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叶,香约东至
作者:王根杰
“沏一壶春色,我在东至等你。”这不仅是一句充满诗意的邀约,更是一段跨越千年的传奇故事。
东至的植茶历史源远流长,自唐代起便已拉开帷幕。官港镇曾是茶市重镇,商贾云集,热闹非凡。到了元代,“仙芝”“嫩蕊”等茶叶被选为贡品,进入宫廷;清代时,“珠兰茶”远销欧洲,马克思都曾赞其为“东方树叶的芬芳”。祁门红茶也发源于此,而当代的“东至云尖”,凭借“香高味醇”的特质屡获殊荣,成为徽茶的新标杆。从唐代的茶市重镇到如今的徽茶新标杆,东至的茶产业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传承与发展,茶文化早已融入东至人的血脉之中。
东至茶的独特魅力,源自这片得天独厚的土地。东至南部地处北纬30°黄金产茶带,12.5万亩茶园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云雾缭绕,群山环抱,为茶树提供了绝佳的生长条件。清明节前的茶山,宛如大自然的调色板,嫩芽初绽,茶农们穿梭其间,采摘“春天的第一口鲜”。采用林下套种、生态种植模式,茶叶与自然和谐共生,250余种芳香物质与高氨基酸含量,成就了茶汤的鲜爽回甘。每一口茶汤,都仿佛是一个“封存春日的时间胶囊”,让人回味无穷。
茶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创新的模式。“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为茶产业注入了强大动能。源口村年产茶12.5万斤,产值超4900万元,茶产业成为富民强村的有力抓手。其中,东至人金文烨的茶工坊,凭借独特的源产地和制作技法,成为传承弘扬东至红茶的优秀代表。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体验采青、摊晾、炒制的全过程,还能在茶艺表演中感受“茶汤如印象派油画般舒展”的美感。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更是让东至的茶香飘向远方。茶山观光、古法制茶体验、茶文化研学,共同构成了“茶旅融合”的生动图景。从传统种植到产业融合,东至茶产业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提升,更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东至茶不仅品质卓越,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品茶,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人生的修行。采茶需要等待“恰当时机”,这正如人生中把握机遇的重要性;揉捻过程中的“磨难”,恰似成长的必经之路;冲泡时茶叶的舒展,宛如生命的绽放;而先苦后甘的滋味,正是生活的本真写照。东至人将这份哲思融入茶道,邀请客人“在氤氲茶香中寻找纯粹的自我”,让品茶成为一场心灵的修行。喝茶是一个人的清欢,喝酒是一群人的寂寞,而“千秋大业一壶茶,万丈红尘一杯酒”则道出了人生的真谛。茶,于东至人而言,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对人生的感悟。
“你喝过东至春茶吗?”“东至春茶,太香了!”袁枚曾赞毛峰“香高韵长”,鲁迅品祁红时称其“回味无穷”,历代文人墨客的赞誉,为东至茶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内涵。“鲜活的茶汤甫一入口,如穿行春日森林。”东至以茶为媒,邀请世界共饮这杯凝聚千年时光的春色。北京人喝茶,喝的是贵气;杭州人喝茶,喝的是诗意;上海人喝茶,喝的是腔调;福建人喝茶,喝的是茶艺;成都人喝茶,喝的是闲适;而我们东至人喝茶,喝的是自在。
从黄金产茶带的生态密码,到乡村振兴的产业答卷;从文人墨客的诗意注脚,到寻常百姓的生活美学,东至茶在岁月的流转中,始终诉说着“茶即生活,生活如茶”的故事。
漂泊在外,思乡情切。虽难报故土恩,愿以茶寄情。诚邀朋友们来品一盏,感受故乡的温暖与美好。茶香袅袅,盼与您共叙乡情。
【作者简介】
王根杰是“立体营销”与“差异化经营”著作的作者、农资立体营销理论的创始人和倡导者,从事农资营销领域二十余载春秋。曾在国有化肥、农资企业、供销系统、粮食流通领域供职;在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曾先后任营销常务副总、总经理等职;在四川化工控股集团九禾股份曾任副总经理、磷复肥总经理; 曾任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部门总监兼任中农舜天生态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现被业内十几家业企聘请高级顾问和培训讲师,日常写些营销和行情方面的文章在各大媒体上发表。先后被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化工报社 ,农资导报聘请为专家和智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