配,还有拍照构图,色调都那么具有艺术感,如此协调。
所以,在我心中,她是富有的人。你当然知道,我指的是精神。在我的心里,她近乎完美。她把爱与智慧献给了生活,她是三世为人的人。遇见她我是幸运的。正如她书中题记写的:是幸运,让我们邂逅。生活里,总有看不见星星也看不见月亮的夜晚。当你与寒凉独对,甚至连星星也不见了的时候,我的朋友,请捧起《千寻瀑》,我在。”此刻,再次看到这段文字,我是多么的感激这份遇见!
感恩光辉老师的文字与人格给予我光芒,感恩子衿姐姐的千般温柔给予我友情,感恩《千寻瀑》给予我温暖与力量!感动如潮,将我淹没,可一提笔,一开口,只道纸短情长。
想起光辉老师的心语:“感恩相遇,心爱金缕衣,更惜此时——与君读书时。”又再读她的诗歌《我用文字,承载着生命与使命》——
爱上这个世界时/天便不停地下雨/欢乐时雨是歌者/悲伤时逆流成河/当你与我的文字擦肩/生命便有了惊喜/从不曾相识的人呵/却有了一丝丝/相见如故的感觉/这是我一直/不肯言说的喜悦和秘密/只想用文字/承载生命和使命/让你的希望和我的爱/不朽/纵使一棵小草/也有属性/坚持信仰/春风永驻/让生命/始终有一种光芒/温暖在抱。
回望一眼《千寻瀑》——它在那朵莲上,正闪耀着光辉!
2025-03-29于上海
作者简介:
郭晓风(风清清),陕西人,现居上海,平日喜欢阅读,偶尔写写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