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歌” 相伴四十年
作者:黄大鹏
弹指一挥间。我订阅《歌曲》期刊的时间已有四十年了。这么多年,《歌曲》成了我真正的良师益友。
1983年7月,我被巢县文化局和散兵公社聘为“社办公助文化站”的工作人员。从此,我如鱼得水,如饥似渴地学习群众文化业务知识,并经常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11月的一天,我到县文化馆开会,在办公室期刊架上与只闻其名、未见其形的《歌曲》相遇,欢喜的心情无以言表。我一页一页地翻阅着,有“人物介绍”“歌曲新作”“影视新曲”“音乐教程”“歌海觅词”等栏目,看后爱不释手,回家后就去公社邮政所订阅了1984年的《歌曲》。翌年12月,我有幸迎来了全国农村文化站招干的喜讯,以全市第三名的成绩,顺利转为国家干部。
《歌曲》订阅四十年,从未间断,年末将全年的杂志细心地装订成册,妥善保管。每当收到邮递员送来的《歌曲》,我欣喜若狂,聚精会神地阅读,遇到喜欢的新歌,不知不觉间就会轻声地学唱起来,有时还用笛子演奏。对于正在自学歌曲创作的基层业余作者来说,《歌曲》让我受益匪浅,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如:创作技巧、个性发展、曲式安排、歌词选用等。渐渐地,我对歌曲创作的兴趣越来越浓,有着跃跃欲试的创作冲动。
1985年第二期的《歌曲》杂志,我觉得有必要记上一笔。当时,我看到了北京词作家刘志毅的歌词《青年工人之歌》,灵感突涌,便试着谱了曲。经过反复加工润色后,参加了辽宁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当代工人之歌”征歌活动,没想到竟获得“鼓励奖”,从此我的创作激情熊熊燃烧。第二年,我采风后填词编曲的家乡民歌《抬料石》、与同事周先海合作的笛子协奏曲《划龙船》,在巢湖市首届南巢歌会上均斩获了“创作奖”(未设等级奖)。此后,我的歌曲作品陆续在《巢湖报》《巢湖文艺》《安徽群众文化》《北方音乐报》《万泉河歌刊》和市、省乃至全国性有关赛事中“露脸”了。
但我心有不甘:我总想着有朝一日,我的歌曲作品能刊发在《歌曲》这样的国家顶级音乐杂志上。
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我勤奋写,经常投。我知道,“只要心诚,石头也能开出花来”。我相信,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多写多悟,总有一天,我会叩开《歌曲》那道高贵神圣的大门的。即使现在石沉大海,也不气馁,不放弃。当我手捧2014年第一期的《歌曲》时,激动得流泪无语——由我作曲、刘崇仁作词的《巢湖渔歌》终于发表了!当年的第四期《歌曲》上,又发表了我作曲、胞弟黄冬松作词的《巢湖美》。皇天不负有心人。截至2024年12月,我的歌曲作品在《歌曲》上发表的共有11首,其中由黄冬松作词的就有7首,如《月亮湾》《我想回老家》《我们中国人》《甜甜的乳名》等。代表作品《巢湖美》被拍成MV,于2014年国庆期间在央视音乐频道展播,2017年获安徽省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四十年来,粗略统计一下,我共发表、出版、播出、上演歌曲、歌词200余首,获国家、省、市级奖项60余首。这不能不归功于音乐界前辈给予的悉心指导与鼓励,归功于自己的不断耕耘,不懈努力,也归功于《歌曲》期刊。
《歌曲》是我音乐创作旅途的良师益友,是我成长岁月中的助跑器。是她,让我的人生充满艺术气息,从而更加充实和自信;也是她,使我结识了不少乐友,让我的生命不再孤单,而且好运长伴。如今我已年逾古稀,翻开《歌曲》阅词唱曲、时而捕捉灵感即兴创作仍是我的最爱。看来,我这一生将伴随《歌曲》走到永远!
【作者简介】
黄大鹏,安徽巢湖人。曾任巢湖市文联副主席兼文化旅游广电局文艺科长。系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安徽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安徽民歌研究会理事。迄今共发表、播出、上演作曲的歌曲作品近200首,获国家、省、市级奖项60余首。代表作有:《巢湖美》《清风明月》《我们中国人》。主要作品有:《月亮湾》《最亲近的人》《巢湖渔歌》《巢祖颂》《候人歌》《歌乡百灵鸟》《万年台之春》《深山里的生命之花》等。另发表歌词、诗歌、散文及理论作品300余件,曾为百余台大型文艺演出策划撰稿。著有文学作品集《人生无处不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