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光脚下有路---榆阳煤矿随想
作者:何峡襄(玉山人)
近期公司编志办下发了一期征集《我与榆阳煤矿的故事》征文的活动,作为一名与榆阳煤矿一起陪伴成长了20多年的老员工我积极参与其中。榆阳榆阳榆溪之阳,黄沙飞扬追梦有光。千千儿女来自四方,煤海码头寒暑未央。十年之阳造福一方,历有吸吮精神之芒。五精扎根安全思想,承前启后激我胸腔。在我的人生中“榆阳煤矿”即使一部薪火相承艰苦奋斗史,又是一部满怀理想不懈追求的奋进史,陪伴榆阳煤矿的10余年间,回想起点点滴滴历历在目、热血飞扬,人生巅峰为在榆阳,在这里生活、工作历练和成长。第一次写门头标语,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和无知而无畏的轻狂,副斜井通往榆乌路的运煤专线的落成典礼时,我写出了人生第一单标语“世界拥有中能 人类充满情亲”,那时的懵懂和无知即有褒奖又有嘲讽。“总经理在给别人介绍我的时候说:这是我们的何董,别人很惊讶!!!当以为真----哈哈大笑自嘲我是——-“働(dong)烂子的働”,每当想起在自嘲中涅磐重生,窃窃自喜,有点“阿Q”之意。从“何働”跨越到“何大师”的绰号现在回忆起来比较“沉痛”,无有快乐之感,道来犹如“春天的禾苗遇到了倒春寒”,“榆阳煤矿”的关停对每个中能职工犹如“晴天霹雳”.......在一次关停后的如何发展的“问计”会议上,关于“榆阳煤矿”工业广场转型发展时,我的思路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总结时引进外资的思路建议是一件“大事”,表示“何说的是大事”,会后大家调侃我,说是“何大师”,由来已清,这样的“绰号”受之有愧 。随着榆阳煤矿的发展是职工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解决了人们生活的第一境界;大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显而易见,“榆阳煤矿”“百人军事化训练方队”应运而生,军训提升了职工的素质和“榆阳煤矿”管理好几个档次,军训效应的外溢“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榆林鹤鸣鹊起。出租车司机说:你们煤矿用的“掏炭的都是当兵的?”哎呀!你们这“炭毛子硬正了”全用是“新式武器 ”。“榆阳煤矿”质变的提升一下子改变了“小煤窑”这个永固不变的标签,是“掏炭人、炭毛子”的称呼提升为“当代最可爱的职工”。在着力解决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中,融合各种方式教育引导,利用工作空间在职工中开展“太极拳培训班”,以表演队的形式丰富职工业余生活,以强身健体为目标,以人文建设为暖心,着重突出“榆阳煤矿”特点,以安全生产为目标的生动注脚的又一次精彩的展现。努力推进人文建设进机关、进基层,突显了“榆阳煤矿”儿女奋力谱写精神史上的新篇章,形成了以和谐矿区为主的生活圈、社交圈。
最让人难忘的是那场“国庆六十年”文艺晚会,现在记忆犹新“这台节目的主线沿着融合和安全生产”,精心策划形成了宣传“当代职工”的矩阵,充分彰显了“榆阳煤矿”儿女们的阳刚美和阴柔美,持续在放大“榆阳煤矿”对外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上不断发力。地企和谐是“榆阳煤矿”为一方社会做贡献送平安应尽的责任,、用电、用水、用工、采工区治理等问题上融冰,从过去对立的敌我矛盾一下子化解成为人民内部矛盾,促使和谐矿区和和谐社区相得益彰,为一方社会建设和发展贡献了矿区的优势和智慧,矿区精神文明的新风沉浸在地方和企业的日日夜夜。捐资助学时刻不忘记地方教育事业,为学子们建造一座为未来奋斗的学府,为地方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是“榆阳煤矿”义不容辞的社会义务,职工们倡导紧衣缩食、开源节流、主动放弃报酬,积极向榆林市一中捐赠一万吨商品煤,市值三千万元,加快了榆林莘莘学子入住新校园的进程。昌汉界小学翻修和电教室的落成“榆阳煤矿”给予了大力支持,小到书包、书籍、纸张,大的有换下了一批六成新的十几台电脑,如数捐给学校教学使用,学校一下子进阶到榆阳区的前列。国之殇痛在心,512大地震全国上下捐款赈灾,虽说我们没有在一线救灾但是“榆阳煤矿”的职工在救灾的背后也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在公司党委的号召下全,党员、干部、职工倾囊出助,你三百,我五百,。,他一千,全矿六百多干部职工共计捐款八十多万,交过一千的同志得到了中组部的表彰,有的同志写请战书,,要只身前往,要用一腔热血为国之殇出钱出力。大爱无疆,小爱无限,。“榆阳煤矿”职工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小爱是印在日常中的坚持,在闻听职工的孩子得了“新生儿先天性耳聋”后的举步维艰,在急需移植费用十几万时,积极组织全体职工捐款活动,你二十、他三十、我五十,经积小溪成大流,捐款三万多元,解决困难燃起希望,“我爱你”传遍我的世界。
,,“榆阳煤矿”的霓虹灯是安装在办公楼上四个带有“三色”标志性的四个字,在设计时涵盖了股东的愿望、煤炭的主业、安全和谐的期盼、职工远景的发展的诸多因素,继进式的灯带预示着事业无限的发展。暖色代表煤领域能源的功能,绿色代表着环境和环保,蓝色带表着煤海的征程。 防风固沙植树造林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生态工程,不仅有助于改善环境和气候,还能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为在毛乌素上的煤炭企业在其中,防风固沙更是植树造林的重要一环,植树造林是人们保护环境的重要一环,除了可以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更是防止沙尘暴、风沙侵袭和水土流失等灾害,为矿区职工和当地居民守护家园,榆阳煤矿以每年2000亩的速度,义务植树10年,一座万亩“榆阳治沙林”在毛乌素沙漠上发挥着固沙保水生态平衡的效益。在亲身经历榆阳煤矿建设中:一是榆阳煤矿技改开始,加快产能120万吨升级,我的职务是总工办主管,任务是副斜井井筒对掘地面部分的甲方代表,还兼着征地办主任,跑榆林煤矿设计院协调设计、图纸会审、跑“榆阳区土地局和乡政府以及村委会协调昌汗界南臭海子征地”。解决副斜井工业广场用地和矿建用地。通过以上努力采用沙地兑换的方式征地100亩,矿建井筒建设项目顺利的实施。经过焚香、叩拜、鞭炮声中打下了第一个主斜井坐标。
/在昌汉界村干部的协助下杀鸡宰羊用最普通的仪式感,完成了在中能公司飞跃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斜井基槽开挖与流沙治理方案会议在昌汉界村临时指挥部进行,在大家热烈的讨论和争论中一致同意大开挖方案。主斜井基槽开挖的前三天比较顺利,每天土方量3万方的进度非常顺利,第7天基槽突然涌水,是我这个外行甲方代表束手无策,量越来越大伴随着大量的泥沙从边帮涌到基槽了。公司就目前主斜井出现的地质情况,以董事长何永久、总经理史宝忠、地质、机械为首的矿建指挥部成立,对涌水和地质条件的因素进行现场调研,翻阅地质资料,走访当地村民。神府煤田神东矿建公司和陕西中安矿建监理公司的加入是中能矿建项目的推进在技术、资金、队伍的整体性和质量标准化得到了有力的保证,方案确定后分为三个组。一组连夜征地由管外协的总工办负责,直接从私人手上拿地,用完后恢复耕地再交给农户。二组由神东矿建负责大开挖施工。三组由矿建指挥部负责技术支撑。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一周内开挖完成,可是水的问题没法解决。基槽涌水量达到每小时一万方,夹带着沙子。神东矿建这个时候体现了更大的作为,调钢材、原木、槽钢、一车一车从东胜调到榆阳煤矿主斜井。而且保证大开挖没有成巷前不要甲方一分钱。经过90多天的发斗主斜井终于成巷,基槽回填,巷道进入基岩掘进数度加快。

,工业广场布置需要二次征地500亩,在村委会和榆阳区土地局以及林场的大力支持下,在昌汉界南海子征地,一周内完成征地任务,调用三十多台推土机平整土地,为120万吨产能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斜井的贯通运输胶带铺设完成,驱动机房调试成功,栈桥施工连接的完成。联合试运转调试的成功。在2005年5月18日实现煤场落煤,第一车煤装车顺利的运往公司锅炉房这以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的重大工作写在了中能发展的历史中。随着全国煤炭行业人才的加入120万吨产能升级团队以公司副总常学成为首,在刘同新主任的领衔下筹验办基本成型开展实质性工作。随着榆林煤炭行业的大开发,煤矿星罗密布加快了产能的飞跃,煤炭外运成为榆林经济发展的瓶项。中能煤田在销售煤炭方面走在了榆林市场的前列,以建设铁路运输为基础的方式与陕煤运销、西延铁路合作建设煤炭装车站,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一年多的时间装车站建成并发运煤炭。二是我到基建办,改造联建楼之主立井,新建榆阳煤矿办公楼职工餐厅,新建1、2、3号住宿楼,建设园林式煤矿,中能餐厅成立后“班中餐”问题的解决。2004年公司基本建设随着标志性建筑办公楼、餐厅的封顶,装修3个月的工期完成。基本达到使用功能,公司基建规划基本成型。改建原恒源煤矿和/主斜井建设同步进行,新建办公楼、一号楼、加固改建原有的矿工宿舍(2号楼)、锅炉房、职工餐厅、矿办大楼、加固原联合建筑、拆除原井口井架,体育馆、游泳池、绿化公司院落等大型综合建设全部拉开帷幕。同时有5支施工队进驻矿区。榆阳煤矿浴室是随着110万吨拿到手续后产量不断增加人员越来越多,原拥挤不堪的职工浴室已无法满足矿井发展和职工生活保障不断提高的要求中,经过工会提案,党委批准,榆阳煤矿实施的大背景下,浴室的建成是榆阳煤矿标准化和现代化煤矿得到了有力的提升。为职工服务的“两堂一舍”标准化得到了提升,职工的生活生产环境得到了改善,从原来的千米扩建多了拥有600多个的万米大浴室。班中餐的改进的故事主要在工会的关怀下得到了有力的发展,从过去的每人每餐补助8元提高到10元,菜品种类也从过去单一菜品发展到了十几种口味各异菜品,对加热提出了技术改进,使井下职工吃上了美味可口又热乎的饭菜。启慧最深的要数原恒远煤矿留下来的100多个职工的亲身经历。三是榆阳煤矿矿井小排放是随着井下采面的扩大,污水排放问题要得到长足的解决,不得借助乡政府和区煤炭局以及昌汗界村委会这三级政府,特别是本村二队和五队的地界上要通过,和村民打交道大约有一年时间,其中不乏有多少个日日夜夜在村民家中走访,开协调会不下几十次,一个问题解决了一个问题又来了,这道水渠的修成榆阳煤矿付出了人力物力,还有几个村民家属就是在这个时候安排来上班的,共计修建水渠长度为7.5公里,这条水渠的解决是榆阳煤矿安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后来的300万吨矿井的扩能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以上是我所经历关于榆阳煤矿在初期建设时参与过的项目,词语组织表达方向有不准确的地方,可能和以往有所偏差,若达一二,望实际经历过的同志加以修改,谢谢。
