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书法咏论》读记【十八】续……
参考苏轼(宋•1037~1101)《石苍舒醉墨堂》得笔
《子瞻论书》(通韵)
作者:傅贺楠
行草工书聚内神,描横点竖自摩真。
胸中得笔随心动,墨底无边炼字浑。
兴起奔驰成百丈,情飞旋跃卷浮云。
临池之苦非捷径,枉费绫纱减被衾。
《子瞻论书》诗文解析
这首《子瞻论书》参考苏轼《石苍舒醉墨堂》而作,围绕行草书法创作展开,深入探讨了书法的内在精神、创作心境、风格特点以及练习的艰辛,体现出作者对行草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
首联:强调行草书法的内在精神与基本功
“行草工书聚内神,描横点竖自摩真。”首联开篇指出,精湛的行草书法需凝聚内在精神。行草作为书法艺术的一种,不仅要有外在的形态美,更要有内在神韵,这是行草书法的灵魂所在。“描横点竖自摩真”则表明,即使看似基础的横、竖笔画的书写,也需要反复揣摩,追求真实、准确与精妙。这强调了扎实的基本功对于行草书法创作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打磨基本功,才能为展现行草书法的内在精神奠定基础。
颔联:阐述书法创作与心境的关系
“胸中得笔随心动,墨底无边炼字浑。”此联进一步阐述书法创作过程中,心境与笔墨之间的紧密联系。“胸中得笔随心动”说明书法家在创作时,笔意是随着内心的情感与想法而流动的,内心的感悟直接影响着笔下的线条和字体形态,体现了书法创作是一种内心表达的艺术。“墨底无边炼字浑”则强调在墨汁挥洒的纸面空间里,对每个字的锤炼追求浑然天成的境界。这不仅要求书法家有深厚的笔墨功底,还需在创作时将每个字都融入整体意境,使字与字之间、笔画与笔画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展现出书法艺术的整体性与连贯性。
颈联:描绘行草书法的风格特点
“兴起奔驰成百丈,情飞旋跃卷浮云。”这一联生动地描绘了行草书法在创作时的动态风格。“兴起奔驰成百丈”,当书法家兴致兴起时,笔下的线条如同骏马奔驰,一气呵成,能挥洒出长长的篇幅,展现出一种豪放、流畅的气势,体现行草书法在书写速度和连贯性上的独特魅力。“情飞旋跃卷浮云”,随着情感的飞扬,笔画如在空中旋跃,仿佛能卷起浮云,突出了行草书法线条的灵动多变和情感的强烈抒发。此联通过形象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行草书法在创作过程中所蕴含的激情与活力,以及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尾联:强调书法练习的艰辛
“临池之苦非捷径,枉费绫纱减被衾。”尾联强调学习书法没有捷径可走,必须经历如“临池”般的艰苦练习。“临池”典故源于书法家刻苦练习,常在池边洗笔,使池水变黑,这里借此说明学习书法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枉费绫纱减被衾”,形象地表达了为了练习书法,可能会耗费大量的绫纱纸张,甚至因专注练习而不顾生活的舒适,减少对被褥等生活用品的使用,突出了练习书法过程中的艰辛和书法家为追求艺术境界所做出的牺牲。
整首诗从行草书法的内在精神、创作心境、风格特点到练习的艰辛,全面且深入地探讨了行草书法艺术,展现了作者对这一艺术形式的深入研究与高度赞赏,同时也传达出对书法学习者坚持不懈、刻苦钻研精神的鼓励。
《历代书法咏论》原著•杨克炎
2025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