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人民永远的怀念
作者/ 毛怡凤(原创)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如璀璨星辰,闪耀着永恒的光芒,毛主席便是那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他的一生,波澜壮阔,为国家和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让无数人为之敬仰、为之追思。而对于许多人来说,此生都怀揣着一个心愿,那便是前往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去感受他曾经生活过的土地,缅怀他的丰功伟绩。
今年,也是蛇年正月十二,主席故里阳光明媚,那金色的光辉洒在每一寸土地上,仿佛给这片神圣的土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腊梅傲立枝头,在寒风中绽放着清幽芬芳。那一朵朵腊梅,如同毛主席坚韧不拔的精神象征,给了我无限的想象!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再次伫立在毛爷爷的铜像前,迎着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我深深地来了个三鞠躬。每一次鞠躬,都饱含着我对他老人家的无限敬意和无尽缅怀。
抬眼望去,来自五湖四海的祭拜者络绎不绝。他们有的身着朴素的衣衫,带着最真挚的情感;有的身着整齐的制服,步伐坚定而庄重。其中,有党员在此接受精神的洗礼,他们整齐地站在铜像前,高举右手,重温入党誓词。那铿锵有力的誓言,在韶山的上空回荡,仿佛是对主席精神的传承和延续。有共青团组织活动传承红色基因,他们认真聆听着讲解员的介绍,眼神中充满了对毛主席的敬仰和对红色文化的热爱。更有许多家庭结伴而来,扶老携幼,满含敬仰。孩子们在大人的带领下,好奇地张望着周围的一切,感受着这里独特的历史氛围。
令人动容的是,不少坐着轮椅、撑着拐棍的老人家,即便行动艰难,也阻挡不了他们前行的脚步。即便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执着。他们缓慢而艰难地移动着,每一步都仿佛凝聚着对毛主席的无限深情。而最最让我感动的是,来自贵州山里的一对母女,老人家佝偻着身子,干瘪矮小的身躯缩成了一团斜躺在轮椅里,当她女儿提出让我为她们拍张以毛爷爷铜像为背景的合影时,老人家坚持要女儿扶着她站起来拍,我说,您就坐在轮椅里也可以,没想到她竟然说:“我怎么能坐着和毛主席合影呢,那太不恭敬了,他老人家多伟大!哪怕只能站一分钟我也要坚持”。此刻矮小的身躯令我仰视。一句话成了我写这篇文章的动力。而有的老人家久久的跪在铜像前,失声痛哭,他们从心底里感恩毛爷爷的恩泽。这种真情流露及其虔诚之心,真乃天地可证,日月俱鉴。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曾无数次来到韶山,每一次都是心灵的洗礼。走在韶山的田野山岗,感受着这里的一草一木,探寻着红色根脉。且每次都会在同一地点拍照留念。而今天眼前的一幕幕,又一次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那来自全国各地祭拜者那虔诚的眼神和庄重的神情,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毛主席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我不由自主的当即举起相机,定格下了这感人至深的画面,并配上文字转发至朋友圈,以作铭记!我希望通过我的文字和照片,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韶山,了解毛主席的丰功伟绩,让毛主席的精神在更多人的心中传承下去。
这天底下的老百姓,无需预先约定,也无需号召,只因怀揣着共同的心愿,人们从祖国的各地,齐聚到我们开国领袖毛主席的故乡。在这片土地上,见证毛主席的诞生与成长。也见证了他老人家开启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史征程的起点。人们纷至沓来,为的是深入了解他年轻时的远大抱负。他们想知道,是什么样的环境和经历,让毛主席在年轻时就有了如此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他们想通过参观毛主席的故居和纪念馆,去感受主席曾经生活过的场景,去探寻主席成长的足迹。而当您读到他的“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当您读懂他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足以证明他老人家的雄心壮志与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而当您看到他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时,您会真切感受到他作为伟人所展现出的非凡气魄与魅力。更在这片土地上,感受到了主席的雄才大略,领略到了伟人的独有风采,而去深情缅怀他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那些一生都未曾离开过乡村、从未出过远门的老农,也破例远征,来到了他们此生最想实现的愿望——毛爷爷的故居。在他们心中,毛主席是他们的大救星,是带领他们翻身做主人的伟人。他们虽然不善言辞,但他们对毛主席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却深深埋在心底。他们觉得,到毛爷爷的故居去看看,是对毛主席的一种敬意,也是对自己内心那份情感的一种表达。在他们心中,这是一个必须完成的心愿,是对伟人的敬仰与追思。
我老家的几位堂哥堂嫂便是其中的代表,嫂子的话朴实却真挚:“其他地方的人都能前往表达敬意,我们毛家同一族谱、同属西河堂的后人不去祭拜,实在有失颜面。”他们觉得,作为毛家的后人,更应该去缅怀毛主席的功绩,传承主席的精神。
岂止是他们,同行的兰英,在从郑州奔赴长沙探望病中战友之前,先与我提及:“我从未去过韶山与橘子洲,你可否陪我前往?”她的语气中充满了期待和渴望。我欣然应道,那是必须的。作为毛家贻字辈的后人,这份陪同之责,我义不容辞。我知道,韶山对于兰英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承载着她对毛主席敬仰和追思的地方。
而从外地转到湘雅医院接受治疗的老战友,哪怕化疗后身体虚弱和极度不适,可一听说要去韶山与橘子洲头,瞬间便精神抖擞。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仿佛一下子充满了力量,感慨地说:“我太懂兰英的心情了。自我九岁起,就对毛爷爷故里满怀憧憬。祖国大地的锦绣山河,别处我都可不去游览,但毛爷爷的故里,是我此生心心念念的地方,从未停歇。只是未曾料到,小时候的那份向往,历经五十余载岁月流转,直至如今退休以后,才能达成心愿。可想而知,在这漫长时光里,我是多么渴望能有这样的机会前往,在这片缅怀的深情里,我仿佛能触摸到对主席跨越时空的崇敬与眷恋。”他的话,让我深情地感受到了他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和无比敬爱。五十多年的等待,五十多年的期盼,终于在这一刻得以实现。
这也充分证明,伟大领袖毛主席始终活在人民大众的心中。尽管他老人家离开我们已经近50年了,但他的精神如同夜空中最耀眼的星辰,始终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他所倡导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所展现出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他创导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都成为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丰功伟绩,不容忘却,也不会被忘却。
“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望着这朝圣的人山人海,我的心中再一次响起了这首无比朴实而无限真挚的歌曲,我深深领会到,谁真正的在为人民服务,谁就真正的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怡然于武汉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