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白玉为羽》 130X170厘米 绢本 郑路迅作
《掠影》更显其造境玄机:古木森然托起幽淡远山,飞鸟振翅搅动时空涟漪,观之如闻空谷传响,飘然若遗世独立。至于白象系列,断崖溪涧间洗钵老僧凝神,工笔山水衍润出慈和光明,时空裂隙在此弥合,令观者游心太玄,恍见禅机。此等小品,或寄寓老庄妙语,或吐露狷介胸臆,读画如读寓言,笔墨间皆是画家心印。
2017 《掠影》 63.5X59厘米 郑路迅作
当评论家们用"师法自然,取法无边"界定其艺术时,郑路迅早已在《水禽画法》中构建起独特的美学体系。他教授学生时强调的“工稳线条要呼吸”,恰是其艺术哲学的注脚——在精微处见天地,在规矩中得自在。那些从公益课堂走出的十余万爱好者,何尝不是他播撒的传统美学种子?而培养出众多省级以上美协会员的佳绩,正印证着“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艺术传承真谛。
郑路迅画作《踏青图》
在这个数字图像泛滥的时代,郑路迅的工笔画如同一条清溪,既倒映着传统文人"格物致知"的精神星空,又流淌着当代艺术“破界重生”的活水。当我们在《踏青图》中看见香猪踏雪、新芽破寒,更可见其“九朽一罢”的匠人筋骨。癸巳年末,他以南人笔意妄图写北国春雪,终觉“胸中无景”;次年北上,偶遇春雪初霁,园中新芽破枝、雀跃猫奔,方悟“造化入画”之真谛。他以香猪入景,将踏春之趣化作线条的舞蹈,终成此作。郑路迅画作《大象无形》
恰如他在《踏青图》后记所言:“创作是文字于格律下舞蹈,是心灵有节制的自由。”这“带着镣铐起舞”的创作观,恰与石涛“无法而法,乃为至法”遥相呼应。他坦言画中仍有未尽之意,却将遗憾化作“天地入胸臆”的豪气,仿效孟郊“物象由我裁”的胆魄,在“镂心铭肺”的求索中,将工笔画从技艺之道升华为生命之诗。郑路迅画作《小蕾深藏数点红》
在《郑路迅工笔画赏析》中遇见鹰目如电穿透时空,白鹤振翅搅动云气,便知中国工笔画的千年文脉,正在这样的创作者手中,生长出通向未来的年轮。而那些裱在画侧的小楷后记,恰似时光的信物,见证着一个当代画者与历史长河的深情对望。
来源:郑志忠/余文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