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578》「飘舞的剑」(7735辑)

晨间寄语
中国人、外国人,祈祷和祷告的两大内容,不外乎就是平安与活好。“平安是福”是有道理的,生命的价值首先是无灾无难,才有追求活得好和讲究幸福的资格。
人的欲望无止境。无论是谁,都会“得寸进尺”。初始是吃饱,吃饱得到了保障,想吃好。有了山珍海味,还想穿金戴银,当这些已经拥有,又讲财富身家。百万千万亿、乃至全世界,没有谁嫌钱少。
反观历朝历代、皇权贵胄、超级富豪,谁在财富的问题上止过步?有了这些,人又把目光关注到生命的延续上。这样的心思似乎处于一种朦胧状态,从物质转换到神志,信奉“头顶三尺有神明”,祈求盼望先人庇佑、神灵保护、赐予自己长生不老。人的求生欲,来源于这个世界的太多诱惑。所谓“苟延残喘”,其最大的精神支柱,就是“好死不如赖活”。
人的信念信仰和情操,是另一个话题,不在此篇。
人对强权强势和压迫压榨的忍让忍受,只能建立在求生的基础上。甘愿承受牢役酷刑鞭笞、包括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只为一条,活着。先活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实际上,所有的祈祷和祷告,都是唯利的。人会心生怜悯,尤其是老来的人,谨记了慈悲为怀,哪怕自己省吃俭用,也希望尽力尽量的给点自己的后人。物质上少了,祈祷平安,是最好的力所能及,心安理得的同时,也是给自己的告慰。
事实证明,“力所能及”这个造句相当丰富。因为,人的个体很单薄,能力有大小,踏入社会,有心,对国家、对集体、对家庭,有那份担当,不说结果,尽了,便是能及。
唯利是一面,唯心又是另一面。这里的唯心,不能与人与鱼,施人与渔,祈盼儿孙平安,接近清明,虽为小我,想来也属福泽也。
新的一天,早安!
2025.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