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水沧桑——卞文峰人生.文化.教育随感录第8987章】
红色血脉:家族的革命传承
在历史的浩渺长卷中,总有一些人和事,如灼灼星辰,穿透岁月的重重迷雾,为我们照亮前行的漫漫长路。他们以滚烫的热血镌刻忠诚,用宝贵的生命坚守信仰,将红色基因深深烙印进我们的血脉,成为家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火种。我的家族,便是在这熠熠生辉的红色光辉中,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每一位先辈的经历,都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家族最珍贵的精神宝藏,更是红色基因传承的生动见证。
岳母夏景彩的父亲夏传本,是东北抗联赵尚志将军麾下英勇无畏的营长,也是一位矢志不渝的老地下党员,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便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彼时,东北大地深陷日本侵略者的残酷铁蹄之下,山河破碎,哀鸿遍野,百姓在水深火热中痛苦挣扎。夏传本望着满目疮痍的故土,心中燃起熊熊怒火,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滚滚洪流之中,跟随赵尚志将军,在白山黑水间与敌人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殊死搏斗的战斗。
在一次异常激烈的战斗中,夏传本不幸被穷凶极恶的关东军抓捕入狱。敌人妄图从他口中获取情报,对他施以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皮鞭抽打、烙铁灼烧、竹签钉指……然而,无论遭受怎样的折磨,夏传本始终坚贞不屈,像一座巍峨屹立的山峰,绝不向敌人低头。哪怕全身被刺满侮辱性的字眼,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身心剧痛,他的眼神中依然透露出坚定不移的信念,仿佛在向敌人宣告:“你们可以摧残我的身体,但永远无法摧毁我的意志!”出狱后,由于背上和脸上被日寇刺字,他无法继续在白山黑水间战斗,党组织将他派往关里,他默默隐去伤痛,继续为党奉献自己的力量,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岳母曾饱含深情地回忆起,她的父亲曾被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郭子化委以重任,前去西安与上级宋绮云送信。那是一段充满未知危险和艰难险阻的旅程,一路上要穿越敌人层层严密的封锁线,时刻警惕躲避特务的追踪。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但夏传本凭借着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和过人的机智勇敢,一次次在生死边缘化险为夷,成功完成任务。他深知,这封信承载着党组织的重要决策,维系着无数革命同志的安危,容不得半点疏忽与闪失,哪怕付出生命代价,也要使命必达。
岳母的母亲郭开星,作为苏鲁豫皖特委书记郭子化的堂妹,同样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怀着对革命的崇高理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她担任妇救会长,积极奔走在各个村落之间,将广大妇女紧密团结在一起,为抗战胜利倾尽全力。她不辞辛劳地宣传抗日思想,用朴实的话语激发妇女们的爱国热情,动员她们为前线战士们缝制棉衣、赶做军鞋。在她的引领下,妇女们纷纷行动起来,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国重任,成为抗战后方一股坚不可摧的重要力量,为抗战胜利注入源源不断的温暖与力量。
岳母的哥哥夏京志,和母亲一同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地下党交通员。他肩负着为舅舅郭子化传递情报的神圣使命,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如同在荆棘丛中潜行,每一次传递情报,都像是在生死线上跳舞,稍有差池,便会暴露身份,危及生命。但夏京志毫不畏惧,他凭借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如同夜空中一颗闪烁的星辰,在黑暗中为革命传递着希望的火种。
有一次,夏京志得知一份至关重要的情报急需传递到徐州地下党组织。他乔装打扮成普通百姓,将情报小心翼翼地藏在一个破旧的包袱里,踏上了这充满危险的征程。途中,他遭遇敌人的盘查,敌人恶狠狠地对他进行仔细搜身,每一个眼神都仿佛要将他看穿。但夏京志镇定自若,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机智,巧妙地应对敌人的询问,每一句话都滴水不漏,最终成功骗过敌人,将情报安全送达。然而,命运却对他露出狰狞的獠牙。1947年,蒋军进犯,夏京志在突围时不慎丢失埋藏的手枪。之后,他遭受了不公待遇,在痛苦与无奈中含恨自尽。但他的事迹和信仰,永远深深刻在家族的记忆深处,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后人奋勇前行,永不言弃。
岳母十一岁时,便勇敢地挑起地下交通员的重担,在解放前16岁就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的她,还是个稚嫩的孩子,却怀揣着对党和革命的满腔热忱,像一只勇敢的海燕,在风雨中穿梭。她活跃在大街小巷,为党组织传递着一份份机密情报。有一次,她在执行任务时,被敌人盯上,敌人如饿狼般一路紧追不舍。她灵机一动,迅速钻进一条熟悉的小巷,凭借对地形的熟悉,与敌人巧妙周旋。她时而躲在暗处,时而快速转移,最终成功摆脱敌人,将情报安全送达。那一刻,她小小的身躯里爆发出的勇气和智慧,让人动容。
岳母的妹妹夏景芝比她小两岁,在八九岁时也加入了送信的队伍。小小的身影,在风雨中无畏奔跑,为革命事业贡献着自己微薄却坚定的力量。解放初期,她也光荣地加入共产党。她们的勇敢和担当,展现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热血与风采,成为家族红色记忆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岳父赵超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便全身心投入民运财务工作。在一次抢运物资的战斗中,他不幸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周围的战友们一个个在枪林弹雨中倒下,但他毫不退缩,顽强地抵抗着敌人的疯狂进攻。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手中的武器就是他捍卫信仰的利刃。增援部队赶到时,只从炮弹坑里救出了岳父一人,其余八位战友全部壮烈牺牲,组织联系人也不幸遇难,岳父因此失去组织关系。但即便如此,他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就像一颗被暂时掩埋的金子,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后来,岳父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荣获华东大区财务会计比赛冠军。1981年,他离休了,但那颗为党和人民服务的心,从未停止跳动。2014年3月,已93岁高龄的他,临终前婉拒二次入党,为节约医药费并拒绝到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他平静而坚定地说:“我一直都把自己当成一名党员,这颗心从未改变。更一直为党管理财务,从未贪占挪用过一分公款,所有帐目都精确到分。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去医院给国家浪费钱款。”他在家静躺了5天,彻底失去吞咽功能后无疾而终。他用一生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奉献,成为家族永远的精神支柱。
大姐和二姐的公公,也都是地下党的杰出代表。大姐的公公徐学才,在抗战时期担任共产党的区长,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他像一面旗帜,引领着当地百姓,与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他的带领下,百姓们团结一心,同仇敌忾,为保卫家乡、抗击日寇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智慧和勇气,成为百姓心中的希望之光,照亮了那段黑暗的岁月。
二姐的公公肖大爷(微山县人),是湖西大区——鲁南大区地下交通员。他曾参与护送刘首长(胡佛)过鲁南湖西,老父亲带领的队伍也一同保障了此次行动。那是一次极其危险的任务,敌人在周边布下重重关卡,如同一群潜伏的恶狼,稍有不慎就会暴露目标,危及刘首长(胡佛)同志的安全。但肖大爷和其他交通员们凭借坚定的信念、过人的智慧和无畏的勇气,与部队紧密配合,成功完成护送任务。他们用生命铸就了一条安全通道,为革命事业立下不朽功勋。
父亲自幼是孤儿,在郭子化的关怀下学习成长。后来,他参军担任文化教员,凭借出色的表现,成为王簏水等军区首长的警卫员。他骑马和双枪技术高超,还曾担任铁道游击大队的枪术马术教练。动乱时期,王强副大队长(在枣庄煤矿任工会主席)曾来看望父亲,他们之间的深厚革命情谊,历经岁月洗礼,愈发真挚动人。这份情谊,是革命岁月中生死与共的见证,也是家族红色记忆中温暖而珍贵的篇章。
岳父的二弟赵运喜,是一名地下党员,参加了八路军,担任排长。在攻打胶州时,他英勇无畏,冲锋在前,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直插敌人心脏。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中,他不幸牺牲,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和革命的忠诚。他的热血,洒在祖国的大地上,滋养着后人对革命精神的敬仰与传承。
姨夫家是兰陵县大路村,与万春圃副司令员同村,且有亲戚关系。姨夫能文能武,是一名坚强的地下党员,曾是赵镈书记的机要秘书和贴身警卫。后来,他和鲁南区书记(鲁南军区政委)赵镈书记一起被国民党顽固派抓捕。在狱中,敌人对他严刑拷打,威逼利诱,试图让他说出党的机密。但他宁死不屈,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像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最终,他与赵镈书记一起被国民党残忍杀害,现和赵镈一起埋葬在兰陵县文峰山。他的英勇事迹,成为家族的骄傲,激励着我们后人,为了正义和真理,勇敢地奋斗,永不向邪恶势力低头。
这些先辈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奉献出自己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他们的故事,是家族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红色基因传承的生动例证。每当我们回顾这些历史,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先辈们的敬仰和感激之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信仰,什么是担当,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如今,时代在变迁,但先辈们的红色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作为后辈,我们应铭记他们的奉献,传承红色精神,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让我们将这份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先辈们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